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濱海鹽漬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儲量研究*

    2017-11-06 09:54:38李曉光封曉輝劉小京
    關(guān)鍵詞:檉柳土壤有機(jī)儲量

    李曉光, 郭 凱, 封曉輝, 劉小京**

    (1.中國科學(xué)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xué)研究所農(nóng)業(yè)資源研究中心/中國科學(xué)院農(nóng)業(yè)水資源重點(diǎn)實(shí)驗(yàn)室 石家莊 050022;2.中國科學(xué)院大學(xué) 北京 100049)

    濱海鹽漬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儲量研究*

    李曉光1,2, 郭 凱1, 封曉輝1,2, 劉小京1**

    (1.中國科學(xué)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xué)研究所農(nóng)業(yè)資源研究中心/中國科學(xué)院農(nóng)業(yè)水資源重點(diǎn)實(shí)驗(yàn)室 石家莊 050022;2.中國科學(xué)院大學(xué) 北京 100049)

    鹽漬區(qū)土地利用變化與土壤-植被系統(tǒng)固碳潛力耦合關(guān)系的研究對以植被建設(shè)、增加碳匯為目的的鹽漬區(qū)最優(yōu)土地利用方式的實(shí)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shí)際意義。本研究以濱海撂荒鹽堿裸地為對照, 連續(xù)觀測和定量描述栽植3年和10年的檉柳林、栽植2年和8年的人工枸杞林及冬季咸水結(jié)冰灌溉結(jié)合地膜覆蓋下的棉田的土壤有機(jī)碳和植被生物量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 探討濱海鹽漬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植被系統(tǒng)固碳能力,為進(jìn)一步提升區(qū)域碳儲量提供理論依據(jù)。研究表明: 1)檉柳、枸杞的栽植及結(jié)冰灌溉結(jié)合覆膜等土地利用方式在撂荒鹽堿地實(shí)施后, 土壤-植被系統(tǒng)固碳能力明顯增強(qiáng), 且土壤容重顯著減小; 栽植 10年的檉柳林和栽植8年的枸杞林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儲量最高, 分別為118.24 t·hm-2和96.27 t·hm-2, 比冬季咸水結(jié)冰灌溉結(jié)合地膜覆蓋棉田增加 58.51 t·hm-2和 36.54 t·hm-2, 比撂荒鹽堿裸地增加 83.39 t·hm-2和 61.42 t·hm-2。2)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固碳趨勢研究發(fā)現(xiàn), 栽植 3年的檉柳林和栽植 2年的枸杞林土壤-植物系統(tǒng)固碳速率較高, 分別為 10.08 t·hm-2·a-1和 2.71 t·hm-2·a-1。冬季咸水結(jié)冰灌溉結(jié)合地膜覆蓋棉田固碳速率較低, 僅為 0.53 t·hm-2·a-1。栽植 10年的檉柳和栽植 8年的枸杞樣地, 植株固碳速率明顯減慢, 土壤-植被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一個弱的碳源。春季地表覆膜處理棉花存活率低且植株成熟后秸稈被移除, 碳儲量每年凈減少0.86 t·hm-2。撂荒鹽堿裸地在無外源碳補(bǔ)充的條件下表現(xiàn)為碳源, 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儲量減少速率為1.42 t·hm-2·a-1。綜上所述, 濱海鹽漬區(qū)人工栽植檉柳和枸杞是提高區(qū)域碳儲量的有效途徑。

    濱海鹽漬區(qū); 土壤有機(jī)碳; 植被生物量; 土地利用方式; 咸水結(jié)冰灌溉

    以CO2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濃度持續(xù)升高所導(dǎo)致的全球氣候變化越來越受到人類的共同關(guān)注[1-2], 化石燃料燃燒和土地利用變化是導(dǎo)致CO2等溫室氣體積累的重要原因[3]。近些年, 國際社會在控制化石燃料燃燒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然而隨著全球社會經(jīng)濟(jì)的快速發(fā)展, 目前還達(dá)不到減排的要求[4], 所以應(yīng)考慮如何通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來增加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匯[5]。

    鹽堿地作為一類特殊的土地資源, 面積廣、利用潛力大[6]。在環(huán)渤海地區(qū), 大面積的重鹽堿地由于淡水資源匱乏, 長期處于撂荒狀態(tài), 如何通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提高重鹽堿地的利用效率進(jìn)而實(shí)現(xiàn)固碳增匯是亟待解決的問題[7]。其中, 鹽生植物如檉柳(Tamarix chinensis)、枸杞(Lycium chinense)的種植所代表的生物改良措施是近年來國內(nèi)外鹽堿地治理中的重要方法之一[8], 也是我國“南紅北柳”生態(tài)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 對檉柳、枸杞的研究多集中于群落物種多樣性[9]、土壤理化性質(zhì)[10-11]等方面,對其碳儲量的研究較少[12], 如有研究表明[13-14], 檉柳、枸杞群落的形成能夠有效地增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儲量。

    冬季咸水結(jié)冰灌溉結(jié)合地膜覆蓋技術(shù)實(shí)現(xiàn)了在重鹽堿地上生長農(nóng)作物的奇跡[15], 但目前的相關(guān)研究多集中于土壤水鹽運(yùn)移規(guī)律[16-18], 關(guān)于其碳儲量[19-20]方面的研究比較薄弱。

    本研究通過連續(xù)觀測和定量描述人工栽植不同年份檉柳林、枸杞林及結(jié)冰灌溉、地表覆膜等幾種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機(jī)碳含量和植被生物量的變化, 探討濱海鹽漬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實(shí)施后碳儲量差異及其今后變化規(guī)律, 進(jìn)而為以植被建設(shè)、固碳增匯為目的的濱海鹽堿地建設(shè)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yàn)地概況

    試驗(yàn)地位于河北省海興縣中國科學(xué)院濱海鹽堿地高效利用示范區(qū)(117°33′49″E, 38°10′02″N)。該地區(qū)為濱海平原, 地勢低洼平坦, 土壤多為濱海鹽土,撂荒地較多, 撂荒地中無灌木生長, 草本植物和裸地斑塊相間, 主要植物有獐毛(Aeluropus sinensi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鹽地堿蓬(Suaeda salsa)等。土壤鹽分組成以氯化物為主, Cl-占陰離子總量的70%~80%, Na+是主要的陽離子; 地下水位0.9~1.5 m,地下水的礦化度較高, 含鹽量在7~27 g·L-1。氣候?qū)倥瘻貛О霛駶櫞箨懶约撅L(fēng)氣候, 年平均氣溫12.1 ℃, 年平均降水量為582.3 mm, 四季分布不均, 多集中在7—8月份。土壤中鹽分含量有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春季蒸發(fā)量大、降水少, 為蒸發(fā)積鹽階段; 夏季降水量增加,土壤鹽分經(jīng)雨水淋洗下移, 處于脫鹽階段; 秋季由于地下水位低, 土壤再次積鹽; 冬季鹽分運(yùn)動基本停止[21]。

