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
一部《悟空傳》加上之前的《大圣歸來》《三打白骨精》等影視作品,悟空師父在影院中忙上忙下拯救了中國電影的半壁江山。大家也越來越膜拜“大圣”??墒牵阏娴牧私庠锏摹拔蚩铡眴??
這只猴,曾是翩翩白衣少年郎
西游故事最早的一個版本,是成書于宋元時期的《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在這部書中,悟空還不叫悟空,只被稱為猴行者,是一個學(xué)識淵博、法力高強的白衣秀才形象:
見一白衣秀才從正東而來,便揖和尚:我不是別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
這位白衣才子孫悟空,雖有風(fēng)范,但很無趣。到了元代雜劇版《西游記》里,他的形象才變成一個超級野性但很接地氣的妖猴。
這只猴,居然也滿腹詩書
在固有印象中,我們都覺得孫悟空是個多動癥患者,不大喜歡讀書學(xué)習(xí)咬文嚼字。其實錯了!孫悟空學(xué)問智商一點不比三藏師父差!
在寶象國時,他勸說百花羞公主回到父親身邊,儼然化身學(xué)富五車通曉綱常的老夫子:“你正是個不孝之人。蓋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故孝者,百行之原,萬善之本,卻怎么將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
這文縐縐的一段話,居然還含有典故!出自《詩經(jīng)·小雅·蓼莪》篇:“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蹦憧?,你連讀都不會讀的詩文,這只猴子居然信手拈來,服氣不?
這只猴,毒舌起來懟哭人
電視劇里的孫悟空總是透著一股光輝高大的正劇范兒,實際原著里猴子的嘴特別欠。他在豬八戒和各路妖精面前,基本是毫不留情地開啟嘴炮轟炸模式。對待唐僧還算恭敬,有一次師父抱怨,問他幾時能到天竺,他回:“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
有時他也會直接懟唐僧,比如吐槽師父膽小時,悟空的用詞極具殺傷力:“師父莫要這等膿包形么!”
這只猴,居然也是真學(xué)霸
日常懟師父也就算了,最不可思議的設(shè)定是,原著中的悟空居然是唐僧的精神導(dǎo)師!細(xì)讀原著的朋友們肯定有印象,唐僧經(jīng)常因為悟空給他講佛法而立地頓悟。他可是給師父明白點透地講呢!
行者道:老師父,你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祛褪六賊。你如今……招來這六賊紛紛,怎生得西天見佛?
在通曉佛法道行高深的悟空面前,皇帝敕封的大唐第一高僧也只能跟個小學(xué)生似的連連點頭。
王傳生摘自微信公眾號“字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