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尋華文根 筑民族夢
      ——第二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綜述

      2017-11-13 18:50:49黃漢平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華文華人作家

      黃漢平

      (暨南大學 文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32)

      ?

      尋華文根 筑民族夢

      ——第二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綜述

      黃漢平

      (暨南大學 文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32)

      2016年11月7日至8日,由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主辦,暨南大學、中山市委宣傳部協辦的第二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以“華文尋根、文學鑄魂”為宗旨,以“中華情、民族夢”為主題。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400名海內外文學代表、嘉賓和媒體人士參加了這次盛會。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海外交流協會會長韓啟德,國務院僑辦主任、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裘援平及中國作協、中宣部有關部門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副會長譚天星主持開幕式。韓啟德在講話中指出,文學以文化為靈魂,文化也因文學而存活、而豐富。他充分肯定了大會主題的意義,認為華文文學大有可為,“以文化人助推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化基因凝聚海內外中華情”。他最后寄語華文作家以文化自信實現民族夢想,希望華文文學界人士努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致力推動華文文學繁榮發(fā)展,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裘援平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華文文學的地位與作用,并對海內外華文文學界人士寄予殷切期望,積極創(chuàng)作優(yōu)秀文學作品,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傳承中華文化,“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

      開幕式之后是大會專題演講,演講嘉賓有: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加拿大漂木藝術家協會會長洛夫。彝族詩人吉狄馬加首先發(fā)表了題為“華文寫作與今天的世界”的演講,他以《伊利亞特》、《奧德賽》對于希臘文明的根基奠定為例,談及印度文明、古羅馬文明、伊斯蘭文明等皆重視對于自己根性文化的探尋、對文化源流的審視與重塑。他認為重塑文化根性是當今海內外作家的時代使命,它關乎如何更好地把我們中華文明的偉大源頭承接起來,更好地面向這樣一個新的世紀。作家葉辛在題為“把握創(chuàng)作規(guī)律,講好中國故事”的演講中,通過講述三個故事強調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要懷有熱愛人民之心,寫中國故事要有現實穿透力,同時也要尊重創(chuàng)作規(guī)律。詩人洛夫發(fā)表了題為“‘天涯美學’的意義”的演講。他認為天涯不僅僅是空間的含義,更是時間上和精神上的。我們在全世界游走時,是帶著中國文化游走,洛夫說:“我在哪里,中華文化就在哪里?!彼脑挼莱隽撕M馊A文作家的心聲。

      本屆大會分設八個論壇,與會代表就“一帶一路和華文文學融合發(fā)展”、“孫中山與華僑華人文化”、 “經典生成與文本解讀”、“海內外華文文學比較”、“講好中國故事,講好華人故事”、“文化自信與華文文學理論建構”、“文化傳統與女性寫作”、“新媒體時代的華文文學”等專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一帶一路”和華文文學的融合發(fā)展

      在“一帶一路”偉大構想提出三周年之際,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代表們匯聚一堂,傳遞了世界各地華人對“一帶一路”的認知信息。代表們從歷史淵源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角度探討了“一帶一路”對當下經濟建設和文化交流的深遠影響。來自美國的李碩儒、德國的高關中、土耳其的高麗娟等作家先后發(fā)言,他們結合所在地華人的生命體驗和創(chuàng)作狀況,講述了海外華人守望民族文化傳統、關心祖國發(fā)展的心聲。在文化交流過程中,翻譯的作用至關重要,來自法國的劉秉文和加拿大的江嵐著重談論了文學翻譯過程中的心得與思考。中國大陸學者杜元明則從理論建構意義上談論“一帶一路”與華文文學的關系。

      東南亞地區(qū)是處在“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場域。在論壇上有多位代表談及“一帶一路”與東南亞華文文學的關系問題。泰國作家曾心等介紹了泰華文學的發(fā)展概況。文萊作家孫德安則闡述了文萊在東南亞文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日本的荒井茂夫教授從“熱帶山水文學”與寫作者的在地認同這個獨特視角出發(fā),討論馬華文學的文化認同和可能呈現的另一種文化樣貌。龍揚志博士運用后殖民理論解讀馬來西亞作家黎紫書的創(chuàng)作,對身份認同問題提供了具有問題意識的評價。

