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玲
從古瓶到推門——著名版畫家郝平的版畫情結(jié)
徐玉玲
郝平是幸運的人,雖然小小年紀就隨家人去了五七干校,之后又到知青點當過農(nóng)民,但時間不長就返回昆明當了工人,1977年春季,帶薪走進云南藝術學院開始了大學生活。他最初其實是喜歡西畫,通過一年的公共課學習,了解到版畫獨特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制作趣味,第二年分專業(yè)的時候,篤定選擇了版畫專業(yè)。當時的任課老師有葉公賢、丁紹光、蔣鐵峰、史一等先生,他一直引以為榮。
大學期間,郝平專業(yè)成績名列前茅,不僅任學習委員,還當著版畫組組長。1980年畢業(yè),正常而又順利地分配到云南省文聯(lián)工作,成為當時云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的第一個專職干部。因與省文化廳的美術攝影工作室合署辦公,他跟王晉元、張建中、李忠翔、姚鐘華、楊成忠等名家同事了近兩年才搬回文聯(lián)大院。一下班,回到老木樓的單身宿舍,他就可以一刀一刀刻自己喜歡的木版畫……
轉(zhuǎn)眼到了1983年,郝平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全國版畫展,虔誠而又一心一意創(chuàng)作的《碓聲咚咚》,讓異樣的佤族生活風情躍然絕版木刻畫面,不僅成為480多件入選作品之一,還脫穎而出榮獲優(yōu)秀獎。這是全國版畫展第一次評獎,30件作品獲得者都是優(yōu)秀獎,沒有分別。讓郝平剛出道就聚焦一線,成為全國知名的青年版畫家。
1985年9月,郝平有機會到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進修,伍必端、宋源文、譚權書、廣軍、吳長江等先生都是他的任課老師,包括李樺先生的課也有幸聽過,讓他受益一生。一年的進修學習每天早上8點進教室,晚上12點都不愿意離開,盡情在木板、銅板、石板、絲網(wǎng)版畫種中樂此不疲,同時親歷見證了“85美術新潮”的央美盛況。視野的震撼,化為創(chuàng)作的動力,一年的時間,大大小小做了七八十幅作品,可謂滿載而歸地回到昆明。
1989年,五年一次的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郝平的水印《魔鏡·南方》作品榮獲銅質(zhì)獎,1994年,《西部日志》又獲全國第十二屆版畫展銅獎。他的這些獲獎成績和作品自成一格的藝術特色,贏得了國內(nèi)版畫界的關注,同時為自己獲得不少國際交流展覽機會。多次出行歐洲,大街上矗立的教堂,博物館里的世界名畫,給郝平的腦子里注入了異國人文歷史的氣象,久久不能飄散。與此同時,他不斷的研究和深化從《西部日志》就開始的創(chuàng)作思考:作品應該怎樣超越本土,超越云南少數(shù)民族風情題材,朝著思考人生、哲學、生命等更加主觀的方向轉(zhuǎn)移。
歐洲之行,強化了郝平的文化意識,讓他的版畫創(chuàng)作視野如洗禮般拉開了與云南的空間距離。跳出云南的文化自覺,成就了他的《古瓶系列》。1996年第十三屆全國版畫展覽中,他的《古瓶系列·故鑒圖》無可爭議地摘走了金獎的桂冠。郝平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的轉(zhuǎn)變和探索,是他不斷地學習和思辨,其中包括對當時各種主義充斥畫壇的認知與判斷之后的審美抉擇。他安靜地徜徉在自己的古瓶世界里,獨自續(xù)講遠古風雅的定力,才能在“古瓶系列”不大的畫幅中,清晰干凈地呈現(xiàn)其傳統(tǒng)文化學養(yǎng)與現(xiàn)代主義精神。他在木板上用刻刀寫就了富有彈性的人物線條,繁密而又精致的線描塑造的古雅,還有那些穿越時空的南宋人物與當代藝術不斷碰撞后的結(jié)合,讓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圖式在古瓶器物的畫面中展開來,使瓶里瓶外都成為郝平的版畫世界,似他在古瓶中書寫的藝術史般的民族記憶……
