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楚
遠方,有多遠?
在我居住的這座小城,最遠處可以看到西天邊的一道山脈——昆崳。它巍峨,連綿,穩(wěn)重,溫柔,就像一道屏障,佇立在遠方,守護在遠方。小的時候,我以為那就是最遠的遠方。直到有一天,我終于登上了它的頂峰,俯瞰腳下,綠野綿亙,河流縱橫,城市林立,才知道山的那邊是如此廣闊,孩童的心靈在瞬間打開了通向遠方的視野。
那一年,我十歲,開始跟隨媽媽走向遠方。媽媽是一名中學(xué)老師,每年的暑假與寒假,就是我們用腳步丈量遠方的日子。
啊,遠方,那南臺灣太平洋上吹來的強勁暖風(fēng),海上夜航所見的天心一輪圓月,奈良公園梅花鹿明凈的眼睛……遠方,真叫我驚訝、沉思。
一
西班牙。身著優(yōu)雅“花邊”,有無數(shù)美麗尖頂?shù)娜麪柧S亞大教堂,這里以安放哥倫布的棺木聞名。
哥倫布是一個夢想家,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國,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他確信西起大西洋是可以找到一條通往東亞的航海路線的。他堅決要把這個夢想變成現(xiàn)實。這位夢想家的目光所及,遠超同時代的所有人。他的遠方,是地球的另一端。沒人相信這種地圓學(xué)說,大家以為他瘋了。最終,他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四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
1500年,西班牙政府派人到美洲把哥倫布逮捕,將他押回西班牙。哥倫布留下遺言:絕不把遺體留在西班牙的土地上。清醒之后的西班牙政府后悔莫及,最終運回了他的遺體。遵照哥倫布的遺言,他的棺木沒有埋在地下,而是被四位西班牙國王的雕像高高地托舉在空中。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塞爾維亞大教堂里用雕塑留下的令人啞然一笑的一幕。
哥倫布說過:即使是簡單的事實也需要有人去發(fā)現(xiàn),去證實。站在后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關(guān)鍵在于創(chuàng)新。我們的眼睛總向往著遠方,比目光更遠的是什么呢?是勇于出發(fā)、勇于探索的腳步。
二
冬天,北京地壇公園的園子里寂寥靜謐,祭壇四周的老柏樹越發(fā)蒼幽。我仿佛在夕陽沉靜的光芒中看到一個搖著輪椅的年輕人。他的目光同樣望向遠方,苦苦追索著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但是他的雙腳卻無法邁開。
他是史鐵生。18歲,史鐵生奔向了生命中的第一個遠方——遙遠的清平灣。21歲,他雙腿癱瘓。那本該是人生最美好的季節(jié)?。∵@個快要被命運逼瘋了的年輕人,最終在古老的地壇中安靜了下來,找到了精神的棲息之地。史鐵生在這園子的古樹下,用寫作開始了一次又一次心靈的遠行。曹文軒說,寫作是給自己的靈魂一個家。史鐵生做到了。聽,他生前為自己寫的挽歌:“呵,節(jié)日已經(jīng)來臨,請費心把這囚籠燒凈,讓我從火中飛入煙縷、塵埃和無形。最后的歸宿,是無果之行?!彼阉劳隹醋鞅厝唤蹬R的節(jié)日,看作生命的最后一次遠行,靈魂沖破了身體的囚籠,奔向遠方那熱烈的寂靜。
他用自己殘缺的一生,詮釋了勇氣和執(zhí)著,他的腳步?jīng)]有到達美麗的遠方,但他的思想早已成為一代人精神的領(lǐng)航之船,帶我們駛向更遠的遠方。比腳步更遠的,是勇于追問、勇于思考的精神。
三
仿佛淺水灣里的深海魚,我在浩渺的題海中苦苦掙扎,疲憊不堪。周末,媽媽又帶我來到了那座山——昆崳。走了那么多的地方,看了那么多的遠方,我的心,還是會回到這里。而它,似乎也在冥冥中為我準備好了一切。
森林中松針淡淡的清香,腳下的落葉在低吟淺唱,流水擊打在巖石上濺起的清亮水珠……這山總有種母親的味道。從小到大,我總會來看看它,開心也好,痛苦也罷,在這,我的心總能像一張被揉成團的紙被慢慢展開、撫平,然后,靜靜地聽到內(nèi)心的聲音,回歸平靜。今天,我又聽到了大山的回音,它對我說,孩子,再堅持一下,今天的努力,不就是為了明天到達更遠的遠方嗎?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里,不成為學(xué)習(xí)的奴隸,而與它攜手并進,一起朝著那遙遠的前程奔去吧!
啊,遠方!從故鄉(xiāng)通向遠方的,是安徒生筆下那條光榮的荊棘路嗎?“靈魂啊,一旦懂得了它的使命之后,你在光榮的荊棘路上所得到的一切創(chuàng)傷,都會痊愈,恢復(fù)健康、力量和愉快?!?/p>
那就是心靈的故鄉(xiāng)啊,給予遠行的游子力量與撫慰。它永遠在那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