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生人格特質對手機成癮傾向的影響

      2017-11-02 06:54:45徐華麗孫崇勇
      四川精神衛(wèi)生 2017年5期
      關鍵詞:人格特質人格維度

      徐華麗,孫崇勇,2*,高 悅

      (1.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吉林 四平 136099;2.吉林師范大學心理研究所,吉林 四平 136099*通信作者:孫崇勇,E-mail:cysun@jlnu.edu.cn)

      論著·預防

      大學生人格特質對手機成癮傾向的影響

      徐華麗1,孫崇勇1,2*,高 悅1

      (1.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吉林 四平 136099;2.吉林師范大學心理研究所,吉林 四平 136099*通信作者:孫崇勇,E-mail:cysun@jlnu.edu.cn)

      目的探討大學生人格特質及其對手機成癮傾向的影響,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方法在吉林某大學內(nèi),以班級為單位,采取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586名大學生,采用艾森克人格問卷(EPQ)和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CSMPATS)進行評定。結果①大學生EPQ中內(nèi)外向維度(E)評分為(12.63±4.10)分,屬于傾向外向型;神經(jīng)質維度(N)、精神質維度(P)評分分別為(12.96±5.00)分、(6.04±3.12)分,均為中間型;②大學生人格N維度(t=-2.42、2.02,P均<0.05)、P維度(t=6.10、-3.98,P均<0.01)在性別和專業(yè)上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③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率為34.13%,年級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68,P<0.01);④大學生人格N維度(β=0.24,t=5.83,P<0.01)、P維度(β=0.19,t=4.53,P<0.01)均能正向預測手機成癮傾向,并能解釋后者變異的12%。結論大學生人格特質總體良好,手機成癮傾向率處于中等以下水平,N、P維度對手機成癮傾向有影響。

      人格特質;手機成癮傾向;大學生

      近年來,國內(nèi)外學者開始關注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人格特質。有研究顯示,“90后”與“80后”大學生在人格特質上存在較大差異[1],且在性別、專業(yè)、年級、生源地、是否為獨生子女等方面有一定差異[2]。隨著智能手機與網(wǎng)絡的普及,手機成癮逐漸普遍,并引起社會的關注。Leung[3]調查了11~17歲的香港中學生手機依賴情況,結果顯示3.41%的中學生表現(xiàn)出嚴重依賴,其中女生比男生更依賴。Griffiths等[4-5]將手機成癮定義為一種個體與手機相互作用的行為成癮。Soror等[6]采用雙系統(tǒng)理論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他們認為人類行為受制于自動與控制兩大系統(tǒng),一般來說,兩大系統(tǒng)處于和諧狀態(tài),一旦它們發(fā)生沖突,則會對人類行為產(chǎn)生不利影響。手機成癮就是手機使用過程中這兩大系統(tǒng)發(fā)生沖突時導致的結果。Bianchi等[7]認為,手機成癮是一種屬于“問題性手機使用”的現(xiàn)象,即由于對手機的過度使用而產(chǎn)生依賴,伴隨著這種依賴,個體出現(xiàn)的強烈心理體驗和某些行為的不適[8]。

      有研究顯示,大學生的人格特質與網(wǎng)絡成癮的關系密切,如精神質、神經(jīng)質對網(wǎng)絡成癮傾向均有顯著的預測作用[9];孤獨、抑郁、內(nèi)向的大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網(wǎng)絡成癮[10]。手機成癮主要出現(xiàn)在21世紀手機普及之后,關于大學生人格特質與手機成癮之間關系的研究尚不多見。目前,高校大學生群體手機使用行為存在普遍性,且手機成癮傾向具有不易察覺和隱蔽性的特征,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效果都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本研究通過探討大學生人格特質的現(xiàn)狀及其對手機成癮傾向的影響,以期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于2017年3月以吉林某大學的班級為基本單位,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650份,回收621份,回收率為95.54%;其中有效問卷58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90.15%。被試年齡18~25歲,平均(20.62±1.51)歲。其中男生188人(32.08%),女生398人(67.92%);大一209人(35.66%),大二194人(33.11%),大三148人(25.26%),大四35人(5.97%);文科232人(39.59%),理科354人(60.41%);獨生子女372人(63.48%),非獨生子女214人(36.52%)。