      “一帶一路”的目標是共同打造政治、經濟、文化的融合、文化包容的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而華文文學在這個場域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孫中山與華僑華人文化

      今年適逢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在大會的開幕晚宴上,全體與會代表觀賞了《孫中山與華僑華人》宣傳片,這部6集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由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于11月7日起在中央電視臺首播。

      作為極具歷史厚重感的一個專題論壇,史料文獻的研究自然成了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批海內外學者和作家發(fā)現了不少關于孫中山的新史料。黎湘萍教授根據他對孫中山與華僑華人的書信研究,提出一個新觀點,即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離散作家。郭存孝先生匯報了在澳大利亞發(fā)現的孫中山題寫的書法和部分書信資料。招思虹女士展示了孫中山在舊金山的很多史料,道出了歷史上“華僑擔當從未停過”的感言。

      朱雙一教授詳細考證和分析了日據時期臺灣的社會、文化與孫中山先生的關聯度。張羽教授對近二十年臺灣文史教科書關于孫中山的表述作了深入研究。沈慶利教授以20 世紀前期“南洋”為中心,提出了華僑華人與“現代中國”的問題,認為“現代中國”的建構與孫中山所領導的辛亥革命有很大的關系。楊際嵐先生則通過文獻和史料展示了廣州起義中的留日閩人黃花崗七英烈的事跡,以及他們留下的許多詩文,從另一個維度呈現了革命先行者的風采。美國作家闕維杭先生通過檳城記憶來追尋孫中山的足跡。

      解讀經典文本 講好華人故事

      “經典”不僅是一個文學文本的話題,也是關乎話語場域和學科建設的命題。方忠教授的《經典化視域中的世界華文文學》探討了華文文學經典化問題。他認為,經典應具有原創(chuàng)性, 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蘊和永恒的美學價值,并能體現民族文化精神,追求經典化是作者、讀者、評論家和文學史家共同推動的過程。黃萬華教授從《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談文學史生成中的文本細讀,他著眼于經典的生成過程。荷蘭作家林湄在題為“作品中的人物命運與大時代的社會意義”的發(fā)言中現身說法,從一個作家的文學觀念、人性思考以及世界胸懷談到了經典作品所應具備的超越性價值。

      來自美國、加拿大、捷克、中國臺灣等國家與地區(qū)的作家生動地演繹了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如何講好華人故事的經驗。美國作家劉荒田分享了三個海歸故事,突出鄉(xiāng)愁與身份、家園與守望的張力。作家周勵講述了親身探險南極和北極而近距離接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雪龍”號船員的經歷,并分享了最近寫作的《追夢南極》等報告文學。加拿大作家陳河講述了自己在海外十年的創(chuàng)作經歷,他在寫作中不斷感受到海外華人血脈相通的氣息。捷克作家老木認為,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思維方式不同,我們要在東西方文化中找到兩者的契合點,通過文學更好地表達中國的思維方式,讓中國故事有效地進入海外社會。中國臺灣作家藍博洲強調了自己的身份立場,娓娓道來自己的小說啟蒙故事。

      現有的經典和新生的故事,指向的都是源自同一血脈的文化傳統??梢哉f,本屆大會海內外作家與學者通過解讀經典與分享故事,拓展了閱讀體驗,深化了生命體驗,并且更為清晰地展現了世界華文文學的譜系。

      文化自信與國際視野

      文化自信與國際視野是涉及多個論壇的關鍵話題,海內外學者和作家各抒己見,共同研討。劉登翰教授認為一個新的學科建立需要對有關概念進行重新梳理,他對“華人”等相關概念作了詳細辨析。蔣述卓教授對百年海外華文文學的理論與批評進行了全面的勾勒,體現為立足傳統、承接現代。劉俊教授則對“華語語系文學”和“世界華文文學”這兩個重要概念進行了系統的梳理。朱壽桐教授以“漢語文學”與“華文文學”這兩個關鍵詞引出空間意識的問題,認為華文文學的空間應該擴大并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觀照。曹惠民教授強調華文文學研究要拓展視野,不僅要有前沿視野,更要有國際視野。此外,姚風先生對澳門文學的概念及其多元性特點的探討,李長聲先生關于中日文化關系的演講,也都頗具啟發(fā)意義。