    1.2 試驗(yàn)設(shè)計(jì)和田間管理

    本試驗(yàn)共設(shè)7個處理, 每個處理3個重復(fù)。分別為栽植3年和10年的檉柳林、栽植2年和8年的枸杞林、冬季咸水結(jié)冰灌溉結(jié)合地膜覆蓋下的棉田以及無結(jié)冰灌溉春季覆膜下的棉田, 以撂荒鹽堿裸地為對照。各處理土壤理化性質(zhì)如表1所示。

    檉柳試驗(yàn)地為條狀整理地塊, 每塊南北長400 m,東西寬15 m。檉柳2006年和2013年栽植的地塊分別為栽植10年和3年的處理。所栽植檉柳是濱海地區(qū)中華檉柳篩選的優(yōu)良變異單株選育得到的品種[22]。檉柳植株最初的栽植是在覆蓋地膜的基礎(chǔ)上, 刺破溝底地膜扦插微枝, 微枝頂端露出地表1 cm, 栽植后無平茬、除草等管理措施。3年生檉柳林平均株高為208 cm,株距為45 cm, 行距約1.3 m, 林分郁閉度約85%左右,群落優(yōu)勢種為鹽地堿蓬、苦荬菜(Plantago asiatica)和獐毛, 蓋度約為80%。10年生檉柳林平均株高為317 cm,株距為60 cm, 行距為1 m, 林分郁閉度約95%左右,群落優(yōu)勢種為苦荬菜和獐毛, 蓋度為90%。

    枸杞試驗(yàn)地為條狀整理地塊, 每塊南北長120 m,東西寬16 m。2008年和2014年栽植地塊分別為栽植8年和2年的處理。所栽植枸杞為當(dāng)?shù)剡x優(yōu)的良種[23]。2年生枸杞林平均株高為75 cm, 株距為60 cm, 行距約1.5 m, 林分郁閉度約75%左右, 群落優(yōu)勢種為鹽地堿蓬和獐毛, 蓋度為80%。8年生枸杞林平均株高為105 cm, 栽植在壟上, 南北方向壟間距約為2 m,株距為60 cm, 壟高約30 cm, 林分郁閉度約85%左右, 群落優(yōu)勢種為苦荬菜和獐毛, 蓋度為90%。

    咸水結(jié)冰灌溉融冰入滲后覆膜棉田(FSWI+Mulch)和無結(jié)冰灌溉春季覆膜(Mulch)棉田兩種土地利用方式已經(jīng)實(shí)施了8年[24], 小區(qū)長6 m、寬5 m, 小區(qū)之間設(shè)置寬1 m、高0.5 m的田壟, 以防測滲和互溢。其中冬季咸水結(jié)冰灌溉處理, 每年1月中旬灌水, 灌水量為180 mm, 試驗(yàn)用水含鹽量為9.59 g·L-1。冬季灌水時(shí)氣溫-10.3 ℃, 為保證灌水均勻結(jié)冰, 采用分次灌水, 即每天灌少量水, 3 d后完成灌水量的試驗(yàn)設(shè)計(jì)要求, 灌水后在處理小區(qū)地表形成冰層, 3月初土壤表面冰層融化且入滲完成后人為在兩種處理方式下地表覆蓋薄膜(不可降解, 0.07 mm)。種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品種為‘鹽棉28’, 4月23日播種, 行距65 cm, 株距30 cm。FSWI+Mulch和Mulch兩種處理下的棉花存活率分別為72.78%和19.44%。

    撂荒地為多年未受人為因素影響的重鹽堿地,其上生長有典型鹽生草本植物, 因不同植物所處土壤環(huán)境大不相同, 致使碳儲量研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為使研究對象更加具體, 本試驗(yàn)僅測量撂荒鹽堿裸地的土壤碳儲量變化。

    表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質(zhì)(0~100 cm)Table 1 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0-100 cm)

    1.3 研究方法

    1.3.1 土壤有機(jī)碳含量和土壤容重的測定

    土壤碳主要包括土壤有機(jī)碳和土壤無機(jī)碳兩大部分, 土壤有機(jī)碳庫主要由土壤植物殘?bào)w、植物分泌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動物及其分泌物組成; 土壤無機(jī)碳庫主要包括土壤中沉積的含碳酸根的鹽類, 其多以結(jié)核狀、菌絲狀存在于土壤剖面。濱海鹽漬區(qū)土壤鹽分組成多以氯化物為主, Cl-占陰離子總量的70%~80%, 所以相對于土壤有機(jī)碳來說, 土壤無機(jī)碳在土壤碳庫中的比例較小, 可忽略不計(jì)[25]。

    檉柳和枸杞條狀樣地及撂荒鹽堿裸地 2015—2016年4月至11月每個月分別采用S型布點(diǎn)法設(shè)置3~5個采樣點(diǎn)。FSWI+Mulch和Mulch處理2015—2016年6月至11月每個月每個處理設(shè)置3個采樣點(diǎn)。統(tǒng)一采用土鉆分層(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100 cm)取土, 利用重鉻酸鉀容量法[26]測定每個處理不同土層土壤有機(jī)碳含量。

    2015年7月和2016年7月, 在生長季典型時(shí)期,每個處理挖取 3個土壤剖面, 環(huán)刀(100 cm3)分不同土層(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100 cm)取土帶回烘干稱重, 得到每個處理不同土層的土壤容重。

    1.3.2 植株生物量的測定

    試驗(yàn)開始(2015年4月5日)和結(jié)束(2016年11月20日), 檉柳和枸杞條狀樣地分別選取7棵標(biāo)準(zhǔn)株,FSWI+Mulch和Mulch處理分別選取3棵標(biāo)準(zhǔn)株, 分器官(根、莖、側(cè)枝、葉)取樣, 測量鮮重和干重。檉柳、枸杞和棉花3種植物的碳含量引用徐永榮等[27-28]的研究結(jié)果。

    1.3.3 計(jì)算方法和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土壤有機(jī)碳含量及土壤容重計(jì)算出各處理單位面積土壤有機(jī)碳儲量。計(jì)算公式為:

    式中:Mi為第i層土壤的有機(jī)碳密度(kg·m-2),ci為第i層土壤有機(jī)碳含量(g·kg-1),Bi為第i層土壤容重(g·cm-3),di為第i個土層的厚度(cm)。