      1.2 研究工具

      1.2.1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采用陳仲庚等[11]修訂的EPQ調查大學生人格特質,EPQ包含E、N、P、L四個維度,共85個題項。所有題項均以“是”或“否”作答,分別計1分和0分。內(nèi)外向性(Extraversion,E)共21題,高于15分為性格外向,低于8分為性格內(nèi)向。神經(jīng)質(Neuroticism,N)共24題,高于14分為情緒不穩(wěn)定,低于9分為情緒穩(wěn)定;精神質(Psychoticism,P)共20題,高于8分可能孤獨、冷漠、與人難以相處;掩飾性(Lie,L)共20題,測定受測者的掩飾情況,高于18分可能有掩飾傾向,測驗結果失真。EPQ具有較高的信效度,其所測結果得到了多項研究的印證。

      1.2.2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CSMPATS)

      采用熊婕等[12]編制的CSMPATS調查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戒斷癥狀、突顯行為、社交撫慰和心境改變,共16個題項,采用李科特五點計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計1~5分。各維度評分采用均分,即該維度分之和除以題項數(shù),各維度評分與總評分均以≥3分(理論均值)為手機成癮傾向率判斷標準;評分越高,表明手機成癮傾向越嚴重,反之則越輕,3分表示中等水平??偭勘鞢ronbach’s α=0.83,各分量表分別為0.80、0.64、0.68、0.55;總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91,各分量表分別為0.85、0.75、0.76、0.79。從結構效度看,各維度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shù)r=0.24~0.61(P<0.05),各維度與總評分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shù)r=0.55~0.89(P<0.05)。綜合各種信效度的指標,該量表達到測量學標準,可作為測量工具使用。

      1.3 調查方法

      本研究為橫斷面調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施測。測試前,由主試宣讀統(tǒng)一指導語和注意事項,采用匿名調查,鼓勵被試真實作答。問卷填答完畢后,主試當場回收問卷。整個施測耗時約35 min。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大學生EPQ各維度評分與CSMPATS各維度及總評分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在性別、專業(yè)上的差異比較上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率在年級上的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大學生EPQ各維度評分與CSMPATS總評分之間的因果關系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 結 果

      2.1 大學生EPQ評分

      大學生L維度評分為(11.18±3.32)分,低于高分標準18分。E、N、P維度評分分別為(12.63±4.10)分、(12.96±5.00)分、(6.04±3.12)分,均位于低分與高分的標準之間。兩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大學生人格的N、P維度評分在性別和專業(yè)上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E維度評分在性別和專業(yè)上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F檢驗結果顯示,N維度評分在不同年級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P維度評分在不同年級上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事后比較(LSD)顯示,大一年級N維度評分均高于大三和大四年級(P均<0.05)。此外,大學生EPQ各維度評分在是否獨生上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大學生EPQ評分分)

      注:EPQ,艾森克人格問卷;E,內(nèi)外向性;N,神經(jīng)質;P,精神質;L,掩飾性;t1、P1,性別差異比較;t2、P2,專業(yè)差異比較;F、P3年級差異比較

      2.2 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情況

      586名大學生CSMPATS總評分為(2.60±0.71)分,低于理論均值3分,處于中等以下水平。按≥3分的標準,有手機成癮傾向人數(shù)為200人(34.13%)。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率在年級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68,P<0.01),手機成癮傾向率從高到低依次為:大二(43.30%)、大一(31.58%)、大三(27.70%)、大四(25.71%)。手機成癮傾向率在性別、專業(yè)、是否為獨生子女上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3 大學生CSMPATS評分分)

      注:n=586;CSMPATS,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

      2.3 大學生EPQ與CSMPATS評分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散點圖顯示,EPQ中E、P、Q維度評分與CSMPATS總評分均無線性相關。見圖1、圖2、圖3。

      圖1 E維度評分與CSMPATS總評分的相關分析散點圖

      圖2 N維度評分與CSMPATS總評分的相關分析散點圖

      圖3 P維度評分與CSMPATS總評分的相關分析散點圖

      2.3 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對人格的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考察大學生人格特質與手機成癮傾向之間的關系,以大學生EPQ各維度評分為預測變量,以CSMPATS總評分為因變量,采用全部進入法,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人格的N、P維度均能正向預測手機成癮傾向(P均<0.01),兩者可以解釋12%的手機成癮傾向。見表4。