緊接著《神原組曲》的創(chuàng)作,“涌”中的畫面天高地闊,藏地上空的白云如神馬飄飛涌動,讓人看了無不心潮澎湃,“旅”中的六字箴言,“悟”中一組組不一樣的佛手,又一次組成郝平版畫作品的經(jīng)典畫面之大象,讓觀者產(chǎn)生特別的視覺記憶,過目不忘。學術界譽贊為:“隱隱飄著哲學的苦味,歷史時空下的浩然清氣,流露著冷靜達觀的空明和悠遠深邃的氣質(zhì)?!?/p>
由12幅作品組成的《古瓶系列》,4幅《神原組曲》系列,既是郝平藝術風格轉(zhuǎn)變的升華,也是他個人藝術符號形成的標致,是他藝術成就的記錄。所獲得的榮譽,和各大藝術機構(gòu)的收藏,也是更大范圍的認同與見證。2006年1月,郝平以卓越的藝術成就,以主持協(xié)會工作表現(xiàn)出來的超強能力,當選為第六屆云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十幾年的美協(xié)領導工作,各種大展的評委與貢獻,各種榮譽需要盡的責任和義務,零碎了他的創(chuàng)作時間,加之版畫創(chuàng)作的特殊性,木板刻刀也不便隨身攜帶,致使他好幾年沒有做版畫,選擇拿起紙筆畫中國畫。
堅實的造型基礎,獨特的創(chuàng)作思想,高遠的藝術視野,郝平在中國畫領域很快漸入佳境,短短幾年,成績非凡,做個展,出畫冊,好個怡然自得。但他內(nèi)心始終惦記著早已刻進骨髓里的版畫。21世紀初,他忙里偷空,悄然構(gòu)思了“推門系列”,并于2002年創(chuàng)作出中斷幾年后第一幅木版畫《推門·文淵》,之前的創(chuàng)作思考大多是門里內(nèi)容,“文淵”之后,通過門里看門外,拓展了門外的世界,生發(fā)出《推門·境界》的構(gòu)想。于是就想到了在版畫中,讓豐富的中國文化元素與現(xiàn)代科技絲網(wǎng)版技藝相結(jié)合,造作出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以達到創(chuàng)造版畫的傳奇。
2013年,退了休的郝平懷揣一沓“推門”手稿,興沖沖前往深圳觀瀾版畫基地。適逢妻子李玲也剛好退休,自然陪同前往,在深圳觀瀾版畫基地為藝術家的夫君當起了“全方位助理”。三年多里,夫妻倆不畏辛勞,一同深圳——昆明、昆明——深圳地飛來飛去,就為了完成《推門·境界》系列版畫作品。沒想到2014年初夏,郝平終因不適應深圳潮濕酷熱的氣候患了大面積“帶狀皰疹”,人受了不少罪,也拖延了創(chuàng)作計劃……
一次規(guī)模大、時間長的創(chuàng)作,一個有主題的展覽,一場病痛,讓李玲和郝平在異鄉(xiāng)工作起來更加默契。2014年10月,大病初愈的郝平又和妻子趕往深圳接著做作品。2015年10月底,終于等來了印大畫需要的國外進口紙,李玲默默地配合丈夫,全身心投入《推門·境界》的制作,順利推進了工作。 “推門”系列作品不僅畫幅大,完成色印好多幅都是幾十個版次,全部作品制作完成后,郝平和妻子,以及觀瀾版畫基地參與工作的人員都很有成就感。
2016年1月15日,郝平的《推門·境界》個展,終于在深圳中國版畫博物館開展了。巨大的展覽logo玫瑰色門,照亮了雨霧中的整個觀瀾版畫基地山谷?,F(xiàn)場嘉賓從張道興、廣軍先生到殷雙喜教授,從同學到同道朋友,從英國、澳大利亞、芬蘭等地紛至沓來的國際友人,以及云南嘉賓團的領導、著名作家、美術理論家、策展人等朋友近20人前往祝賀,參加展覽作品研討會。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jié):郝平作為對觀瀾版畫基地做出重大貢獻的專家、藝術家,由深圳市文聯(lián)名譽主席董小明先生在開幕式上為他頒發(fā)了“深圳觀瀾國際版畫村榮譽村民”證書。
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丹增先生特別發(fā)來賀電,對畫展給予高度贊揚:你的版畫作品,20世紀80年代就已譽滿云南,走向中國;30多年來,碩果累累,蜚聲中外。你是云南版畫界最杰出的代表,同時也是中國版畫界突破本土局限、注重文化思考、個性頗為鮮明的重要畫家。你的作品,始終貫穿著鮮活曠達的高原特質(zhì)、穿越時間的浩然清氣、上下求學的哲學思辨,始終洋溢著冷靜達觀的空明和悠遠深邃的思考。可欽可敬!