    單位面積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儲量的計(jì)算方法為:

    式中:D為單位面積土壤-植物系統(tǒng)碳儲量(g),C為單位面積植被碳儲量(g),M為單位面積土壤有機(jī)碳儲量(g)。

    試驗(yàn)數(shù)據(jù)均采用Microsoft Excel作圖, 運(yùn)用SPSS 18.0進(jìn)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顯著性分析。以LSD多重比較法檢驗(yàn)不同處理的差異顯著性。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儲量變化

    2.1.1 土壤有機(jī)碳儲量差異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從圖 1A可知,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實(shí)施后土壤有機(jī)碳含量之間差異顯著(P<0.05)。隨著檉柳和枸杞的生長, 土壤有機(jī)碳含量逐漸升高, 栽植10年的檉柳地和栽植8年的枸杞地1 m深度土體平均土壤有機(jī)碳含量最高, 分別為 5.81 g·kg-1和 5.76 g·kg-1, 顯著高于FSWI+Mulch、Mulch處理和CK。FSWI+Mulch處理下的棉田土壤有機(jī)碳含量顯著高于Mulch處理和CK。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 1 m土體土壤有機(jī)碳含量垂直分布規(guī)律基本一致, 隨著土層的加深, 土壤有機(jī)碳含量逐漸減少(圖1B)。其中, 栽植10年的檉柳地和栽植8年的枸杞地土壤表層有機(jī)碳含量最高, 分別為7.50 g·kg-1和7.49 g·kg-1。檉柳和枸杞根的生長能夠有效地補(bǔ)充各個土層土壤有機(jī)碳含量, 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 各個土層土壤有機(jī)碳含量逐漸增加。FSWI+Mulch和Mulch處理下, 棉田土壤表層和20~40 cm土層有機(jī)質(zhì)含量最高。FSWI+Mulch處理下棉花存活率高, 其不同土層有機(jī)碳含量都顯著高于Mulch處理。

    圖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1 m深土體平均土壤有機(jī)碳含量(A)及其垂直分布特征(B)Fig.1 Averag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of 1 m deep soil (A) and its vertical distribution (B)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從圖2A可知,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差異顯著(P<0.05)。與CK相比, 檉柳和枸杞所代表的鹽生植物種植和FSWI+Mulch、Mulch處理下的棉田,土壤容重都顯著降低。隨著檉柳和枸杞種植年限的增加, 土壤容重逐漸減小。栽植10年的檉柳林和栽植8年的枸杞林土壤容重分別為1.41 g·cm-3、1.46 g·cm-3, 顯著小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垂直規(guī)律基本一致, 隨著土層的加深土壤容重逐漸增大(圖2B)。隨著檉柳種植年限的增加, 每個土層容重都逐漸變小。栽植10年的檉柳林, 土壤下層根的生物量顯著高于栽植年份短的檉柳林, 根的生長能夠有效地疏松土壤, 致使其下層土壤容重變小。同樣, 栽植8年的枸杞林不同土層容重顯著小于栽植2年的枸杞林。FSWI+Mulch和Mulch處理下棉田土壤表層容重分別為1.32 g·cm-3和1.29 g·cm-3。撂荒鹽堿裸地土壤容重較高, 且隨著土層的加深, 土壤容重逐漸增大。

    圖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1 m土體平均土壤容重(A)及其垂直分布特征(B)Fig.2 Average soil bulk density of 1 m deep soil (A) and its vertical distribution (B)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從圖3可知, 栽植10年的檉柳林和栽植8年的枸杞林1 m土體有機(jī)碳儲量最高, 分別為75.73 t·hm-2和77.57 t·hm-2, 相比于 FSWI+Mulch處理增加 21.32 t·hm-2和 23.17 t·hm-2, 相比于 CK 增加 40.87 t·hm-2和42.72 t·hm-2。FSWI+Mulch處理下的棉田土壤碳儲量為54.40 t·hm-2, 顯著高于Mulch處理下的棉田。表明檉柳和枸杞的種植相比于結(jié)冰灌溉和覆膜措施具有更高的固碳效率。

    2.1.2 土壤有機(jī)碳儲量變化特征

    從圖4可知, 2015—2016年生長季初始(4月)至結(jié)束(11月), 兩個年份檉柳地 1 m土體平均有機(jī)碳含量都呈減少趨勢, 而在非生長季, 土壤有機(jī)碳含量呈顯著增加趨勢。栽植10年的檉柳地土壤平均有機(jī)碳含量大于栽植3年的檉柳地。栽植8年的枸杞地土壤有機(jī)碳含量顯著大于栽植 2年的, 枸杞每年經(jīng)歷兩次落葉, 分別在每年的8月和11月, 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兩個階段, 土壤有機(jī)碳含量有明顯的增加趨勢。FSWI+Mulch和 Mulch處理下土壤有機(jī)碳含量較低且顯著小于檉柳地和枸杞地。

    撂荒鹽堿裸地的土壤有機(jī)碳含量變化與種植植物的樣地完全不同, 因土體無凋落物等外源碳補(bǔ)充土壤碳源, 1 m土體平均有機(jī)碳含量總體呈逐漸減少趨勢, 土壤有機(jī)碳含量從2015年4月的2.64 g·kg-1下降至 11月的 2.56 g·kg-1。

    從圖5可知, 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機(jī)碳儲量變化規(guī)律一致, 都呈減少趨勢。栽植 3年的檉柳生長迅速, 微生物分解土壤有機(jī)碳的速率高于土壤有機(jī)碳積累的速率,單位面積土壤是一個碳排放的過程, 土壤養(yǎng)分很大一部分用于檉柳植株的生長。栽植 2年的枸杞植株較小, 消耗的土壤有機(jī)碳較少。10年生檉柳地和 8年生枸杞地生長季土壤有機(jī)碳含量同樣呈減少趨勢,土壤本身有機(jī)碳的分解和大量伴生植物的生長消耗,致使土壤有機(jī)碳含量逐漸降低。

    圖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1 m土體土壤有機(jī)碳儲量垂直分布特征Fig.3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 of 1 m deep soil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2.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碳儲量變化

    2.2.1 植被碳儲量差異

    從圖3和圖6可知, 單位面積土壤碳儲量大于植被的碳儲量; 從圖6可知, 植物地上部分的固碳量大于地下部分固碳量。隨著檉柳種植年限的增長, 植株固碳量顯著增加, 栽植10年的檉柳植株固碳量達(dá)42.51 t·hm-2, 顯著大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植株固碳量。栽植8年的枸杞植株固碳量遠(yuǎn)遠(yuǎn)小于檉柳林,這與種植密集程度有關(guān), 不同種植方式下, 單位面積植株生物量截然不同。FSWI+Mulch和Mulch處理下棉花生物量顯著小于栽植3年和10年的檉柳植株以及栽植8年的枸杞植株。

