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喻梅,吳昊,王珍
(徐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江蘇 徐州 221018)
清 道 夫池塘高效養(yǎng)殖技術
張茜,喻梅,吳昊,王珍
(徐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江蘇 徐州 221018)
清道夫具有適應性強、易飼養(yǎng)、雜食性、耐低氧、起捕率高、生長繁殖快等特點,它可以與大型熱帶魚混養(yǎng),有水族箱中“清潔工”的美譽并受到觀賞魚愛好者的歡迎。目前,徐州市的清道夫90%以上依靠從廣州引進,在市場和養(yǎng)殖戶雙方需求的刺激下,為了能大批的解決清道夫商品魚本地的供應情況,徐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聯合徐州田園養(yǎng)殖有限公司開展了清道夫池塘高效養(yǎng)殖技術并取得成功,現將養(yǎng)殖情況總結如下。
養(yǎng)殖池塘3個,面積均為667 m2,塘深在1.5 m左右。魚塘東西長、南北寬,呈長方形。池塘避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保水能力強,進排水、增氧設施系統(tǒng)完備。
一般3月底將曝曬好的池塘用生石灰200 kg/667 m2對水化漿全池潑灑,力求池底和池坡潑灑均勻,徹底消滅池內敵害生物和各種病原體,然后排干池水,注入新水。水位要求50~60 cm,每667 m2施發(fā)酵腐熟的畜禽糞60~70 kg,培育浮游生物,經過10 d池塘水色透明度達到30~40 cm,水質呈綠色,此時可以準備放苗,放苗前要進行試水。
2015年4月23日放養(yǎng)第一批苗種,為自留越冬苗,每個池塘放養(yǎng)數量1.5萬尾,放養(yǎng)時平均規(guī)格6~7 cm/尾,平均體質量4.5 g;第二批于6月14日放養(yǎng)自留越冬苗,每個池塘放養(yǎng)數量1.5萬尾,放養(yǎng)時平均規(guī)格6~7 cm/尾,平均體質量5 g;北西1號塘6月22日放養(yǎng)5萬尾自繁苗,放養(yǎng)時平均規(guī)格2~3 cm/尾,平均體質量2.3 g。放養(yǎng)模式如表1。
表1 清道夫放養(yǎng)模式
清道夫是熱帶魚類,它的食欲與水溫有密切的關系,當水溫超過18℃時才開始進食,25℃時攝食旺盛,水溫在27~29℃時攝食量最大,生長最快,水溫超過32℃時攝食量減少,生長緩慢。2015年8月10日技術人員對試驗塘清道夫生長情況進行抽查,每個塘口抽取了20個樣品,東6#平均體長14.5 cm,平均體質量24.7 g;西7#平均體長10.6 m,平均體質量11 g;西1#平均體長8.0 cm,平均體質量7.2 g。10月15日試驗塘全部商品魚起捕上市,部分轉入日光溫室越冬。起捕上市規(guī)格詳見表2。1.4.1 投餌馴化 清道夫下塘后的第2天開始投喂開口餌料魚粉,每天2次,一般8:00和16:00,每次取少量餌料撒于投飼臺上,每次投飼時間持續(xù)1 h左右,馴化3~5 d后飼料全部投放在投飼臺上,日投飼量占魚體質量的2%,隨著魚體的增大逐漸調整投餌量。養(yǎng)殖過程中投喂的是徐州方圓混養(yǎng)魚配合飼料,蛋白含量30%。在整個飼養(yǎng)過程中飼料的粒徑與魚的口徑相吻合,要根據魚的生長情況適當的調整。整個投飼過程中做到“四定”投喂,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但也應根據魚的攝食情況、季節(jié)、天氣、水質等做相應調整。
表2 清道夫試驗塘生長情況抽測表
1.4.2 水位調節(jié) 清道夫對水體的溶氧量要求不高,所以水質管理相對簡單。初放魚苗時,水位控制在0.6 m,隨著魚體的生長,每10 d注水1次,每次注水不得超過15 cm,高溫季節(jié)水位保持在1.3 m以上。試驗中通過定期換水、注水、定期潑灑EM菌試劑等方法調節(jié)水質,使水質保持“肥、活、嫩、爽”。在整個養(yǎng)殖期間池塘水溫變化在21~32℃之間,pH值在7.5~9.6,透明度保持在20~40 cm,溶解氧在5 mg以上,氨氮含量保持在正常范圍內。試驗組于養(yǎng)殖中期和養(yǎng)殖中后期對養(yǎng)殖水質進行測定,水質情況如表3。
1.4.3 巡塘 最好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觀察池水的變化,若發(fā)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浮頭和泛池。夏季天氣炎熱、傍晚突降雷陣雨或陰雨不停時使用微孔增氧設施增氧,防止浮頭。如果因池水過肥導致缺氧應及時加注新水或者更換新水。
表3 養(yǎng)殖水質狀況
1.4.4 疾病防治 清道夫適應能力很強,只要管理得當,避免魚體的機械損傷,一般很少發(fā)病。平時應注意預防,要定期全池潑灑二氧化氯進行消毒,若發(fā)現病死魚應及時撈出,防止感染其他魚體并及時治療。
由于清道夫鰭條較堅硬,容易刺傷魚體,為了保證起捕后在運輸或越冬培育過程中的成活率,同時也為了精確的計算產值,在該次試驗中采用的是計數法。試驗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逐批上市。大批量捕撈時采用干塘捕撈法。
從7月底開始起捕上市,采取捕大留小的方式,截至2015年10月15日全部起捕完畢,起捕時規(guī)格為15.7~27.6 cm/尾,詳情見表4。
試驗總支出為6.15萬元,其中塘租費用0.24萬元,苗種費用1.8萬元,飼料費3.26萬元,其他費用1.09萬元??偖a值9.65萬元,利潤3.5萬元,平均利潤1.17萬元/667 m2,投入產出比為1∶1.57,經濟效益顯著,詳情見表5。
表4 清道夫放養(yǎng)與收獲情況統(tǒng)計
表5 經濟效益情況
通過表5試驗結果可以知道養(yǎng)殖的平均純利潤為1.17萬元/667 m2,而且清道夫商品魚養(yǎng)殖周期短,每年的4月底放苗,10月初就上市,經濟效益比較顯著。通過該養(yǎng)殖技術的試驗成功,可以有效的解決該地區(qū)乃至淮海經濟區(qū)清道夫商品魚的供應,為徐州市觀賞魚養(yǎng)殖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為漁民致富又增加了一條途徑。
從表4可以看出,東6#、西7#兩個試驗塘苗種放養(yǎng)規(guī)格為6~7 cm/尾,成活率均達到了92%以上,西1#試驗塘放養(yǎng)苗種規(guī)格為2~3 cm/尾,成活率78%,為了提高清道夫池塘養(yǎng)殖的畝產值,提高養(yǎng)殖成活率,可以放養(yǎng)大規(guī)格苗種,平均規(guī)格在5~7 cm/尾,平均體質量4~6 g/尾。
清道夫是一種溫熱帶的觀賞魚養(yǎng)殖品種,水溫低于14℃開始死亡,起捕時間在10月上中旬,所以要在魚塘布局和生產銷售時要統(tǒng)一考慮,及時上市銷售,余下部分轉入日光溫室越冬,以提高經濟效益。
由于清道夫為雜食性魚類,喜食池底腐殖質,該次試驗投喂的顆粒飼料浪費較大,下一步擬研究成魚塘套養(yǎng)清道夫,增加單位面積產量,降低養(yǎng)殖成本,使養(yǎng)殖利潤最大化。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8.013
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