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目珍
趙目珍,1981年生,山東鄆城人,現(xiàn)居深圳。
○ 青春散板 ○
澄明之境
趙目珍
趙目珍,1981年生,山東鄆城人,現(xiàn)居深圳。
向死而生的意義是:當(dāng)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R丁.海德格爾
1
風(fēng)吹滿宇宙。
摒棄混沌之道,超越俯首與馬首的關(guān)系,在雨雪中曾經(jīng)戰(zhàn)栗的那個人,看見了萬物平等。
他意欲接近另一個深邃的世界,然而卻不知道路在何方。
只有那神秘的天空,唯美如斯。
“小小的靈魂游蕩其中,
消失了,返回,挨近,再遠(yuǎn)離,”
在寧靜與完整之中歸返。落日從來不在海上種下反抗的種子。
2
要折斷若隱若現(xiàn)和閃爍其詞。
我們不能敗走,以黯淡、悲傷,或者不可預(yù)期。
既然少年時即已窺見了乘桴于海的決心,何必再在乎那陰郁的塵世與緊隨其后的冷嘲熱諷?
沿著幽黯中的動機(jī)談?wù)摻?,始終不如去參證一條深微的河流。
我們厭倦了大江東去,然而淘盡英雄的認(rèn)同卻讓我們惺惺相惜。
有限者總是同病相憐。
恐懼和憂愁沒入荒煙蔓草,任誰也不能向處處紅紅翠翠宣戰(zhàn)。
無論早晚,我們都將躋身于時間的必然。
3
“隨遇發(fā)生,隨生即盛?!?/p>
萬物鋪天蓋地。被光芒萬丈搖曳的生命,從來就不受造物深奧的約束。
活在簡樸中。它們寧靜,并且只被自己的冥想包圍。
4
從恍惚到沉思,在不知名的事物中遭遇啟示,我們趕赴深秋之門。
拋棄亡命之徒的行徑,放棄被突然吞噬的危險。
式微也許是最自然而然的視野期許。
盡管不能確定時間之馬正在何處消失,然而群山中回蕩達(dá)達(dá)的馬蹄。
欲賦予召喚的就選擇賦予召喚,欲付諸長歌的就以“長鋏歸來”加以逶迤。
是的。
言辭已經(jīng)幽蔽懷新。
竹書模糊了宴飲和殺戮的細(xì)節(jié),刀筆吏對真實的削刻太過肆意。
5
“人和物的消亡并非時間唯一的秘密?!?/p>
一截朽木,同樣可以帶走如期而至的光陰。
沒有不可動搖的秩序。
一切都處于變動不居之中,唯有寂靜恒常如斯。
6
譜系無不敞開,就像萬物總有退潮。
撼動過野蠻、卑鄙和淫威又能如何?轉(zhuǎn)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們依然看見深色的孤寂。
無窮無盡,是完美的大地。
舍棄掉肉身,才能察覺到隱于地心的火炬。
7
斜光照墟落。斜光照著即將成為歷史的部分。
而隨之而來的月光,像一場災(zāi)難。
蒼白無垠。
有一些情事始終被隔絕在塵世之外,任人捕風(fēng)捉影。
而活著如流水的人,沒有任何覬覦。臨風(fēng)而立,亦然如樗無用,或者醉心于蝶化莊周。
連白茫茫的清靜都擔(dān)心被打擾,遁跡也就無從談起。
我們都是漂泊者。
置冠冕于秋天,不需要命中注定。
身軀中暗藏一把灰燼,偶爾接受負(fù)火的雷鳴。
8
八月正中的夜晚,皓月移情。
進(jìn)入鏡花水月,走向無心之境。如果以一切相宜來安撫萬物的“后宮”,此刻的人們便都可以進(jìn)入安睡。
“避開記憶,使我們這些世上的人
擺脫與生俱來的重負(fù)?!?/p>
觥籌交錯,直至第一千零一回。圍繞著河流,我們只做曲水流觴的美事。
請不要將舉世獨清、舉世獨醒的人留下來。
環(huán)抱這一山良辰美色,我要借一具古老的杯盞為死亡賦格。
9
以什么開始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羈旅者,常常會有溢出的靈魂需要安頓。