    2.2.2 植被碳儲量變化特征

    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栽植3年的檉柳和栽植2年的枸杞植株生長迅速, 根、莖、葉生物量及總生物量都明顯升高。而10年檉柳和8年枸杞植株生物量的增加已經(jīng)十分緩慢, 每年僅是葉子的生長與凋落(表2)。FSWI+Mulch處理下的棉花主根生物量顯著大于Mulch處理, 枝干、葉子的生物量顯著小于Mulch處理(表3)。

    從圖7可知, 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栽植3年的檉柳林固碳量最多, 其次是栽植2年的枸杞林和FSWI+Mulch處理下的棉田, 栽植10年的檉柳植株和栽植8年的枸杞植株已基本停止固碳。

    圖4 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l m土體平均土壤有機(jī)碳含量變化Fig.4 Changes of averag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of 1 m deep soil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from April 2015 to November 2016

    2.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植物系統(tǒng)碳儲量變化

    2.3.1 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儲量差異

    從圖8可知, 檉柳和枸杞所代表的鹽生植物的種植相比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植被系統(tǒng)能固定更多的碳。其中, 栽植10年的檉柳林和栽植8年的枸杞林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儲量最高, 分別為118.24 t·hm-2和96.27 t·hm-2, 比FSWI+Mulch處理增加58.51 t·hm-2和36.54 t·hm-2, 比 撂 荒 鹽 堿 裸 地 增 加83.39 t·hm-2和61.42 t·hm-2。

    2.3.2 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儲量變化特征

    圖5 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機(jī)碳儲量年際變化Fig.5 Annual chang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under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from April 2015 to November 2016

    圖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碳儲量Fig.6 Vegetation carbon storage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表2 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檉柳和枸杞植株生物量變化Table 2 Biomass change of Tamarix chinensis and Lycium chinense from April 2015 to November 2016 g

    表3 咸水結(jié)冰灌溉結(jié)合地膜覆蓋對棉花產(chǎn)量和單株生物量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freezing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in winter with plastic mulching on cotton yield and biomass per plant

    從圖9可知, 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栽植3年的檉柳林和栽植2年的枸杞林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增加量分別為20.16 t·hm-2和5.42 t·hm-2, 遠(yuǎn)遠(yuǎn)大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 表現(xiàn)為CO2的匯。栽植10年的檉柳林和栽植8年的枸杞林, 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分別減少0.14 t·hm-2和0.35 t·hm-2, 表現(xiàn)為一個弱的碳源。相比于Mulch處理和CK, FSWI+Mulch處理下的棉田土壤-植被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一個緩慢固碳的效果, 但因每年植株成熟后秸稈剔除, 其變化有待進(jìn)一步驗(yàn)證。

    3 討論

    3.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濱海鹽堿土壤碳儲量變化

    圖7 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碳儲量變化Fig.7 Changes of vegetation organic carbon storage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from April 2015 to November 2016

    圖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儲量Fig.8 Carbon storage of soil-vegetation system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圖9 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單位面積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含量變化Fig.9 Carbon storage changes of soil-vegetation system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from April 2015 to November 2016

    研究發(fā)現(xiàn), 與撂荒鹽堿裸地相比, 檉柳、枸杞的栽植能夠顯著增加土壤碳儲量。冬季結(jié)冰灌溉結(jié)合地表覆膜和春季覆膜處理下的棉花植株成熟后秸稈被移除, 對土壤有機(jī)碳積累有很大影響, 導(dǎo)致土壤有機(jī)碳含量較低且顯著小于檉柳地和枸杞林地。撂荒鹽堿裸地在無植被生長及外源碳補(bǔ)充的條件下土壤有機(jī)碳含量主要取決于土壤母質(zhì)[29]。

    隨著植株生長, 檉柳林和枸杞林每年凋落物數(shù)量逐漸增多, 伴隨大量的凋落物進(jìn)入土體, 進(jìn)而有效地補(bǔ)充了土壤中的有機(jī)碳含量, 土壤有機(jī)碳含量表現(xiàn)逐年增加的過程。栽植10年的檉柳林和栽植8年的枸杞林雖然葉子生物量較多, 但根系停止生長的同時(shí)土壤微生物也在分解著一定量的有機(jī)碳, 兩種過程處于動態(tài)平衡之中, 土壤有機(jī)碳無顯著變化趨勢。因?yàn)闊o植物生長的原因, 鹽堿裸地土壤有機(jī)碳的固定和消耗主要與土壤溫度和水鹽有關(guān), 其變化趨勢有待進(jìn)一步研究[30]。

    與撂荒鹽堿裸地相比, 栽植檉柳、枸杞和結(jié)冰灌溉地表覆膜種植棉花后, 土壤容重都顯著減小,表明植物的生長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的通水性、通氣性等, 使養(yǎng)分、水分等運(yùn)輸效率大大提高[31]。腐殖質(zhì)、新增凋落物等一般都集聚在土壤上層, 致使土壤表層有機(jī)碳含量較高, 有時(shí)根生長分泌一定量的有機(jī)物質(zhì), 根際特殊環(huán)境也會使局部土壤有機(jī)碳含量顯著增加[32]。撂荒區(qū)屬于重度鹽堿地, 土壤含鹽量極高且地下水位僅1~2 m左右, 土壤黏質(zhì)化導(dǎo)致土壤容重顯著增加[33]。

    盡管檉柳、枸杞的種植和結(jié)冰灌溉結(jié)合地膜種植棉花等方式比撂荒鹽堿裸地能夠顯著增加土壤碳儲量, 但其有機(jī)碳含量普遍較低[34], 栽植10年的檉柳地土壤有機(jī)碳含量也不足 10 g·kg-1, 這與鹽堿地的環(huán)境和背景有關(guān), 盡管植物能夠正常生長, 但土壤鹽分較高, 阻礙了土壤有機(jī)碳的進(jìn)一步積累。土壤有機(jī)碳含量受多種因素的作用, 短期內(nèi)會有波動,但不會產(chǎn)生巨大變化, 且研究時(shí)間和空間尺度、地點(diǎn)、重復(fù)次數(shù)都會對最終的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35]。

    3.2 植被碳儲量變化

    栽植10年的檉柳植株和栽植8年枸杞植株固碳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但植株總生物量的增加已經(jīng)十分緩慢, 每年僅是葉子的生長與凋落。由于 8年生的枸杞林栽植較稀疏, 植株固碳量遠(yuǎn)遠(yuǎn)小于檉柳林, 所以如何確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株最佳的種植方式, 使其在達(dá)到最大固碳量的同時(shí)植株相互之間生長不受影響是亟待要解決的問題[36]。

