◆H?詹姆斯?哈林頓 / 文
質量管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H?詹姆斯?哈林頓 / 文
編者按
H?詹姆斯?哈林頓是國際著名的質量管理和績效改進專家,與W?愛德華茲?戴明、約瑟夫?朱蘭、菲利普?克勞士比、石川馨等同為世界公認的質量權威。他是中國質量領域的老朋友,曾80多次訪問中國,致力于質量管理思想在中國的傳播,現(xiàn)在仍是中國質量名譽顧問。今年9月15日,90歲的哈林頓坐著輪椅參加了中國質量(上海)大會,并作了題為《質量管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演講,現(xiàn)場聽眾多次全體起立為他鼓掌。此篇為他的演講速記整理。
非常感謝你們來到這里,我希望我們能夠進行一場非常有意思、輕松的討論。我已經90歲了,他們認為我經歷了很多,想讓我來談一下在質量方面的經驗。90歲的時候,你可能會錯過一些東西,讓你覺得更要努力工作,所以我來了。
首先,我想陳述一下質量管理的使命。我覺得很多人在質量管理方面其實沒有使命的意識。也許很多人不會同意我的說法,我覺得質量的使命就是防止產品和服務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防止這樣的產品和服務到達消費者的手中。這是我們要負責的,也是對質量本身的直接的管理。質量本身是一個容易讓人感覺迷惑的概念。就高級管理層來說,他們對于質量發(fā)展有很多疑惑。一些質量領域的大師寫過很多書,但他們沒有就質量體系達成一致。菲利普?克勞士比有質量管理的14步,愛德華茲?戴明有14點相關的深度認識,阿曼德?費根堡姆有10個質量成功的基準,約瑟夫?朱蘭有質量逐步改進法,石川馨也有自己的六類轉型方法……這些大師們,都沒有就“質量體系”達成一致。怎么辦呢?我們不知道到底是應該停車、轉彎,還是倒車,這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馬上解決的一個問題。
對于質量、質量管理,很多人有不同的認識,但我覺得,我們最終需要關注一些基本的共同點。他們問我,你覺得質量的起源最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我認為質量的起源是從伊甸園開始的。因為如果夏娃給亞當?shù)慕|量不好,亞當又怎么會接受呢?如果他們拒絕了禁果,哪里還會有人類和戰(zhàn)爭呢!我們再來看一下公元前的《漢謨拉比法典》中關于質量的看法:如果一個建筑師為某人修建房子,沒有正確建造導致房屋垮塌,壓死了房主,那么建筑師就應該被處死。我們再看一下1500年后的兩三百年,那時有很多熟練的工匠,他們和一些學徒一起工作,教他們技能;他們和客戶聯(lián)系緊密,相互交流。現(xiàn)在已經很難看到這些了。
我們來看一下質量管理本身???弗雷德里克?高斯帶來了很多這方面的概念。今天的六西格瑪和(質量)曲線圖的運用都可以追溯到他。埃里?惠特尼常被認為是第一個實施可互換零件(標準化)操作的人,但實際上在可互換零件方面,做出更多貢獻的人不是他,而是查爾斯?菲奇。他在1820年真正引入制造流程,使用可互換標準化零件。
接下來我想講一下工程與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W?泰勒。他的一些理念或想法和我們今天很相似了。他認為,在質量管理方面,要把它當作真正的科學來發(fā)展,這種認識已經是我們今天經常說到的創(chuàng)新;他也說,我們要科學地選拔工匠,這也是我們今天在做的;他特別提到了,要對工匠進行科學和發(fā)展教育;他還提到,管理層和工人之間應該保持親密友好的合作,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原則。
上個世紀,引發(fā)質量發(fā)展再次變革的是福特。他的貢獻是推動準時制生產方式,福特公司推動的準時制生產,只要花四天就能把鐵礦石變成生產線上的汽車?,F(xiàn)在豐田公司大概要花七個月。福特公司有質量檢查員,有供應商控制,有利潤分享,有錯誤改進……福特當時做的我們現(xiàn)在也在做,不過當時非常早,是1910年左右。
弗蘭克?吉爾布雷斯是精益之父,他說要以最佳的方式做,就不會有浪費;羅納德?艾爾默?費雪是實驗設計之父,他大概在1930年左右提出了我們怎么樣科學解決問題;喬治?德福斯特?愛德華茲是質量工程之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質量保障部門,他覺得在質量組織管理方面需要有工程師參與;沃特?阿曼德?休哈特是統(tǒng)計質量控制之父,他推動了控制圖。
慢慢的,我們有了很多關于質量的行業(yè)協(xié)會:1946年日本科學家和工程師聯(lián)盟成立,1946年美國質量控制協(xié)會成立,1956年歐洲質量組織成立,1966年國際質量學院成立,1979年中國質量協(xié)會成立,1985年亞太質量組織成立。上海本地的質量協(xié)會——上海市質量協(xié)會是1982年成立的。質量成為一種職業(yè),需要專業(yè)人士的參與。
