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娟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寧明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崇左 532599)
舒適護理對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和滿意度的影響
潘秀娟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寧明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崇左 532599)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對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療的股骨頸骨折患者70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觀察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加舒適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術后24 h疼痛發(fā)生情況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術后24 h疼痛程度顯著輕于對照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 舒適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的疼痛癥狀,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其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舒適護理;股骨頸骨折;疼痛;滿意度
股骨頸骨折是指發(fā)生在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的骨折,在老年人中較多發(fā)生,是臨床常見疾病。由于老年患者骨質疏松、組織再生能力差、髖周肌群退行性病變及反應遲鈍等,日常生活中如滑倒、下肢突然扭轉,甚至無明顯外傷誘因均可發(fā)生股骨頸骨折。臨床表現主要為髖部疼痛,腹股溝中點附近有壓痛和縱軸叩擊痛[1]。骨頸骨折患者術后通常存在疼痛,疼痛是不舒適最常見而嚴重的形式[2]。股骨頸骨折患者住院時間長,由于生理上的變化,對預后的擔心,使骨折患者的焦慮心理反應發(fā)生率較高[3]。為了控制疼痛,使患者舒適地度過疼痛期,促進患者康復,我們采用舒適護理對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護理,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療的股骨頸骨折患者70例,其中男46例,女24例,60歲以上49例,40~59歲15例,40歲以下6例;手術方式內固定53例,人工股骨頭置換9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8例;平均住院時間21天。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5例。實驗組平均年齡(61.3±14.5)歲,對照組平均年齡(59.1±12.2)歲。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舒適護理,具體如下。
1.2.1 環(huán)境護理:為患者提供適宜的治療環(huán)境,室溫22~24℃,室內相對濕度為55~65%,保持室內安靜、嚴禁吸煙。
1.2.2 心理護理:心理舒適是指一種心理上的自我感覺,如自尊、信念、信仰和生命價值等的心理滿足感[4]。骨折一般為突發(fā)事件,術后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疼痛等會引起焦慮、緊張、煩躁等情緒,因此,護士對待患者要熱情,耐心交流,充分溝通;為患者詳細講解髖關節(jié)的功能、骨折原因、治療方法等,盡可能地解除患者的消極情緒;同時為患者講解手術、麻醉的各種步驟,使患者配合好醫(yī)生進行手術;同時也跟家屬進行詳細病情解釋,對患者術后出現的情況進行評估,鼓勵家屬安撫患者緊張情緒,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
1.2.3 體位護理:患者術后取平臥位,將患肢置于外展位,兩腿間放一個枕頭固定,防止患肢過度內收外旋。搬運或移動患者時,要注意將患者的整個骨盆及患肢托起,切記過度伸直、屈曲、側臥或盤腿,以免造成患者假關節(jié)脫位和疼痛加劇。
1.2.4 飲食護理:骨折術后由于患者臥床時間比較長,胃腸道蠕動緩慢,食欲會明顯下降,因此,流質、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采用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加強營養(yǎng)攝入,是促進患者恢復的關鍵。
1.2.5 功能鍛煉護理:患者入院后即指導患肢康復訓練,常用的方法有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法,床邊小腿下垂踢腿運動,踝關節(jié)的伸屈運動等等。還可以對臀部肌肉展開訓練:患者取健側臥位,無外展受限的可外展髖關節(jié)主動運動,如有外展受限,可在家屬的協(xié)助下,做外展髖關節(jié)的被動運動,30~50次/組,3~4組/d。
1.2.6 排便護理:指導患者每天早上在床上練習5~10 min的排便動作;囑咐患者多飲水,飲水量在1800~2000 ml/d;食用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例如土豆、菜泥、玉米、豆類等。在家屬協(xié)助下或自行進行腹部按摩,順時針或反時針方向,3~5 min/次,3~4次/d。患者排便時,為防止壓瘡的發(fā)生,坐盆時間不可過長,排便后用37~39℃的溫水及時清洗,保持皮膚清潔。
1.2.7 疼痛護理:疼痛是骨折患者的主要表現,不同患者對疼痛反應的差異較大,每個個體由于體質虛弱和精神、心理因素以及營養(yǎng)不良等影響,增加了疼痛的敏感性。受傷后患者通常主訴髖部或膝部疼痛,活動時加劇。臨床中喲要做好心理安慰,可采用數字評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5]評價患者疼痛程度。輕度疼痛評分為1~3分,采用非藥物治療法,如撫觸法、播放音樂,一方面給予安慰,使患者身體得到放松,同時也可以轉移注意力,減輕疼痛。中度疼痛評分為4~6分,采用非藥物治療方法加物理干預,如熱療、冷敷、按摩等[6],護士、醫(yī)生及時溝通,根據醫(yī)囑給予患者口服藥物治療。熱療或冷敷時,應避免直接接觸皮膚,防止燙傷或凍傷的可能。重度疼痛評分為7~10分,護理措施除以上方法外,遵醫(yī)囑聯合應用鎮(zhèn)痛藥物,同時,注意對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诜幾襻t(yī)囑使用劑量,看患者服藥到口。在充分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后,才能注射止痛藥,以取得配合。同時應及時對鎮(zhèn)痛效果進行評價,了解鎮(zhèn)痛措施是否有效,存在的問題,一邊盡早改變策略,采取應對措施,有效地對患者進行疼痛管理,減輕其疼痛。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施舒適護理措施后實驗組術后24 h疼痛程度顯著輕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24 h疼痛程度情況對比
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對比
股骨頸骨折多數是外旋暴力所引起的螺旋形骨折,對老年患者有著較為嚴重的損傷,組織損傷引發(fā)的有害刺激給患者帶來疼痛的主觀感受[5]。術后的各種程度的疼痛對患者的身體、心理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這對患者的康復極為不利。因此,有效的降低或減少股骨頸骨折術后的疼痛是我們日常護理的重點內容。
舒適護理模式是臨床上一種具有個性化、整體性、創(chuàng)新性的模式,它可以使患者從心理、生理、社會等諸多方面達到最愉悅狀態(tài),有效減少和降低各種不愉快程度[6]。我們在股骨頸骨折術后全過程實施舒適護理,不僅能夠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焦慮情緒,增強患者對各種程度疼痛的抵御能力,從主觀上明顯減輕疼痛的影響,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功能鍛煉的主動性和依從性,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由此可見,舒適護理干預是一種無創(chuàng)傷性,且較為輕松、愉快,患者容易接受的護理方法,可有效緩解股骨頸骨折術后疼痛,促進患者康復,提高其滿意度。
[1] 鄭瑞平.高齡股骨頸骨2 6例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5):521-522.
[2] 易小青,金艷霞,傅愛鳳,等.舒適護理對上肢骨折術后患者疼痛及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8,23(6):18-19.
[3] 吳 倩,徐愛榮,李培秀.全程護理干預對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4):687-688.
[4] 魏 虹,肖艷玲,艾 崢,等.舒適護理在骨科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1):26-27.
[5] 趙繼軍.疼痛護理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
[6] 蕭豐富.蕭氏舒適護理模式[M].臺灣:華杏出版社,1998,5.
R473
A
ISSN.2096-2479.2017.41.73.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