    FSWI+Mulch處理下的棉田由于結(jié)冰融化淡水的淋洗作用, 土壤耕層含鹽量顯著小于Mulch處理,其根生長更加迅速且扎的更深, 但其較高的成活率致使植株葉子之間互相遮擋, 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而Mulch處理下棉田棉花成活率不如FSWI+Mulch處理, 但其單位面積棉花植株得到更多的光照和養(yǎng)分, 致使其枝干、葉子生物量更高, 而且平均每株棉花產(chǎn)量Mulch處理明顯高于FSWI+Mulch處理。

    3.3 土壤-植被碳儲量變化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實(shí)施后, 土壤碳儲量在土壤-植被系統(tǒng)固碳量中占主導(dǎo)地位, 植被碳儲量小于土壤碳儲量, 但從年際間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儲量變化中可以看出, 植被碳儲量的變化是衡量其是碳源還是碳匯的決定性因素。

    從固碳角度考慮, 檉柳和枸杞所代表的鹽生植物的種植能固定更多的碳, 從而對區(qū)域碳循環(huán)起到積極的作用, 但其土壤-植被系統(tǒng)的固碳趨勢還需進(jìn)一步研究, 確保各種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植被能夠持續(xù)地固碳, 如其今后是一個碳排放的過程, 就需要改變土地利用方式或者更新植被。研究發(fā)現(xiàn), 檉柳、枸杞的生長達(dá)到一定的年限后, 固碳速率減慢甚至表現(xiàn)為一個碳源, 需改變其土地利用方式。咸水結(jié)冰灌溉結(jié)合地膜覆蓋技術(shù)實(shí)現(xiàn)了在重鹽堿地上生長農(nóng)作物的奇跡, 但從固碳角度考慮, 每年的植株生物量最好通過一定的措施返回田間來維持固碳量, 如植株磨碎后埋于土壤之中或土壤表層棉花植株殘?bào)w覆蓋。棉田固碳量遠(yuǎn)遠(yuǎn)小于栽植檉柳和枸杞所代表的鹽生植物種植技術(shù), 且結(jié)冰灌溉條件的實(shí)施不僅依賴于地形和氣候條件, 還需耗費(fèi)一定的人力物力, 而鹽生植物本身能在重鹽堿地上存活, 一次栽植后無其他人工因素介入, 省時(shí), 耗資小且固碳效果顯著。

    4 結(jié)論

    相比于撂荒鹽堿裸地, 人工栽植的檉柳林、枸杞林和結(jié)冰灌溉結(jié)合地膜覆蓋下的棉田, 土壤-植被系統(tǒng)能固定更多的碳。其中, 栽植10年的檉柳林和栽植8年的枸杞林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儲量最高, 分別為 118.24 t·hm-2和 96.27 t·hm-2, 相比于 FSWI+Mulch處理增加 58.51 t·hm-2和 36.54 t·hm-2, 相比于撂荒鹽堿裸地增加 83.39 t·hm-2和 61.42 t·hm-2。

    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固碳趨勢研究發(fā)現(xiàn), 栽植3年的檉柳林和栽植2年的枸杞林植株生長迅速, 生長過程中土壤有機(jī)碳快速分解, 其生長季土壤有機(jī)碳是一個逐漸減少的過程, 但結(jié)合地上部植物的碳固定, 土壤-植物系統(tǒng)固碳速率顯著, 分別為 10.08 t·hm-2·a-1和 2.71 t·hm-2·a-1。FSWI+Mulch 處理固碳速率較低, 僅為 0.53 t·hm-2·a-1。栽植 10 年的檉柳和栽植8年的枸杞樣地, 植株固碳速率明顯減慢, 土壤-植被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一個弱的碳源, 需通過改變種植和管理方式等措施提升固碳量; Mulch處理棉花存活率較低且植株成熟后基本剔除, 碳儲量每年凈減少0.86 t·hm-2。撂荒鹽堿裸地在無外源碳補(bǔ)充的條件下表現(xiàn)為一個碳源, 土壤碳儲量減少速率為 1.42 t·hm-2·a-1。綜上所述, 濱海鹽漬區(qū)人工栽植檉柳和枸杞是提高區(qū)域碳儲量的有效途徑。

    References

    [1]Hoegh-Guldberg O, Bruno J F.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world’s marine ecosystems[J].Science, 2010,328(5985): 1523–1528

    [2]Cao M K, Woodward F I.Dynamic respons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ycling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J].Nature,1998, 393(6682): 249–252

    [3]沈永平, 王國亞.IPCC第一工作組第五次評估報(bào)告對全球氣候變化認(rèn)知的最新科學(xué)要點(diǎn)[J].冰川凍土, 2013, 35(5):1068–1076

    Shen Y P, Wang G Y.Key findings and assessment results of IPCC WGI Fifth Assessment Report[J].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3, 35(5): 1068–1076

    [4]王璟珉, 魏東.對目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認(rèn)知程度的思考[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08, 18(3): 58–63

    Wang J M, Wei D.Cognition research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8, 18(3): 58–63

    [5]陳廣生, 田漢勤.土地利用/覆蓋變化對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的影響[J].植物生態(tài)學(xué)報(bào), 2007, 31(2): 189–204

    Chen G S, Tian H Q.Land use/cover change effects on carbon cycling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J].Journal of Plant Ecology,2007, 31(2): 189–204

    [6]王遵親.中國鹽漬土[M].北京: 科學(xué)出版社, 1993:400–515

    Wang Z Q.Salt-effected Soil in China[M].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3: 400–515

    [7]康健, 孟憲法, 許妍妍, 等.不同植被類型對濱海鹽堿土壤有機(jī)碳庫的影響[J].土壤, 2012, 44(2): 260–266

    Kang J, Meng X F, Xu Y Y, 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 in costal saline-alkali soils of Jiangsu Province[J].Soils, 2012, 44(2):260–266

    [8]張立賓, 宋日榮, 吳霞.檉柳的耐鹽能力及其對濱海鹽漬土的改良效果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08, 36(13):5424–5426

    Zhang L B, Song R R, Wu X.Salt tolerance capability ofTamarix chinensisand the effects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astal saline soil[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8, 36(13): 5424–5426

    [9]張道遠(yuǎn), 楊維康, 潘伯榮, 等.剛毛檉柳群落特征及其生態(tài)、生理適應(yīng)性[J].中國沙漠, 2003, 23(4): 446–451