      表4 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對人格的回歸分析

      注:aP<0.01

      3 討 論

      本研究顯示,大學生人格L維度評分低于高分標準,表明本次測驗結果真實有效;E、N、P各維度評分均位于低分與高分的標準之間。從轉化的常模T分來看,大學生人格在E維度上屬于傾向外向型,在N、P維度上都屬于中間型,人格特質整體發(fā)展良好,這與已有的研究結果一致[13]。另外,N、P維度的性別與專業(y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就總體而言,大學生樂觀、自信、活潑,人際關系較好,在情緒上會有波動,一般都能控制在理智的范圍之內(nèi)??赡苁軅鹘y(tǒng)文化因素的影響以及男女個性心理上的差異,大學生人格在N、P維度上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專業(yè)上的差異可能與文理科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習慣不同有關。有研究表明,文科生好奇心更強,情感體驗更為深刻;理科生更為嚴謹、負責、責任心強[14]。本研究還顯示,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處于中等以下的水平,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學生具有手機成癮傾向,這可能與大學生的學習、就業(yè)及其他的心理壓力有關;手機成癮傾向率在年級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大二最為嚴重,這與李苑文[15]的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中,大學生人格N、P維度均能正向預測手機成癮傾向。這表明情緒不穩(wěn)定、憂郁、害羞、冷淡、固執(zhí)、喜歡獨處的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更嚴重;而好交際、活潑、主動、自信、無憂無慮的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則較輕。精神質的個體一般孤獨,喜歡獨處,不關心他人,難以適應外部環(huán)境[16],同時還嗜好新奇與不尋常的事物,為追求新異會完全忽視危險的存在[17]。本研究結果也印證了以往的相關研究,如Wilt等[18-19]研究顯示,人格特質對個體的情感、行為、認知和愿望等有重要影響。還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質與網(wǎng)絡游戲成癮之間存在選擇性親和[20]。與之類似,大學生的人格特質與手機成癮傾向之間可能也存在某種選擇性親和。從一定意義上說,某些人格特質可能是手機成癮傾向的根本動力,正是這些人格特質導致了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的發(fā)生;同時,手機成癮傾向的發(fā)展及程度的加深又強化了這些人格特質的發(fā)展,N、P特質可能就屬于這些人格特質的一部分。本研究結果并未顯示大學生人格的E維度能預測手機成癮傾向,可能是外傾性與手機成癮傾向的關系不大。考慮到人格的整體維度,網(wǎng)絡成癮與內(nèi)外向性之間的聯(lián)系就消失了,它更受情緒穩(wěn)定性的影響[21]。

      本研究只從E、N、P三個維度考察了大學生人格特質與手機成癮傾向的關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將來研究可嘗試采用其他人格量表考察二者之間關系,以便與本研究結果比較或相互印證。

      [1] 楊薛雯. “90后”與“80后”大學生人格特質比較研究[D].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 2010.

      [2] 經(jīng)靖. 大學生人格特質、人際信任與成人依戀的關系研究[D]. 呼和浩特: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2.

      [3] Leung CH. Assessing mobile phone dependency and teens’ everyday life in Hong Kong[J]. Aust J Psy, 2017, 69(1): 29-38.

      [4] Griffiths MD. Internet addiction: does it really exist?[M]//Gackenbach J.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98: 61-75.

      [5] Billieux J, Philippot P, Schmid C, et al. Is dysfunctional use of the mobiles phone a behavioraladdiction? Confronting symptom-based versus process-based approaches[J]. Clin Psy Psyth, 2015, 22(5):460-468.

      [6] Soror AA, Hammer BI, Steelman ZR, et al. Good habits gone bad: explaining negative consequence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from a dual-systems perspective[J]. Inf Sys J, 2015,25(4):403-427.

      [7] Bianchi A,Phillips JG. 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problem mobile phone use[J].Cyber Psy Behav, 2005, 8(1): 39-51.

      [8] 王小運, 伍安春. 大學生手機成癮行為的成因及其對策[J].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 24(1): 40-43.

