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敏
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長久集中,教師肢體語言的合理應(yīng)用,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還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合理的肢體語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受自身身心發(fā)展特點限制,難以對英語保持長久的學習注意力。所以,教師在肢體語言的運用上,要體現(xiàn)多元性,努力打破單一的表現(xiàn)方式。如,在英語兒歌教學中,相比傳統(tǒng)的一句一句的教唱而言,肢體語言的運用,能使兒歌的學習不再單調(diào),也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兒歌的豐富意蘊。在英語課堂上,游戲的設(shè)置、教學情境的優(yōu)化,都需要借助肢體語言的使用來實現(xiàn)。如,在教材中有“Story time”模塊,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很好地利用這一模塊,將非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該板塊富有故事性,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聯(lián)系對話。由此,故事表演一下子生動起來,故事的情境性也隨之得到渲染,學生的表演欲望被大幅激發(fā)。當然,在知識拓展方面,教師可以從肢體語言的導入中,以舉例的方式來給學生做示范動作,便于學生從模仿中增強參與性。
二、合理的肢體語言能夠提升學生的信心
小學英語教學不同于一般學科,英語課要求教師用英文講,而對于大多數(shù)小學生而言,一些難懂的詞匯、句型等,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肢體語言的融入,可以從配合英語交際上,為學生理解、領(lǐng)會相關(guān)知識點創(chuàng)造條件。如,在學習英語詞匯時,有些英語單詞理解起來會比較困難,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乏味。教師在講解時,如果一再強調(diào)反而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如果融入肢體語言,就可以降低學習難度。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中有“Beautiful”這個單詞,該詞在讀、寫上都有一定難度。這時教師如果把該詞分解成beau、ti、ful三個音節(jié),再讓學生把這幾個音節(jié)組合在一起進行拼讀,并通過拍手的方式幫助學生記憶,就能真正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還有,英語中的一些句型,如果反復訓練,學生容易感到厭煩,也不利于學生掌握。如,在譯林版三年級第三單元中有“一般疑問句”句型,教師在講解時就可以引入肢體語言,來做出“升調(diào)”的動作,以幫助學生學習。在語篇教學中,對于語篇分析中的難點,配合肢體語言來進行講解,就可以降低學習難度。如,譯林版五年級下冊“Helping our parents”中的“Story time”中,由于涉及較多詞組,教師就可以通過肢體語言的使用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方便學生記憶。
三、合理的肢體語言促成師生間的融洽關(guān)系
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講解時都是生龍活虎,而學生則反應(yīng)平平。此時,如果能夠適當?shù)亟柚w語言,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師生間的關(guān)系,讓學生喜歡老師。如,在英語學習評價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積極、及時的回復,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鼓勵其他學生一起做“蹺起大拇指”贊揚的動作。當學生回答錯誤的時候,教師不要急于批評學生,更不要冷落學生,而是要走上前去,撫摸學生的頭,鼓勵學生再好好思考一下。另外,在課后活動中,教師的肢體語言也有十分重要的導向價值。很多時候,教師課下都會回辦公室,很少與學生交流,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比較疏遠。教師如果能夠主動走近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主動與學生交流,就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如,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對某些知識點理解得不夠深入時,教師就可以在課下專門與學生進行交流,如此一來,師生間的互信互動增強了,學生對教師的感情自然也就深厚了。
總之,肢體語言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改進師生關(guān)系、增進學生自信、促進學生英語認知等方面具有較大優(yōu)勢。如,一個鼓勵的眼神,讓學生感到教師對自己的關(guān)注;一個適當?shù)氖謩?,讓學生能夠從中得到自信。適當而合理地運用肢體語言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交流,進而有效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成效。
(作者單位:江蘇高郵市城北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