    Zhang D Y, Yang W K, Pan B R, et al.Characters ofTamarix hispidaWilld communities and its ecological &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J].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03, 23(4):446–451

    [10]雷金銀, 班乃榮, 張永宏, 等.檉柳對鹽堿土養(yǎng)分與鹽分的影響及其區(qū)化特征[J].水土保持通報(bào), 2011, 31(2): 73–76

    Lei J Y, Ban N R, Zhang Y H, et al.Effects and partition characteristics ofTamarix ramosissimaon nutrients and salt of saline-alkali soils[J].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1, 31(2): 73–76

    [11]牛艷, 許興, 鄭國琦, 等.土壤養(yǎng)分和鹽分對枸杞多糖和總糖含量的影響[J].中國農(nóng)學(xué)通報(bào), 2006, 22(12): 59–61

    Niu Y, Xu X, Zheng G Q, et al.Study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fertilizer and salt and polysaccharide and total sugar ofLycium barbarumin different regions of Ningxia[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06, 22(12): 59–61

    [12]許皓, 李彥, 謝靜霞, 等.光合有效輻射與地下水位變化對檉柳屬荒漠灌木群落碳平衡的影響[J].植物生態(tài)學(xué)報(bào),2010, 34(4): 375–386

    Xu H, Li Y, Xie J X, et al.Influence of solar radiation and groundwater table on carbon balance of phreatophytic desert shrubTamarix[J].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10,34(4): 375–386

    [13]謝琳萍, 王敏, 王保棟, 等.萊州灣濱海檉柳林濕地植被碳儲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bào), 2017,28(4): 1103–1111

    Xie L P, Wang M, Wang B D, et al.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egetation carbon storage ofTamarix chinensein the coastal wetland of Laizhou Bay,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7, 28(4): 1103–1111

    [14]孫濤, 馬全林, 李銀科, 等.基于CENTURY模型模擬研究次生鹽堿地枸杞林土壤有機(jī)碳的變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5, 43(13): 202–206

    Sun T, Ma Q L, Li Y K, et al.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dynam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of wolfberry forest in secondary saline-alkali land based on the CENTURY model[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2015, 43(13): 202–206

    [15]劉小京, 李向軍, 陳麗娜, 等.鹽堿區(qū)適應(yīng)性農(nóng)作制度與技術(shù)探討——以河北省濱海平原鹽堿區(qū)為例[J].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xué)報(bào), 2010, 18(4): 911–913

    Liu X J, Li X J, Chen L N, et al.Study on the adaptive farming system in saline soils — A case study in saline area of strand plain in Hebei Province[J].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0, 18(4): 911–913

    [16]封曉輝, 張秀梅, 郭凱, 等.覆蓋措施對咸水結(jié)冰灌溉后土壤水鹽動態(tài)和棉花生產(chǎn)的影響[J].棉花學(xué)報(bào), 2015, 27(2):135–142

    Feng X H, Zhang X M, Guo K, 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salt control measures after saline water freezing irrigation to soil water, salt dynamics, cotton emergence and yield[J].Cotton Science, 2015, 27(2): 135–142

    [17]郭凱, 張秀梅, 劉小京.咸水結(jié)冰灌溉下覆膜時(shí)間對濱海鹽土水鹽運(yùn)移的影響[J].土壤學(xué)報(bào), 2014, 51(6): 1202–1212

    Guo K, Zhang X M, Liu X J.Effect of timing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 on water and salt movements in coastal saline soil under freezing saline water irrigation[J].Acta Pedologica Sinica, 2014, 51(6): 1202–1212

    [18]肖輝, 潘潔, 程文娟, 等.咸水結(jié)冰灌溉與覆膜對濱海鹽土水鹽動態(tài)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xué)報(bào), 2011, 25(1): 180–183

    Xiao H, Pan J, Cheng W J, et al.Effect of freezing irrigation with saline water and covering on the water and salt dynamic of coastal saline soil[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11, 25(1): 180–183

    [19]Li X G, Guo K, Feng X H, et al.Soil respiration response to long-term freezing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with plastic mulching in coastal saline plain[J].Sustainability, 2017, 9(4): 621

    [20]霍龍, 逄煥成, 盧闖, 等.地膜覆蓋結(jié)合秸稈深埋條件下鹽漬土壤呼吸及其影響因素[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xué)報(bào), 2015,21(5): 1209–1216

    Huo L, Pang H C, Lu C, et al.Effect of plastic mulching along with deep burial of straw on dynamics of salinized soil respiration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J].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2015, 21(5): 1209–1216

    [21]Guo K, Liu X J.Dynamics of melt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during saline ice melting and its effects on the infiltration and desalinization of coastal saline soils[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4, 139: 1–6

    [22]劉小京, 張秀梅, 孫煥榮, 等.濱海重鹽堿地園林綠化用檉柳良種‘海檉1號’[J].林業(yè)科學(xué), 2014, 50(11): 208

    Liu X J, Zhang X M, Sun H R, et al.An improved variety for heavy costal saline soil landscaping use:Tamarix chinensis‘Haicheng 1’[J].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14, 50(11): 208

    [23]張秀梅, 楊莉琳, 劉小京, 等.枸杞新品種‘鹽杞’和‘海杞’[J].園藝學(xué)報(bào), 2011, 38(1): 197–198

    Zhang X M, Yang L L, Liu X J, et al.New medlar cultivars‘Yanqi’ and ‘Haiqi’[J].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2011, 38(1):197–198

    [24]郭凱, 張秀梅, 李向軍, 等.冬季咸水結(jié)冰灌溉對濱海鹽堿地的改良效果研究[J].資源科學(xué), 2010, 32(3): 431–435

    Guo K, Zhang X M, Li X J, et al.Effect of freezing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in winter on the reclamation of coastal saline soil[J].Resources Science, 2010, 32(3): 431–435

    [25]霍莉莉.沼澤濕地墾殖前后土壤有機(jī)碳垂直分布及其穩(wěn)定性特征研究[D].長春: 中國科學(xué)院大學(xué)(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 2013

    Huo L L.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stability of SOC in marsh before and after reclamation[D].Changchun: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icultural Ecology,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

    [26]魯如坤.土壤農(nóng)業(yè)化學(xué)分析方法[M].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出版社, 2000

    Lu R K.Methods of Soil and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alysis[M].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ique Press, 2000

    [27]鄭帷婕, 包維楷, 辜彬, 等.陸生高等植物碳含量及其特點(diǎn)[J].生態(tài)學(xué)雜志, 2007, 26(3): 307–313

    Zheng W J, Bao W K, Gu B, et al.Carbon concentrati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errestrial higher plants[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7, 26(3): 307–313