      [9] 原獻學, 李建升.大學生人格特質、社會適應能力與網(wǎng)絡成癮傾向的關系[J]. 應用心理學, 2006, 12(3): 253-257.

      [10] 閆宏微. 大學生網(wǎng)絡游戲成癮問題研究[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168-187.

      [11] 陳仲庚.艾森克人格問卷的項目分析[J].心理學報, 1983, 15(2): 211-218.

      [12] 熊婕, 周宗奎, 陳武, 等.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的編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2, 26(3): 222-225.

      [13] 王碧英, 高日光, 凌文輇. 當代大學生人格特質研究[J].理論與改革, 2004, 17(3): 48-51.

      [14] 孫崇勇.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4C認知及其與大五人格的關系[J].應用心理學, 2016, 22(1): 67-75.

      [15] 李苑文. 網(wǎng)絡、手機成癮青少年的同伴依戀與孤獨感的特點及其關系研究[D].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 2013.

      [16] 鄭雪.人格心理學[M].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80-185.

      [17] 蘭迪·拉森, 戴維·巴斯. 人格特質[M].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2: 40-61.

      [18] Wilt J,Revelle W. Affect, behavior, cognition and desire in the Big Five: an analysis of item content and structure[J]. Eur J Pers, 2015, 29(4): 478-497.

      [19] Dunlop W. Contextualized personality, beyond traits[J]. Eur J Pers, 2015, 29(3): 310-325.

      [20] 龐勇, 何明升. 網(wǎng)絡成癮與病態(tài)人格的選擇性親和[J].學術交流, 2005, 21(11): 131-134.

      [21] Charlton JP, Danforth ID. Validat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uter addiction and engagement: online game playing and personality[J]. Behav Inform Techol, 2010,29(6): 601-613.

      Effectsofcollegestudents’personalitytraitsontheirmobilephoneaddiction

      XuHuali1,SunChongyong1,2*,GaoYue1

      (1.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JilinNormalUniversity,Siping136099,China;2.InstituteofPsychology,JilinNormalUniversity,Siping136099,China*Correspondingauthor:SunChongyong,E-mail:cysun@jlnu.edu.cn)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its effects on their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MethodsUsing a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to recruit participants from each class, in final 58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PQ) and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CSMPA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addiction levels.Results①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tended to be extroverted (12.63±4.10) on Extraversion-Introversion, Neuroticism (12.96±5.00) and Psychoticism (6.04±3.12), which all belonged to intermediate type. ②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 and professional on Neuroticism (t=-2.42, 2.02,P<0.05) and Psychoticism (t=6.10, -3.98,P<0.01). ③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was 34.13%, and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in grade was significant(χ2=11.68,P<0.01). ④ Neuroticism(β=0.24,t=5.83,P<0.01) and Psychoticism (Beta=0.19,t=4.53,P<0.01)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which could explain 12% of the variation.Conclusion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is good. The mobile phone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ends to below the normal level. Neuroticism and Psychoticism have both significant impacts o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Personality trai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College students

      B844.3

      A

      10.11886/j.issn.1007-3256.2017.05.014

      2017-06-08)

      (本文編輯:陳 霞)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15YJA880056)

      猜你喜歡
      人格特質人格維度
      人格特質對企業(yè)員工時間侵占行為的影響
      共產(chǎn)黨人的人格力量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學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選擇一張神奇的行為藝術照片,秒測你的真實人格特質
      論君子人格的養(yǎng)成
      學習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光的維度
      燈與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個維度”解有機化學推斷題
      人格特質對抑制表現(xiàn)的預測研究
      人格特質與腦外傷偏癱患者殘障接受度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康復(2015年4期)2015-04-10 13:00:37
      罗定市| 精河县| 贵港市| 威远县| 那曲县| 泗洪县| 绥棱县| 托克逊县| 山丹县| 怀来县| 乳山市| 沁水县| 泸州市| 会泽县| 马尔康县| 大姚县| 来安县| 无极县| 晋中市| 凌源市| 循化| 合水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博野县| 始兴县| 宝应县| 肃南| 潞西市| 永州市| 武定县| 广安市| 永济市| 浦北县| 石屏县| 长岭县| 斗六市| 万州区| 泾川县| 通许县| 承德县|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