      “文化傳統與女性寫作”論壇發(fā)言的代表大部分由女作家組成。來自德國的劉瑛、美國的陳謙、加拿大的王海倫等訴說了在海外生活與寫作的經驗,透視了諸多女作家共同的心路歷程,體現了獨特的女性經驗與生命故事。面對當今世界全球化的趨勢,海外華文女作家具有敏銳的跨地域、跨時空、跨文化的寫作新視野,也不斷地超越單純的女性經驗和性別視角,由此引發(fā)了女作家創(chuàng)作的新氣象。

      “新媒體時代的華文文學” 論壇也是本屆大會的一個亮點。美國作家葉周首先提出新媒體時代海外作家的創(chuàng)作策略和使命:其一是多元文化的選擇,包容、開放而又深入的發(fā)掘和體驗;其二是傳遞中華文化,要做到精準、深刻、鮮活,充分運用各種新媒體形式和工具來講好中國故事。姜建強、陳屹、王勇、顧月華、莊偉杰等紛紛作出熱烈回應。在華文文學傳播問題上,王列耀教授和池雷鳴博士,指出百年中國文學中對華人華僑的研究不足,強調應重新審視華僑華人作為生產者和傳播者的載體意義,以不斷拓展世界華文文學的研究空間。孫升云主編談到了《暨南學報》與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三十年的關聯,指出了《暨南學報》由單純的研究傳播平臺到傳播與研究策劃并舉的發(fā)展歷程,總結了該刊對華文文學發(fā)展作出的貢獻,并希冀在以后的華文文學研究中以《暨南學報》為代表的學術期刊能夠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匡漢先生作大會學術總結發(fā)言,認為本屆大會有四個特點:有華文文學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考,有充滿文化情懷的思維方式,有面向歷史深度的挖掘,有學科領域的拓展。

      國務院僑辦宣傳司司長許玉明主持了大會閉幕式。首先舉行了華僑華人“中山文學獎”頒獎儀式。陳河以長篇小說《甲骨時光》獲得大獎。虹影、陳永和、林湄等獲優(yōu)秀獎。緊接著是“文化中國·四海文馨”第二屆全球華文散文大賽頒獎儀式。巴桐的《承天寺的明月》、楊麗歡的《橄欖樹》等19篇散文獲獎。楊麗歡代表獲獎者發(fā)言:“我們一起書寫源于漢語的情懷,書寫源于祖國的情懷;弘揚中華文化,讓夢想照進心靈?!?/p>

      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會長王列耀宣讀大會宣言《北京聲音》,呼吁世界華文文學界人士:固本弘文,守正出新;心懷家園,講好故事;多源潛沉,通會賢哲;不忘初心,精益求精;守望相助,合作共贏;以民為本,觀照現實。

      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譚天星致閉幕辭。他談到當前全球范圍內“中國熱”、“漢語熱”不斷升溫,文化已經成為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以文化人”是文學工作者的使命。他希望海內外作家熱情投入到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化傳承的使命中去,孕育出更有涵養(yǎng)、有重量、有溫度、有中華民族“精、氣、神”的優(yōu)秀作品。

      [責任編輯 池雷鳴 責任校對 閆月珍]

      2016-12-30

      黃漢平(1963—),男,廣東揭西人,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秘書長。

      猜你喜歡
      華文華人作家
      何為“華人”?
      英語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58
      作家的畫
      文學自由談(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和而不同”的華文教育
      華人時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28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小說月報(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華文教育中的漢字文化教育
      華文智慧教學探索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英語學習(2015年12期)2015-02-01 14:08:30
      灯塔市| 邢台县| 谢通门县| 尤溪县| 高清| 友谊县| 太仓市| 恩施市| 宣城市| 柞水县| 五原县| 延吉市| 陕西省| 蒲城县| 金湖县| 长丰县| 嘉义市| 兰考县| 敦化市| 海口市| 鄂伦春自治旗| 日土县| 衡阳县| 北碚区| 呈贡县| 扶风县| 团风县| 黄石市| 鄄城县| 奉新县| 宝鸡市| 崇仁县| 启东市| 集贤县| 乐都县| 修武县| 丰台区| 伊川县| 永丰县| 绵阳市|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