    [28]徐永榮, 張萬均, 馮宗煒, 等.天津?yàn)I海鹽漬土上幾種植物的熱值和元素含量及其相關(guān)性[J].生態(tài)學(xué)報(bào), 2003, 23(3):450–455

    Xu Y R, Zhang W J, Feng Z W, et al.Caloric values,elemental contents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 of some plants on sea-beach salinity soil in Tianjin, China[J].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3, 23(3): 450–455

    [29]張俊華, 李國棟, 王巖松, 等.黑河中游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機(jī)碳與活性和非活性組分的關(guān)系[J].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bào), 2012, 23(12): 3273–3280

    Zhang J H, Li G D, Wang Y S, et al.Relationship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with its active and non-active component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Heihe River,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2, 23(12):3273–3280

    [30]張鵬銳, 李旭霖, 崔德杰, 等.濱海重鹽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鹽特征[J].水土保持學(xué)報(bào), 2015, 29(2): 117–121

    Zhang P R, Li X L, Cui D J,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salt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in heavy coastal saline-alkaline land[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5, 29(2):117–121

    [31]尤偉, 高照良, 邊峰.黃土高原溝壑區(qū)不同施肥下植物對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響[J].陜西林業(yè)科技, 2014, (6): 1–5

    You W, Gao Z L, Bian F.Effect of plants at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soil bulk density and porosity in the 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J].Shaanxi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6): 1–5

    [32]季志平, 蘇印泉, 賀亮, 等.秦嶺北坡幾種人工林根系及土壤有機(jī)碳剖面分布特征的研究[J].西北植物學(xué)報(bào), 2006,26(10): 2155–2158

    Ji Z P, Su Y Q, He L, et al.Root system and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s in soil profiles of several plantations of northern slope of Qinling Mountains[J].Acta Botanica Boreali- Occidentalia Sinica, 2006, 26(10): 2155–2158

    [33]封曉輝, 張秀梅, 劉小京, 等.濱海重鹽堿地人工栽植檉柳生長動態(tài)及生態(tài)效應(yīng)[J].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xué)報(bào), 2013, 21(10):1233–1240

    Feng X H, Zhang X M, Liu X J, et al.Growth dynamics ofTamarix chinensisplantations in heavy-saline coastal lands and related ecological effects[J].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3, 21(10): 1233–1240

    [34]戴萬宏, 黃耀, 武麗, 等.中國地帶性土壤有機(jī)質(zhì)含量與酸堿度的關(guān)系[J].土壤學(xué)報(bào), 2009, 46(5): 851–860

    Dai W H, Huang Y, Wu L, 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OM) and pH in topsoil of zonal soils in China[J].Acta Pedologica Sinica, 2009, 46(5): 851–860

    [35]王發(fā)剛, 王啟基, 王文穎, 等.土壤有機(jī)碳研究進(jìn)展[J].草業(yè)科學(xué), 2008, 25(2): 48–54

    Wang F G, Wang Q J, Wang W Y, 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soil organic matter[J].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8, 25(2):48–54

    [36]邱曉蕾, 宗良綱, 劉一凡, 等.不同種植模式對土壤團(tuán)聚體及有機(jī)碳組分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xué), 2015, 36(3): 1045–1052

    Qiu X L, Zong L G, Liu Y F, 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on soil aggregates and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J].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5, 36(3): 1045–1052

    Carbon storage of soil-vegetation system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saline coastal regions*

    LI Xiaoguang1,2, GUO Kai1, FENG Xiaohui1,2, LIU Xiaojing1**
    (1.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22, China;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Mar.28, 2017; accepted Jun.20, 2017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in soil-vegetation systems in saline coastal plains has been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erms of optim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 use with the purpose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enhancing carbon sink.This study used an abandoned bare saline-alkali land as the control to determine the dynamic changes in carbon storage in soil-vegetation systems under 3 years and 10 years oldTamarix chinensisplantations, 2 years and 8 years oldLycium chinenseplantations, and frozen saline water irrigated cotton field with plastic mulching, and cotton field only mulched with plastic film.Based on continuous observation and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we discussed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soil-vegetation systems under the land use patterns and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creased regional carbon storage.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T.chinensisandL.chinenseplantations and cotton cultivation with frozen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and plastic mulch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reduced soil bulk density.T.chinensisplanted for 10 years andL.chinenseplanted for 8 years had the highest carbon storage, 118.24 t·hm-2and 96.27 t·hm-2, which recorded carbon storage increases of 58.51 t·hm-2and 36.54 t·hm-2respectively over cotton fields under frozen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with plastic mulching treatment.It also increased by 83.39 t·hm-2and 61.42 t·hm-2respectively over abandoned bare saline-alkali lands.2)T.chinensisplanted for 3 years andL.chinenseplanted for 2 years had the high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 which was respectively 10.08 t·hm-2·a-1and 2.71 t·hm-2·a-1.The rate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was lowest (0.53 t·hm-2·a-1) for cotton field under frozen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with plastic mulching.T.chinensisplanted for 10 years andL.chinenseplanted for 8 years had the weakest performance as carbon source and needed increased carbon storage by land use change or vegetation regeneration.The carbon storage of cotton field only with plastic film mulching decreased 0.86 t·hm-2per year due to remove of cotton straw.The abandoned bare saline-alkali land was a carbon source because not exogenous carbon input, whose carbon storage decreased 1.42 t·hm-2per year.By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each land use type,T.chinensisandL.chinensecultivation was the most efficient way of increasing regional carbon storage in saline coastal regions.

    Saline coastal region; Soil organic carbon; Vegetation biomass; Land use change; Frozen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S156.4; Q148

    A

    1671-3990(2017)11-1580-11

    10.13930/j.cnki.cjea.170263

    李曉光, 郭凱, 封曉輝, 劉小京.濱海鹽漬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植被系統(tǒng)碳儲量研究[J].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xué)報(bào), 2017,25(11): 1580-1590

    Li X G, Guo K, Feng X H, Liu X J.Carbon storage of soil-vegetation system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saline coastal regions[J].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7, 25(11): 1580-1590

    * 國家科技支撐計(jì)劃項(xiàng)目(2013BAD05B02, 2013BAD05B05)和中國科學(xué)院科技服務(wù)網(wǎng)絡(luò)計(jì)劃(KFJ-SW- STS-141-04-1)資助

    ** 通訊作者: 劉小京, 從事缺水鹽漬區(qū)水土資源高效利用研究。E-mail: xjliu@sjziam.ac.cn

    李曉光, 從事鹽漬區(qū)碳循環(huán)研究。E-mail: lixiaoguanglong@126.com

    2017-03-28 接受日期: 2017-06-20

    *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 of China (2013BAD05B02, 2013BAD05B05)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Network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FJ-SW-STS-141-04-1).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xjliu@sjziam.ac.cn