展廳里,展墻上一幅幅不同顏色的門,門里門外不同的山水花鳥畫面。不同的展墻結(jié)構(gòu),分別布展有用《推門·境界》作品為展覽燒制的瓷瓶,瓷瓶里插滿從昆明快遞來的百合和玫瑰花,裝點了整個展廳的空間,讓所有的來賓看到郝平具有國際藝術水準展覽作品的同時,也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他的愛妻李玲用心在展廳布置出來的云南味道。
展覽開幕過了,送走賓朋,郝平在展期會不定時到展廳,以純粹的藝術家身份,分別對來看展覽的學生和觀者講述他的創(chuàng)作?!伴T”只是一個概念,是那種以依靠、依偎、沉穩(wěn)、堅實和厚重,同時帶有沉重、澀滯和幽暗的特征,才會使“推”更具有實際的意義。因為觸動他創(chuàng)作“推門”的初衷是刻在17歲的記憶,那時在知青點放羊,早晨去開羊圈門的時候,發(fā)現(xiàn)黑暗的圈里滿屋子的羊眼睛全都閃爍著期待的星光,所以他每天都喜歡看羊一躍而出圈門,身上冒著熱氣,歡快自由地奔向山野,散落在有泥土芬芳的青草中。這個系列畫面定格在郝平的腦子里,無法忘記。
至于版畫藝術中門是什么?門里門外的空間關系?郝平的創(chuàng)作初衷有一個理性的期許,就是希望將“推門”升華為開放寬廣的思想境界,門不再是阻隔的象征,希望在浩渺天然的時空下,人與人之間的平和與友善,親和與溫暖,包容并充盈其間。也可以解讀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在社會生活中,推開大寫的門,也包括個體的心靈之門,讓彼此之間的理解成為門里門外的橋梁,讓中國人都因“橋梁”富有智慧、哲學、道德和精神,方能讓自己相遇更高的境界。藝術家尤其需要不斷釋放自己,凈化自己,才能在創(chuàng)作中無拘無束地抒發(fā)心性,讓藝術作品不斷出新出奇。
然而,就在郝平的“推門”創(chuàng)作中,偶然遇上的一個朋友對他說:你怎么讓作品中的門那么沉重?為什么不能“好看”點呢?這個點擊讓郝平沉思,并調(diào)整了原有的創(chuàng)作構(gòu)架,在完成現(xiàn)實主義中具象的門之后,采用墨跡、色跡營造出抽象空間里紅黃藍綠的門,在半推半開的門里,植入了他自己的水墨風景。使“推門”門里門外因了這些不同的風景,而紛繁變幻的空間,還寓意著正氣、正直、正義及超越時空區(qū)域的阻隔與分離,瞬間變成彼此理解和聯(lián)系的橋梁。他那一幅幅作品的標題,故園晨霧起、春光撫水暖、安身以崇德、日往則月來,分明是滿腔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情懷宣泄。而君子坦蕩蕩、知之為知之、仰君子之風·梅·蘭·竹·菊的大木版畫系列“展眼”作品,又是多么的象征主義與超現(xiàn)實主義表達。
畫如其人,郝平的推門創(chuàng)作,作品中的訴求與期許,一如他的心性和人品寫照,是他別樣的藝術人生履痕。他一直在開放多變的現(xiàn)實生活中堅持仰望,在復雜紛繁的社會關系中恪守價值,面對一次次交流與碰撞、機遇與挑戰(zhàn),皆在孜孜以求中一次次選擇,維持了一個真正藝術家應有的潔身自好,不斷邁向自己的藝術理想……
如果說郝平的早期創(chuàng)作是以云南紅土地為根基,那中期的《古瓶系列》就是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里程碑之作,《神原組曲》則豐富,升華了他版畫藝術中的文化內(nèi)涵和味道,而近期的“推門”系列,可以說是藝術家的社會閱歷、創(chuàng)作積累、思想情感的主觀引導,是一次觀念性的綜合表達,是藝術家超越自我的美學提升,也是郝平藝術人生中人文情懷的集中展現(xiàn)。
回到郝平的藝術本體來說,“推門”的表達和之前的“古瓶”系列有直接關系,從中國文化中的器物想到門和窗,從木版畫想到推門,再自然不過了。從2002年最早出來的《推門系列·文淵》作品來看,無論人文歷史的創(chuàng)作元素,還是創(chuàng)作思想和審美格調(diào),以及作品所呈現(xiàn)出來的古意與氣息,和古瓶是一脈相生的承接關系。包括那些中國畫,都可以說是無意中為“推門”創(chuàng)作的一個部分。我們不妨看看古瓶中瓶里瓶外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推門”中門里門外的水墨風景,都昭示著創(chuàng)作物象的“里”與“外”,難道不是藝術家“客觀”與“主觀”空間轉(zhuǎn)換所要表達的藝術觀念嗎?門里門外,有界無界,不同觀者一定有不同的理解和聯(lián)想,一定是不同的解讀與延伸。這正是郝平“古瓶”與“推門”的魅力所在,也是藝術家對版畫創(chuàng)作語言駕輕就熟,游刃有余的才情使然,更是郝平熱愛版畫藝術的內(nèi)心情節(jié)。
(作者系云南藝術策展人)
責任編輯:楊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