為此,智慧的人揚棄迷離的幻境,篤定了只有田園之累才有可能通往最終的逍遙。
晉陶淵明云:“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所有的前塵舊事均可忽略,而唯獨它帶來的初心不能。
透過孤單與狐疑的考量,清醒的聆聽只能遵循內(nèi)心自然的質(zhì)性。
而風(fēng)一直在吹。
吹著衰老,和另一顆垂暮的心。
10
如同意態(tài)荒涼,萬物均勻地呼吸。
對善惡美丑失去興致,春水遠(yuǎn)逝。而風(fēng)飄飄以吹衣,正含有不盡之意。
這是對另一層空間的假想。
而恰恰我們在意這樣的召喚:讓夜晚回到星辰滿天,讓冰冷的意志沉入遼闊的水中。
“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p>
最瑩澈的前路,其實正如得魚忘筌,得意忘言。
而載欣載奔,則是欲望與內(nèi)心的花鳥蟲魚不期而遇。
11
讓我們回到瘦骨嶙峋,成為塵土,或者大樹上枯槁的一枝。
如此,最誠實的表述,便是我們永遠(yuǎn)端坐于大地。免于避難,并且成為被接受的一部分。
當(dāng)悲苦出其不意,我們只看見大地,以及所附屬于它的短暫的真理。
但我們?nèi)匀辉诖蟮厣闲凶?,甚至連冥想也埋進(jìn)土里。
看!與我們同樣不可勝數(shù)的野馬、塵埃正從人世間趕來。
如果說有什么值得寬慰的,那就是我們最終都會一起埋葬掉生命的痕跡。
無論是意志審慎的,還是虛擲光陰的,回到大地,就再也沒有他鄉(xiāng)。
12
呼喚至情至性。
“眾芳蕪穢,美人遲暮?!奔词闺[晦也磊落光明。何須惡意深文羅織?
有的人不置一詞,有的人牢騷滿腹。
但終究有誰可以為隱喻深埋的機(jī)鋒轉(zhuǎn)述?
遠(yuǎn)行的人能棄臨路之哭如敝屣,是一生中最輕松的一刻。
于是放逐危闌。
放逐春水。
在還原超然之思的詮釋上,收割蓬山之遠(yuǎn),離恨豈還會有萬山之重?
13
暗藏一種狂妄,亦是一種遮羞,而舊觀則是粗野和狂放的一種濫觴。
因處于堅實和夷猶之間,我們常常氤氳不已。
面對這樣的“天賦”,我們該如何收手,做一個本真的人?
“一個人不會抵消另一個人,
就像……一個生命不會抵消另一個生命。
世間萬物一切相宜,
世間萬物盡適宜每個人,盡適宜你?!?/p>
14
歌詞的末端忽然閃現(xiàn)“芊綿有則”和“熨帖入微”這樣的習(xí)見。
而未可知的預(yù)測,卻總是如前朝文藝的煞尾,在鼎盛的漏洞中造就。
有的人捕獲和掌控鐵證,往往端坐一隅,從風(fēng)與影下手。
大難來臨的時刻,圍城崩裂,每個人都期待掌握了留白的藝術(shù)。
仿佛在山巔之上還有閃電。
背靠一座青山,溪流在冬夜被照得一樣潔白。
又仿佛一切都可以混淆,群星置身蒼穹,高度全都難以預(yù)測。
踽踽獨行。踽踽獨行吧。
唯有那踽踽獨行者,化作一條火流,獻(xiàn)身于短暫的贊美和微小的時辰,最值得世間敬畏。
15
站在虹霓之地,背靠著天空乘涼。
“霓裳眇然,冥壑獨立?!?/p>
一個世俗的人,不可能因為得見煉玉之場、空歌之地便同時具備了仙風(fēng)道骨。
世事茫茫似走煙。
仙顏久駐,如何不謬?
古老的石頭城上,女墻又布滿了月光沾染的青霜。
沒有誰不疑心一個始終不得見的結(jié)局。
而久已成夢的“桃源仙境”依然割據(jù)著文人理想的半壁江山。
“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p>
世人蓬勃的內(nèi)心到底想尋見一個什么樣確鑿的“竹林”呢?
無論你如何追憶,那都是一次響遏行云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