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興光
【摘 要】
語感指的是人們對于文字的一種感知力,小學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時期,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應當更加重視對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本文結合具體的語文教學實踐,分析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 并提出相關的意見和建議,以幫助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關鍵詞】
小學 語文 語感 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語感對于一個人學習和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而小學階段則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好的情況,對于小學語文課程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也成為了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但是就筆者實際調研情況看,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有很多老師僅僅重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這樣一來所導致的后果就是學生語感不強,不利于今后的發(fā)展,針對于此,筆者通過探討分析小學生語感不強的原因,并且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以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1.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
在新課程下提高小學生的語感,首先要做到的一點就是要加強對于學生的閱讀的指導,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應當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愛好,學生可以通過廣泛的閱讀受到一定的啟發(fā),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很多的語文素材,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自身的語感。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有很多老師并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指導,老師片面地認為學生不具有自主閱讀的能力,同時也受到應試教育的壓迫,很多老師都是采取填鴨式的教學,而忽視了對于學生閱讀的指導。所以說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就應當及時轉變思想觀念,改革傳統(tǒng)的不適應當今社會的教學觀念,更加注重學生的作用,通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其自主閱讀來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
舉例而言,在學習《第一場雪》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安排三遍閱讀,第一遍閱讀,更加注重學生對于文章的整體的感知,了解文章的大概的意思,而第二次的閱讀則更加注重于內容的理解,而第三次的閱讀則是要提升一個層次,讓學生更加注重作者包含在文章當中的思想感情,通過這三次的閱讀可以讓學生把下的雪讀得很大,把雪夜讀得很靜,把第一場雪后的景色讀得很美,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第一場雪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時候,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思考,通過深入地品味和推敲,理解作者對于文字的運用,理解文字之下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從而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
2.注重口頭表達的訓練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也應當注重口頭表達的訓練,如果把閱讀比作一個輸入的過程,那么口頭的表達則是一個輸出的過程,在學生通過閱讀積累的一定的語文知識之后,老師也要注重把學生積累的知識用出來,做到學以致用,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感,只有當知識被學生所靈活運用的時候,學生才算真正掌握了這些知識,所以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當中,一定要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從而更加多角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舉例而言,在學習《荷花》的時候,應當讓學生先進行閱讀,從而對于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之后老師就要下意識地去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分析《荷花》這篇文章背后所包含的思想,并且要鼓勵學生去大膽地談一談自己的看法,比如《荷花》當中有一個非常優(yōu)美的句子是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边@個時候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挨挨擠擠”這個詞在這里的作用。這樣一來學生就會主動的去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而不是僅僅在表面上進行理解,慢慢的學生就會思考到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從而更加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荷花的生機與活力。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通過口頭的表達,將閱讀當中的收獲變?yōu)樽约旱闹R,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感。
3.引導學生熟讀課文
最后,在新課程下培養(yǎng)學習的語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也要引導學生熟讀課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課本當中的課文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是最適合學生去學習的,所以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時候千萬不能忽視了課文的作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主要分成三步,首先應當選擇適合的文章來讓學生進行背誦,正如前文所言,語文課本所選取的文章都是非常經(jīng)典的作品,所以老師可以選擇合適的片段來讓學生進行記憶,其次,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還應當利用好一些課外的教學資源,把握課外讀物和教科書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去進行摘抄,從而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好詞好句。
舉例而言,小學課本當中有一篇文章是魯迅先生所寫的《風箏》,這篇文章非常的深刻,是不可多得的文學精品,老師在教授的時候就要讓學生去深入的進行閱讀,之后老師可以讓各個同學描述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寫作來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地向學生表達出《風箏》這篇文章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含義,之后再選取寫得好的段落讓學生進行熟讀乃至背誦,之后再結合魯迅先生其他的作品,讓學生對于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拓展學生視野的時候,也幫助學生培養(yǎng)了語感。
小學生的學習,一方面需要小學生自己去努力學習,另一方面也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和引導,所以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課過程當中應當明白自己的使命,讓小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的引導,通過加強對于學生的閱讀指導,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訓練,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等方式和方法,強化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能力。眾所周知,語感的培養(yǎng)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所以老師也應當時時刻刻把語感的培養(yǎng)放在心上,從而真正培養(yǎng)起學生的語感,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阮彩偉.實施語感診療 提升語文素養(yǎng)——《多元語境下小學生語感生成及失范診療的實踐研究》中期研究報告【J】.科學大眾,2014(3)
【2】游麗清.“讀”出來的語感——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的探究【J】.科教導刊,2014(8)
【3】陳文波,蔣秋蘭.遷移語感發(fā)展個性——淺談小學生語言個性化的培養(yǎng)【J】.才智,2015(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