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麒
摘 要:隨著科技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yè)生產,運用小麥種子的包衣技術,可提升種子活力,有效預防病蟲害,起到了增收增產的作用?;诖?,本文研究了小麥種子包衣的關鍵技術,以及與之相配套的栽培管理技術,并針對目前我國小麥種植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實踐方案,希望相關研究對小麥未來的栽培與增產提供幫助。
關鍵詞:種子包衣;配套栽培技術;種衣劑
據調查,小麥種子包衣及配套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有著顯著成效,目前小麥的總產量正在穩(wěn)步的增長。種子包衣是一項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于降低自然災害,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國家應大力扶植與發(fā)展種子包衣技術,并促進相配套的栽培管理技術在各地廣泛應用,以解決日益顯著地糧食問題。
一、小麥種子包衣的關鍵技術
實現小麥種子包衣優(yōu)良,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精選種子。在進行小麥種子包衣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對被包衣的種子進行嚴格晾曬、篩選和檢驗,確保被包衣種子的水分含量在12.0%-13.0%,無土塊、秸稈和雜質。
其次,要使用正確的種衣劑。相關研究顯示,使用有效成分含量足、藥效緩慢、成膜性能好的種衣劑不僅能有效的降低病蟲害,還能增產增收。與此同時,還要掌握種衣劑的用量,使用劑量不足,會影響包衣效果,不能有效地防治病蟲害;使用劑量過大,又會導致小麥種子的出苗率降低。
最后,要注重包衣技術的加工。提前20天左右準備好相關材料進行包衣,啟動機器后進行空運檢查,若無異常,將種衣劑倒入貯藥筒,將被包衣的種子注入種箱,按照規(guī)定的比例調測好計量系統(tǒng),并重復檢驗樣品種子的包衣結果,如果通過再進行批量包衣,如若不合格,需重新調配,直至合格。對于已經包衣的種子不能立即搬動,要待種衣成膜后再運輸,運輸過程中要輕拿輕放,對于貯藏環(huán)境也要進行嚴格把關,最好選取防潮、隔熱和通風效果顯著的倉庫,貯藏時間最長不超過18個月。值得注意的是人和牲畜不能食用包衣后的種子,操作時不要與皮膚直接接觸,可以佩戴手套等輔助工具。
二、小麥種子包衣的配套栽培技術
1.一選
對于小麥包衣種子的選取不是千篇一律的,要學會因地制宜。前些年,由于小麥品種繁多,雖然播種面積廣大,但是優(yōu)質的小麥面積卻很小,因此要選擇增產潛力比較大的品種,經事實驗證,魯麥21與魯麥22號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對于小麥包衣品種的選擇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定進行檢測,不能馬虎。對于小麥種子的水分含量、發(fā)芽率和凈純度都要嚴格把控,從源頭上加大小麥增產的可能性。因此,相關的部門可以制定一套詳盡的方案,收納一些地方的成功案例,供各地參考,相關的技術部門提供技術分析,共同推動小麥增產的步伐。
2.二增
適當增加有機肥和無機肥使用量。實行平衡施肥,比如旱地的施肥就分為基肥和追肥,基肥就是在播種之前,將化肥施入土壤,追肥是在土壤解凍的早期施入。例如,江蘇省四隊鎮(zhèn)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大力推行秸稈還田技術,增肥土壤,為小麥種植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截至6月14日下午,全鎮(zhèn)72000余畝小麥全部收割完畢,秸稈還田率達100%,真正實現了秸稈全量還田,為小麥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施有機肥不僅可以促進小麥良好的發(fā)展,增加其生命力,還能抵御病蟲害。包衣種子在前期有包衣的保護,但在生長期中還有賴于有機肥和無機肥為其保駕護航。
3.三改
一改,大量播種改成精播。實踐證明,精播栽培增產效果顯著。據調查,2008-2009年度,臨邑縣寬幅精播栽培平均畝產631.1公斤,比傳統(tǒng)播種增產13.8%。2010-2011年度,山東省農技推廣總站重點在8個小麥寬幅精播項目縣安排了對比試驗,結果顯示:寬幅精播栽培和傳統(tǒng)播種栽培相比,平均畝產增加49.6公斤,增產幅度為8.5%。
二改,正常播種改適期早播。由于小麥種子進行包衣后會在表面形成一層膜,影響種子對水分的吸收,導致包衣種子較正常種子出苗時間晚一些,所以為了保證成熟期大體一致,包衣的種子應比普通種子早播種5天-7天。
三改,深耕改深淺輪耕。長期的淺耕會限制小麥根部的發(fā)展空間,削減其抗倒能力;深耕要因時而異、因地制宜,在降雨多的年份適宜深耕,在干旱的年份會因土壤不牢固,往往是耕種多深干旱多深,導致沉土保墑的機會大大降低。
4.四防
一防小麥病蟲害。小麥包衣種子在播種的35-40天內,可有效防治病蟲害的侵襲,但在生育中后期,需要采取其他措施進行防治。例如,可用50%馬拉硫磷乳油、40樂果乳油800倍液噴霧防治,對小麥生長過程進行維護。對小麥紋枯病、白僂病、蚜蟲等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
二防脫肥與貪青晚熟。小麥生長后期,要切實搞好水肥調控,以滿足小麥正常發(fā)育生理需求,防止脫肥與貪青晚熟現象的發(fā)生。對有脫肥征兆的麥田,應添加尿素、氨基酸、微肥,以促進增綠保綠延緩衰老。對生長過旺、有貪青徒長趨勢的麥田,嚴格控制澆水、在此期間禁止使用各種肥料,做到不旱不澆,不得噴打含氮的葉面肥,后期只噴防病治蟲有關農藥。
三防倒伏。據調查因倒伏667平方米平均減產35kg左右,直接影響小麥大面積高產、穩(wěn)產。對此解決如下:高產麥區(qū)以選用抗逆性強,綜合性狀好抗倒的品種為主,如豫麥18號,溫麥4號;春麥區(qū)可選用晉麥13號、墾紅13號。各高產品種搭配比例協(xié)調,做到布局合理,達到災害年份不減產,風調雨順年份更高產。
四防晚收減產。小麥完熟后要確保及時收割,以確保豐收豐產。例如:2016常州小麥“四減” 晚收小麥達虧損117元/畝。面積方面,較上年減少5.73萬畝,減幅6.72%。單產方面,較上年減少49.04公斤,減幅13.74%??偖a方面,較上年減少5.95萬噸,減幅19.54%。以此例為鑒,所以我們要把握好小麥收割的季節(jié)。
三、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小麥種子包衣及配套栽培管理技術的研究,對提高小麥產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包衣技術和相匹配的栽培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出苗率,有效的防治病蟲害,有效的提高糧食產量,促進科技在農業(yè)領域的應用。因此,應大力推廣和發(fā)展小麥種子包衣及配套栽培管理技術,推動農業(yè)進步。
參考文獻:
[1]方利,李永賓,尹純軍.小麥種子包衣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4,12:49+51.
[2]侯正紅.小麥種子包衣及配套栽培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6,04: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