中間,我想插一段我的個人經歷。我在質量方面的經歷,是從1935年就開始了。當時我6歲,我的父親開始做一些控制圖,他算的是我的成績。如果我的平均成績不到85%,我下個月就不能聽收音機,并且每周的零花錢要少5美分;如果是85%~88%,我每周可以聽10個小時的收音機,并且得到全部零花錢;如果是88%~92%的話,我能拿到錢在周六時去看場電影;如果超過92%,我不但可以像我喜歡的那樣經常聽收音機,他還會再扔一包爆米花給我。在質量工作中,要給別人一些回報,這也是我父親所做的。這個方法非常有效。我在中國的活動早在1984年就開始了,當時我們和中國質量協(xié)會在北京簽了一個合作協(xié)議。隨后,兩國質量領域的交流互動逐漸頻繁。我真的覺得中國是我的另外一個家,就像從美國又回到我的家一樣。
回到之前的話題。20世紀出現(xiàn)了很多質量領域的大師。約瑟夫?朱蘭是持續(xù)改進之父,根里奇?阿奇舒勒是創(chuàng)新方法TRIZ之父,阿曼德?費根堡姆是全面質量控制之父,石川馨是“質量圈”倡導者,沃爾特?馬辛是歐洲質量運動領導人,菲利普?克勞士比是零缺陷之父,A. C.Rosande是服務質量之父。這些都是在質量方面進行開拓、創(chuàng)新的一些領袖人物。
我們講一下質量管理在當下的發(fā)展情況。我看到:ISO9000漸漸失去了它的勢頭,起初人們覺得這個已經夠好了,但它的重要性可能已不如我們十年前所認為的那樣,現(xiàn)在有很多公司并沒有被要求做到ISO9000;六西格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做法,但是它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精益生產并沒有真的很受歡迎,他們一開始做的比較好,但沒有持續(xù)很久;創(chuàng)新這個勢頭非常猛,起來得非???,但它的問題是大家對它并不太理解,每個人對創(chuàng)新的理解也不同,甚至專家們都沒有辦法達成一致;過程重新設計以及重新改造,我發(fā)現(xiàn)這個方法的使用現(xiàn)在越來越少了;風險分析,我對它比較失望,因為人們試圖用風險分析來取代預防,但我覺得真正應該做的工作是預防。剛才介紹了我對于現(xiàn)狀的看法,大家可能不同意我的看法。這只是我的個人意見,并不代表我們協(xié)會的看法。
質量管理工作是逐步進化、發(fā)展的。最開始,我們有一些農民,進行了生產,隨后我們看到在19世紀,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工廠。此時,不僅有農民,也有工人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有了工人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真的需要得到一些支持,于是有了坐辦公室的人。有了辦公人員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需要的是知識,需要有知識并知道做什么的人,所以我們有了下一場革命,我們要重新設計組織架構。有了知識之后,我們要知道怎么去找到背后的信息,于是數(shù)據(jù)成為現(xiàn)在主要的驅動因素。其間,創(chuàng)新非常關鍵。我們現(xiàn)在處在什么發(fā)展階段呢?創(chuàng)新將是我們的重點,有了它我們的發(fā)展藍圖還可以做得更好。
這是一張市場變化的曲線圖(見下圖),鐘形表示20世紀80年代的情況,底端是大規(guī)模的生產,頂端是特殊化、個性化的產品,它們是專為某些人進行生產的,成本高、質量高,并且附加了很高的情感價值。但市場是變化的,我預測在2025年我們會有像井一樣的V形曲線,大部分的國民生產總值將來自于為個人進行定制化的生產,也就是會生產很多有個人價值、高成本的產品,我覺得這是今后的一個趨勢,我們要改變對質量的看法。那么,質量發(fā)展的推動因素有哪些呢?現(xiàn)在我們產品的生命周期更短了,以前可能四年有一個新產品,現(xiàn)在差不多四個月就有新產品了,兩年之后可能只有四周。產品的生命周期變快了。機器人和自動化的使用會越來越多,技術更新更快,所以我們一定要快速行動,利用它,更換它。另外,越來越多的訂單在要求量身定制,也就是這條曲線的盡頭。我們還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競爭來自于非洲和南美洲,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要加快經濟的發(fā)展,就像40年前的中國。在這兩個大洲,我們看到了發(fā)展的趨勢,這令人振奮。
質量管理工作的未來,我用一個詞進行了歸納:FUTURE。我覺得F代表Fast,就是快;U代表Unstructured,表示沒有結構,我們要打破過去的結構、流程等,不斷地創(chuàng)新;T代表Turbulent,表示有很多的動蕩或變化,比如設計方面、組織結構的變化;第二個U代表Universal,表示我們會在全球層面進行競爭,而不是只和“隔壁”競爭;R代表Revolutionary,表示革命,我們現(xiàn)在掌握了很多信息,但要進行思維的革命,學會承擔風險,失敗只是學習的成本;最后的E代表Ethics,表示倫理道德也在發(fā)展,和以前不一樣了,要用全新的方式評估組織內的道德行為,并采取相應的行動。
在未來,我們要重點關注產品的可靠性、決策的質量、模擬建模,以及跟客戶接觸頻繁的銷售和營銷等。這些都非常重要,質量的發(fā)展意味著決策質量應該成為管理層的工作重點,這也是一個變化。這就是我對質量未來的看法。
我就說到這里,希望大家今天能收獲高質量的一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