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茂
老×與×老
●彭友茂
一
題目里的×,是一個姓,《百家姓》里的任何一個姓。如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
二
老×與×老,皆為稱呼,各有各的感情色彩:×老,是對那些在某一行業(yè)、某個領(lǐng)域有突出貢獻和影響,德高望重的老人的敬稱。對一般人而言,歲數(shù)大了,多是在姓的前面加個老,稱作老×。喊老×,也許對被喊者不乏尊敬,但老×的稱謂本身沒有這層意思:老字在這兒,不過是一個構(gòu)詞的前綴,而前綴,用途有仨:一、稱呼人,如老王、老徐;二、厘定人物的排行次序,如老三、老九;三、用于某些動植物名,如,老虎、老房子。
由此可知,對一個人喊老×,僅是一個呼叫,究竟喊者對被喊者有沒有敬意,有多少敬意,只能是誰喊誰知道,喊誰誰知道。稱呼某人“×老”就不同了,稱呼者即便不是畢恭畢敬,也是一臉謙卑,視若高堂。
三
一個人,不論他干啥工作是何身份,有沒有知名度、影響力,能呼其老×的,大多與他處于同一個層次同一個級別,有著差不多的年齡、資歷,感情比較好,關(guān)系比較鐵,如同鄉(xiāng)、同事、同族,學(xué)友、戰(zhàn)友、文友,發(fā)小、鄰居,閨蜜、“死黨”、故舊。再不就是居高臨下的上級、領(lǐng)導(dǎo),或者死生契闊、白頭偕老的夫妻之間。
也有例外:一個名人、明星、名家、名流,政要,當(dāng)他離開辦公室、會議室,走下銀幕、舞臺,卸裝(妝)、卸任,退職、退休,回到家中、祖籍,每天也要吃喝拉撒睡時,褪去光環(huán),便回歸到常人、凡人的原點,在家人、族人抑或保姆看來,就不再是名人、明星、領(lǐng)導(dǎo)……這叫“仆人眼里無英雄”。
四
“現(xiàn)代畢昇”王選,曾有一段關(guān)于名人與凡人的精辟論述:“名人和凡人差別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過的東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過的就是廢物;名人做一點錯事,寫出來叫名人軼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強詞奪理,叫做雄辯,凡人就是狡辯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結(jié)別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邊幅,叫有藝術(shù)家的氣質(zhì),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氣的;名人喝酒,叫豪飲,凡人就叫貪杯;名人老了,稱呼變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p>
估計,作為一個名人,王選在這方面有著比一般人來得深刻的體驗和感受。說不定,上述經(jīng)典語句,就是他的“夫子自道”。
五
人教版的初中語文課本里,有篇課文題為《老王》。作者楊絳筆下的老王,是個蹬三輪車的光棍,雖然窮苦、卑微,但精神沒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位極其純樸的好人。出于感激,老王送給楊絳香油和雞蛋。作者收下后,真誠地付了錢,又覺得此舉欠妥,糾結(jié)中深感“愧怍”,體現(xiàn)了楊絳的好心腸以及人人平等的觀念,以此呼吁關(guān)懷不幸者。
有人說,從課文內(nèi)容看,本文題目《老王》可以改為《王老》??杀疚牡念}目是《老王》而非《王老》,映射出楊絳這位永遠的女先生,一生中為人愛憎分明嫉惡如仇,又宅心寬厚重情重義;為文不跟風(fēng)、不炒作、不惡意污損也不溢美拔高,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洗盡鉛華呈素姿,萬花落盡始見真”。
六
我有一個文友,他岳母在煙廠當(dāng)車間書記時,有個姓李的青年,叫她“張阿姨”。后來這個青年當(dāng)了廠長,就把昔日的“張阿姨”改稱“老張”了。文友的岳母很知趣,遂由叫“小李”改稱“廠長”。
這個真實的故事,讓人不由想起歷史小故事《蘇秦的嫂子》:蘇秦拜相后,當(dāng)初很是看不起他這個小叔子的嫂子,前倨后恭,熱情倍增,“四拜自跪而謝”。
感謝上面這位李廠長,他無心插柳,卻一不留神創(chuàng)造了個新詞“前恭后倨”,也算是為豐富現(xiàn)代漢語詞匯添磚加瓦吧。
七
人人可為堯舜,這話具有很強的勵志性。但別說珠峰,就連華山、泰山說著吧,并非人人都可“登頂”。一個人逐漸上了年紀尤其漸入老境后,被喊老×易,被稱×老難——多少人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孜孜矻矻,遵紀守法,愛崗敬業(yè),終其一生,都享受不到這種榮耀。
享受不到這種榮耀又怎樣?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不必眼饞和強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自由。盡力而為,盡情地活,不虛此生,連神馬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