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需要扎根基層的黨員干部
□ 韓虹婷
據(jù)《人民日報》報道,1983年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yè)的孫鳳鳴毅然選擇了去西藏工作;1991年,在西藏工作8年期滿,可以調回內地的情況下,他毅然選擇繼續(xù)堅守高原;2007年,他因嚴重的高原心臟病調回內蒙古工作,仍然不間斷地資助西藏孤兒。2015年2月,內蒙古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鳳鳴因患胰頭癌病逝,年僅53歲。
孫鳳鳴的事跡讀來感人至深,他的為人和品格令人十分景仰。
孫鳳鳴是黨的好干部。他工作32年,有24年在西藏,他把一腔熱血奉獻給祖國的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詮釋著一名黨員干部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因為對西藏的熱愛,把自己看作高原的兒子,永遠與高原為伴,也因為未能在父母身邊盡孝而愧疚。
要知道,做一個如此扎根基層、公而忘私的人,“舍小家為大家”,服務他人,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可是,孫鳳鳴卻做到了,這就是他的可貴之處!
可是,近年來,在一些基層干了幾年就想著升遷盡快離開的黨員干部依然存在。固然,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在基層工作條件艱苦,付出很多,想挪動一下位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些同志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信念仍然需要加強。這也符合我黨加強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建設的要求。
在新時期,人們是多么希望能夠多一些像孫鳳鳴這樣不忘初心、一心一意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黨員干部??!
無疑,焦裕祿、孔繁森、孫鳳鳴式的黨員干部,是黨和人民的驕傲,他們不畏艱難、艱苦奮斗、扎根基層、愛崗敬業(yè)、清正廉潔、為民服務,是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
在小康社會建設和扶貧攻堅戰(zhàn)的關鍵時刻,基層群眾、特別是農民,期待涌現(xiàn)出更多心系群眾、扎根基層,扎實工作、帶民創(chuàng)業(yè)致富,加快地方經濟發(fā)展、干出業(yè)績的黨員干部來。
(本欄編輯 何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