    猜你喜歡
    檉柳土壤有機(jī)儲量
    《礦產(chǎn)資源儲量技術(shù)標(biāo)準(zhǔn)》修訂對資源儲量報(bào)告編寫的影響
    基于三維軟件資源儲量估算對比研究
    檉柳不同種(品種)在秦皇島地區(qū)的引種適生性分析
    檉柳盆景欣賞
    花卉(2017年7期)2017-11-15 08:53:36
    檉柳盆景欣賞
    花卉(2017年7期)2017-07-20 11:10:39
    西雙版納橡膠林土壤有機(jī)碳分布特征研究
    HPLC法測定蒙藥材檉柳中綠原酸的含量
    秸稈還田的土壤有機(jī)碳周轉(zhuǎn)特征
    土壤有機(jī)碳轉(zhuǎn)化研究及其進(jìn)展
    AMDIS在土壤有機(jī)污染物鑒別中表征性統(tǒng)計(jì)量的探究
    国国产精品蜜臀av免费|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1000部很黄的大片|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91精品国产九色|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 午夜a级毛片| 网址你懂的国产日韩在线|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大全|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精品|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亚洲精品日韩av片在线观看|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一级av片app|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1024手机看黄色片|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欧美激情在线99|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5|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国产av不卡久久| 国产精品一及| 亚洲av.av天堂|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kizo精华|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最大av|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 国产高潮美女av|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国产|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黄片|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国产老妇女一区| 99久久人妻综合|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视频|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eeuss影院久久|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欧美bdsm另类| 日韩成人伦理影院| 麻豆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自拍偷在线|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亚洲av中文字字幕乱码综合|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美女高潮的动态|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身体一侧抽搐| 国产淫语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 观看美女的网站|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日韩强制内射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我要看日韩黄色一级片|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五月天丁香| 亚洲国产色片| 成人二区视频|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岛国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欧美bdsm另类| 国产精品.久久久| 麻豆成人av视频|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观看| 欧美bdsm另类|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看黄色毛片网站|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2021天堂中文幕一二区在线观| 成人国产麻豆网|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一区综合| 国产成人91sexporn| 免费看a级黄色片| 尾随美女入室| 亚洲精品一区蜜桃|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能在线免费观看的黄片|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免费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搡老妇女老女人老熟妇|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免费男女视频|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a级毛色黄片| 国产91av在线免费观看|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久久久精品大字幕| 少妇的逼水好多|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99久国产av精品|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韩国av在线不卡|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嘟嘟电影网在线观看|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高清毛片免费看|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国产综合懂色|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欧美极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一个人观看的视频www高清免费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怡红院男人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欧美日本视频|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久久久精品大字幕| 岛国毛片在线播放|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成人91sexporn|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日韩av片在线观看|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插逼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午夜av视频|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下载| 国产免费男女视频|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在线播放无遮挡|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又黄又爽又色|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av专区在线播放|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男的添女的下面高潮视频|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视频|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超碰av人人做人人爽久久| av卡一久久| 99热全是精品|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亚洲国产精品合色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精品人妻视频免费看|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舔av片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色综合站精品国产| 色吧在线观看|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好男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成年女人看的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av卡一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欧美3d第一页|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成人欧美大片| 少妇的逼水好多| 亚洲色图av天堂|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极品教师在线视频|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九九国产精品国产免费|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欧美| 综合色av麻豆|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少妇高潮的动态图|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级片在线观看| 在线a可以看的网站|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色综合色国产|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色哟哟·www|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av免费观看日本|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一级黄片播放器| 少妇的逼水好多|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哪个播放器可以免费观看大片|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免费av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嘟嘟电影网在线观看|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的特点|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免费看光身美女|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 九九热线精品视视频播放|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亚洲在久久综合|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六月丁香七月|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蜜豆| videossex国产|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 91久久精品电影网| 亚洲av一区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国产精品一及| 能在线免费看毛片的网站|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欧美+日韩+精品|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中国| 国产黄片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99热全是精品|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在线|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女人十人毛片免费观看3o分钟|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无卡精品| 校园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www.色视频.com|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联通29元200g的流量卡| 日韩中字成人| 亚洲av熟女|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黑人高潮一二区|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 美女被艹到高潮喷水动态|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高清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州av有码|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少妇的逼好多水|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欧美bdsm另类|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大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久| 综合色av麻豆|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在线a可以看的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av卡一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有码 亚洲区| 在线免费十八禁|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网址你懂的国产日韩在线|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亚洲怡红院男人天堂|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成人伦理影院|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日本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男女那种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久久6这里有精品| 国产免费又黄又爽又色|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赤兔流量卡办理| 国产成人91sexporn|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欧美一区二区亚洲|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熟女电影av网|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亚洲内射少妇av|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1024手机看黄色片|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 秋霞伦理黄片| 国产真实伦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国产色婷婷99|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 欧美3d第一页| 日韩成人伦理影院|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亚洲国产色片| 网址你懂的国产日韩在线| 舔av片在线| 十八禁国产超污无遮挡网站| 美女大奶头视频|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合色在线| 99在线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嘟嘟电影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大码|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大香蕉久久网|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一卡2卡三卡四卡精品乱码亚洲|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 级片在线观看|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免费观看人在逋|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亚洲在久久综合|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99久国产av精品| 在线a可以看的网站| 国产av不卡久久| 99久国产av精品|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av在线亚洲专区| 亚洲av成人av|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 哪个播放器可以免费观看大片| 国产美女午夜福利| 全区人妻精品视频|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欧美97在线视频|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 一夜夜www| 小蜜桃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高清|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中国|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色综合色国产|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av在哪里看|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观看美女的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2021天堂中文幕一二区在线观| 国产真实乱freesex|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国产 一区精品|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99久久无色码亚洲精品果冻|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色网站视频免费| 欧美zozozo另类| av在线亚洲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老妇伦熟女老妇高清|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少妇高潮的动态图| 欧美激情在线99|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人妻av系列|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久久草成人影院|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 欧美zozozo另类| 亚洲,欧美,日韩| 久久精品影院6|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日本午夜av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1024手机看黄色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99久久无色码亚洲精品果冻|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内射极品少妇av片p| 搡老妇女老女人老熟妇|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日日撸夜夜添|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亚洲av成人av|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97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综合色av麻豆|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免费大片18禁|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白丝娇喘喷水9色精品| 99久久无色码亚洲精品果冻|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级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欧美97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99热精品在线国产|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