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摘要: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主要途徑是閱讀。那么如何在初中階段通過審美閱讀教學達到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目標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是通過以下步驟來實施的。
關鍵詞:語文;關;樂章
第一樂章鏗鏘的快板——在研讀主題中感受美
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閱讀是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所以閱讀的過程就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過程。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是在對作品主題的理解中感受美,應該明確審美閱讀的具體目標,可以精心設計一個主問題,再圍繞主問題分解成直接或間接指向閱讀目標的小問題,驅(qū)動學生與作品對話讓學生感受作品的美。
審美的閱讀應該是精細的閱讀、研究性的閱讀。在和文本以及和作者的對話中把握作品的主題走進作者的世界,感知作品表現(xiàn)的自然美、社會美、情感美等等。美學家帕克說過:“感覺是我們進入經(jīng)驗的門戶?!比藢κ挛锏恼J識是從感知開始的,審美當然也須從感知開始。審美感知力要求主體對美的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領悟,即通過感知形成表象入境見形,從而激起美感,產(chǎn)生美的愉悅。
例如初中教材中《散步》一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寫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時為走大路還是小路發(fā)生分歧,由“我”作出決定順從母親走大路最后又在母親要求下走小路。以往對文本的解讀往往只是停留在“親情”的層面上。通過對文本的仔細研讀可以領悟到文本的主題其實不僅僅是“親情”這個層面,文中更多地表現(xiàn)了中年人對家庭特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當學生們讀出了這一點的時候?qū)ξ闹性S多句子就能夠很深刻地理解:如讀到作者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在小路上向菜花地走去,“我背上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時中年人美好的情感感染著每個學生,這種審美體驗非常真實。筆者在教學時還補充席慕蓉的《嚴父》作延伸閱讀,讓學生對中年人的責任感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有更深的認識。
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這樣的作品,仔細研讀深入挖掘美好的情感就能被學生接受。
第二樂章如詩的慢板——在品讀語言中欣賞美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與作品作者對話來獲得對人生、人性、人情的深刻體驗和感悟,這是學生獲得審美心理體驗的過程,也是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人文素質(zhì)不斷得到提升和充實的過程。
筆者在教《蔚藍的王國》一文時,學生一開始覺得許多句子不能讀懂:如“我不知道我的伙伴是些什么人,然而我的整個身心感覺到他們像我一樣年輕、快樂、幸福”,怎么不知道自己的伙伴是誰?“四周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蔚藍的海,海面上閃爍著金鱗似的細浪,頭頂上是同樣無邊無際的、同樣蔚藍的海”,頭頂上怎么會是海?“駕駛它的是我們自己無憂無慮的心靈——我們心中稍一動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飄到哪里去”,心靈怎么駕駛船?“天空、海洋、微微飄動的風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傾訴著愛情”,這里的愛情是什么意思?“我們每一個人都愛著的那個人——她就在這兒,雖然看不見但近在咫尺”,她是誰?如果我們一定要把這些句子都解釋清楚,對初一的學生而言是不能理解的,況且也不可能做到。因此應該從欣賞的角度對語言進行審美的品讀。品讀時要聯(lián)系作者的創(chuàng)作特色和課文的體裁特點指導學生體會屠格涅夫在散文中用虛擬情景來抒寫他的美妙理想與抽象理念,使他的散文顯現(xiàn)出一種虛幻而又明麗的美。在感受這樣一種詩意的表達中,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得以提高,再回頭看那些“讀”不懂的句子似乎就能明白了。
第三樂章激情的暢想曲——在個性閱讀中創(chuàng)造美
贊可夫說過:“人具有一種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深刻而強烈的需要。”閱讀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欣賞美的能力還要盡可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審美閱讀要遵循認識美、感知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造美是美育的目的,也是審美教育的最高境界。文學作品往往是作者借以表達強烈感情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應把這種感情化為學生的強烈情緒活動,從而使他們獲得美的享受,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要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人手:一是尊重學生閱讀的個體差異,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以閱讀為載體的審美活動,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比較明顯的,閱讀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證閱讀活動的自由,保護學生的求新興趣和探索精神,發(fā)展學生心靈的獨創(chuàng)性。例如《月跡》一文“究竟月亮是個什么”,文中的弟弟、妹妹都有自己的回答,對“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一句,每個人的理解也不可能相同,但孩子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他們純真的心靈會撥動讀者的思緒,教師應鼓勵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體驗大膽探究進行具有個性化的審美創(chuàng)造活動。二是充分留白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審美閱讀中教師決不能以全面的講析替代學生的獨立閱讀,而是應該適當“留白”。“留白”有助于學生主動地探究,乘上思想的翅膀用已有的知識和獨特的體驗去“補白”,去演繹去創(chuàng)思。留白不僅僅是對文本本身留下的懸疑的探究。三是合理運用各種手段還給學生對文字的“再創(chuàng)造”權(quán)利。美的創(chuàng)造是需要激情的,也是需要情境的。教師應該充分運用情景再現(xiàn)、多媒體輔助等手段渲染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但在運用這些手段的時候要注意文學作品呈現(xiàn)的是文字,作品中有些意境應該由學生通過對文字進行個性化的再創(chuàng)造,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切不可過度直觀呈現(xiàn)剝奪學生對文字再創(chuàng)造的權(quán)利。像有些寫景狀物的文章就不一定用多媒體把畫面直觀展現(xiàn)。筆者教《蔚藍的王國》時,在品味了作品的奇思妙想和詩意表達后,讓學生閉上眼睛聽一段帶海水聲音的音樂,讓學生回味“蔚藍的王國里哪些景物進入你的夢里”,學生盡情地享受美的意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