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jié)
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
洱海月,蒼山雪,洱海月照蒼山雪。
一直以來,大理就是眾人心中風花雪月的理想國。
想要去大理有N個理由。年少時迷戀金庸筆下的《天龍八部》里的段譽,因為他,對陌生的大理國充滿遐思。后來因《還珠格格》第三部里,以小燕子為首的一大幫年輕人欲逃離皇宮,一路艱辛,只為奔向那遙遠而自由的大理;再后來,孔雀舞后楊麗萍在大理洱海的玉磯島上修了私宅月亮宮,搞得心癢癢地直想奔一次月;一直到這兩年雙廊的火爆,去大理變成了只想去雙廊,住一晚海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然而想歸想,種種理由,一直未成行。倒是此次國慶后去云南助學的歸途中,在大理搭飛機比較實惠,居然成就了大理之行。
入住樹與藤客棧,因為黃姓老板是老鄉(xiāng),且是戶外老驢。這樣的人會知道哪兒好玩哪兒值得玩。到大理吃吃喝喝,租個車環(huán)洱海騎行,已然不是我想做的。當晚,黃老板說,想要清靜的話,明日帶我們去桃溪谷享受山野樂趣。我欣然同意。
第二天準時出發(fā),車開到蒼山腳下,他改了主意,說先去一個尼姑庵吧,那里的素齋非常棒,解決了中餐再去桃溪谷玩?zhèn)€痛快。
車子停在圣應峰山麓的停車場,黃老板說,得拾級而上,穿過這片茂密的樹林,一邊走,一邊感受大自然的呼吸,才能未入庵而先心靜身輕。一路上,與草木交換呼吸,與野花打情罵俏,一路向上,居然不覺得腿酸。
約兩公里到了感通寺,寺中古琴聲聲傳出,有點勾人魂。在感通寺外通往山上的石級邊,立有一碑,寫著:“大理唯一庵寂照庵”。黃老板解說,大理蒼山十九峰,有百來個寺廟,然尼姑庵僅此一個。
心想,也不過是個尼姑庵罷了。
黃老板顯然捕捉到了我這個罷了的表情,補充了一句:“你上去就知道了,肯定會喜歡?!比缓螅荒樖惆盐盏男?。
迎面走來一個素衣修者,年紀約五十。黃老板說,這是此庵的住持釋妙慧,這些年來,一直是她在精心打理著這個庵堂。穿過小樹林,一踏上小石板路,就被路兩邊盛開的虎頭蘭吸引,齊齊兩排,中間夾種著垂蘭。蘭,草木君子也,擦身而過時,便似夾有一股書香飄來。
跨進庵堂大門,一條狹長的通道鋪陳腳下,左邊為整排多肉植物密密麻麻,右邊為粉色小菊爭相怒放。轉角一拐,別有洞天,豁然開朗。從轉角的大叢多肉開始,這是一個很驚艷的前奏。一個不大不小的院子,正殿與其他的寺院一樣,供奉著幾座神像,左右殿與正殿之前的小庭院里,滿院的嫣紅姹紫。眼光慢慢地移到右邊廂房,my god!我竟然瞬間神思恍惚。這里是尼姑庵嗎?
只見二層廂房上上下,被各種多肉植物裝點,臺階上擺著一排排,陽臺上垂掛下一盆盆,墻上釘的,桌上擺的,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多肉。轉身,腳下,庵堂正中的地上,以那個叫玉蝶的多肉為材料,擺成佛教中的“卍”字符。甚至神龕前、香案邊、水池上,擺的都是各種開得正艷的鮮花或多肉盆景。堂正中的“寂光普照”在正午陽光映襯下,顯得有點寂寥,應該是寺名之解吧。佛堂前玉蝶肆意怒放著,像佛之蓮花寶座,托著千萬個神靈,在香煙繚繞中佛光萬丈。這里的神靈,是花香供奉出來的,格外空靈。
我一時魔怔了。這就是常說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嗎?這里的一花一草,在日復一日的佛歌念頌中,得到了佛的加持,似乎都有了靈性,盡顯禪意!
隨著腳步不由自主地挪動,一步一個驚艷。通往客堂的轉角,一個大大的“禪”字映入眼簾,下旁掛一竹筐,插有大紅、暗紅、橘黃、粉色等艷麗小花襯托。
屏息跨入過道的第一個門,一個雅致的茶堂鋪展開來。墻上的水墨荷花,木桌上鋪開的白族花飾桌布,一部老式的手搖電話機,陶制茶壺茶具,每個擺設都透著禪意。窗前依然是多肉陳列,窗外一瞥,又是目瞪口呆,只見窗外斜坡上,滿坡是怒放的玉蝶,仿佛又是滿坡的菩薩?!懊钕惴饑敝Q的大理,瞬時被小小的寂照庵微觀化了。
走過一段長廊,這是一條文藝長廊,墨寶、木梯、農具、豬槽,都是極其古樸的裝飾,卻處處彌漫著文藝氣息。
右拐是客堂。四方木桌供客人進齋,西邊一隅竟建有一壁爐,式樣為西式,外面的用料卻是用中式的瓦片層層疊起,爐前掛著成串紅色辣子,臺上陶器中插有麥穗,右邊石塊上擱置一個大南瓜,木柴置于爐膛,中西合璧,古式與現(xiàn)代共存。若在蒼山白雪飄飄的冬日,圍爐夜話,該是怎樣的愜意!
齋堂在最里邊。一直以來,寂照庵素齋秉承“多一人吃素,少一人殺生”的善念,做出各種色澤誘人,口味絕佳的素齋,吸引了各方人士前來一品。20元一人,盛半碗米飯,六七個素菜,可隨意挑選。不夠可以再添,但浪費就得到佛前罰跪一炷香。
我們到來的時候,已是齋飯時分,堂前,廊上,窗前,屋后,可隨意端碗閑坐。坐在花的世界里,胃口大開。我敢說,這是我吃過的最美味的素齋。
齋堂門口放置一箏,供會彈者飯后一娛。箏音繞梁,仙骨飄飄,安寧更顯心靜。
寂照庵雖小,但構思精細,處處匠心,別致典雅。既像是一個創(chuàng)意民宿,專門收容尋求安寧的避世之流,亦像個休閑茶樓,供有緣人歇腳歇心。但從心底來說,我覺得它根本就是一個文藝女子,溫婉恬靜。她應該是個江南的女子,每一個側影,舉手投足,眉目之間,皆有江南之風。我又折身找到釋妙慧住持,才知寂照庵原來就是杭州人高魯龍的杰作。曾經是國家皮劃艇隊總教練的他,突然看透世事,拋開名利,選擇在洱海邊定居,設計出自己心儀的庭院,為自己的心靈找個安所。他的杰作寂照庵,像一個飄隱至大理的遺世而獨立的仙子,以她獨特的逍遙絕俗的風姿,瞬間把下關風、上關花、洱海月、蒼山雪給比下去了。愛她那份佛語香浸下的恬淡風骨,愛她那份與眾不同的釋然情懷,愛她給你的一種似出家未出家的心安氣寧。突然明白了,為何叫唯一庵?
這里可以給你一份從容淡泊,寧靜和善,如佛之拈花一笑,不經意間,心已開始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