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和卓別林的合影
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著名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她出生后19個月,因腦充血,而被奪去了視力和聽力。
她,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里,卻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有名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和《我的人生故事》。1964年,她獲得了“總統(tǒng)自由勛章”,并于次年入選了《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jì)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這張照片拍攝于1918年的冬天。那天,海倫·凱勒來到了查理·卓別林的工作室,當(dāng)時,卓別林正在拍攝電影《田園詩》。兩人相談甚歡,還共進(jìn)了晚餐。晚餐后,卓別林又特意放映了他的兩部電影——《狗的生活》與《從軍記》。在影片放映前,卓別林先讓凱勒用手觸摸了他的衣服、鞋子和胡子,以便讓她可以對自己有一個更直觀的印象。放映時,他挨她坐著,一次又一次地詢問,是否對電影里的他,或者小狗感興趣。在電影放映的過程中,凱勒不時開懷大笑,幾乎沒有錯過任何一個微妙的喜劇片段。卓別林不由得驚嘆道:“海倫·凱勒的身體是不自由的,但她的心靈卻是無比自由的?!?木匠
王國維14歲就以“海寧四才子”之首,名震一方了。1896年,20歲的他與莫氏結(jié)了婚,卻因生計所迫,與莫氏過了十來年的“牛郎織女”生活。
王國維與莫氏感情極好,在見不到她的日子里,填大量的詞,以寄相思。如《清平樂·櫻桃花底》:櫻桃花底,相見頹云髻。的的銀缸無限意,消得和衣濃睡。當(dāng)時草草西窗,都成別后思量。料得天涯異日,應(yīng)思今夜凄涼。
離家十年,王國維回家待得最長的一次是為亡父“守制”——從1906年8月到1907年4月,總共八個月。當(dāng)時,家鄉(xiāng)父老曾聯(lián)名邀請他出任海寧勸學(xué)所學(xué)務(wù)總董,但他卻推辭了。誰知,他回到北京才三個月,就得到了妻子莫氏病危的消息,又匆匆趕回,十天以后,妻子就去世了。
妻子去世后,王國維徘徊在江邊,面對潮漲潮落,他心中一片空虛,眼前盡是妻子臨終的情景,于是,又寫下了一首《虞美人》:
杜鵑千里啼春晚,故園春心斷。海門空闊月皚皚,依舊素車白馬夜潮來。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須臾誤。人間孤憤最難平,消得幾回潮落又潮生?
此后,王國維又為妻子寫過許多悼亡詞,如:
《浣溪紗》:漫作年時別淚看,西窗蠟炬尚瀾。不堪重夢十年間。斗柄又垂天直北,客愁坐逼歲將闌。更無人解憶長安。
《蝶戀花》:落日千山啼杜宇,送得歸人,不遣居人住。自是精魂先魄去,凄涼病榻無多語。 往事悠悠容細(xì)數(shù):見說他生,又恐他生誤。縱使茲盟終不負(fù),那時能記今生否?
《蘇幕遮》:倦憑欄,低擁髻,豐頰修眉,猶是年時意。昨夜西窗殘夢里,一霎幽歡,不似人間世。 恨來遲,防醒易,夢里驚疑,何況醒時際。涼月滿窗人不寐,香印成灰,總作回腸字!
難怪胡適曾說:“讀了王國維的詞,起先以為他是個風(fēng)流才子,后來見了他,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王國維于詞,多是發(fā)自肺腑的哀歌?!?/p>
本版根據(jù)網(wǎng)絡(luò)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