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致寰 王羿
摘要:象紋樣是西雙版納水傣傣錦中最具代表性的紋樣,本文從大象在傣族歷史和宗教文化等的重要地位的角度闡釋了象紋樣的來源,并列舉了傣錦中代表性的象紋樣,解釋了它所蘊含的意義。所以象紋樣是來源于生活,植根于文化,是傣家人民祈求生活安康的美好象征。
關鍵訶:象紋樣 傣錦 信仰 表現(xiàn)形式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5-0047-02
引言
傣族來源于古代“百越”,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怒江、瀾滄江,元江,金沙江流域。云南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聚居著近一半的傣族人口。其余散居于耿馬、孟連、景谷等四十多個縣、市。傣族主要分為傣泐型(水傣)、傣那型(旱傣)、傣雅型(花腰傣)、傣喇型和傣朗姆型(黑傣)。傣泐型主要以西雙版納地區(qū)傣族為主,還包括孟連、瀾滄、江城及瑞麗等地的部分傣族。
傣族的先民古越人很早以前就開始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傣族人民在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同時相適應地的學會了紡織。他們繼承并發(fā)展了越人的傳統(tǒng)紡織技術。傣族婦女一般利用農(nóng)閑時節(jié)及夜晚從事紡織等手工生產(chǎn)。傣族女孩一般十多歲就要開始學習織布繡花。織布的材料一般使用絲或當?shù)厮N的木棉或棉花。所織的布料精細柔軟。傣錦一般分為棉織錦和絲織錦,俗稱“娑羅布”。早在明代當?shù)赝了揪桶阉鳛樨暺飞县暎钍苜F族的喜愛。可見傣錦的織造技術在當時已發(fā)展到了相當?shù)某潭取?/p>
西雙版納的傣錦一般兩個用途:一是用于床單、褥墊、枕套、筒帕、筒裙等生活用品。西雙版納旅游業(yè)的開發(fā),不僅促進了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還帶動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產(chǎn)品的開發(fā)。具有代表和特色的傣錦也被廣泛用于沙發(fā)墊、披肩、工藝裝飾品等。二是用于寺廟的經(jīng)幡。現(xiàn)代生活用傣錦為了提高生產(chǎn)效率在機器化生產(chǎn)的影響下有的已經(jīng)是機器織造。但是寺廟的經(jīng)幡作為傣族拜祭佛祖后敬獻給佛寺的祭祀用品,懸掛于佛寺正殿作為裝飾,必須是純手工織錦,方可顯得珍貴而虔誠。
西雙版納的傣錦大多在白色或淺色底布上織出各種圖案。西雙版納是著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聰明勤勞的傣族就地取材,將圖案提取成幾何紋樣,融入自己對生活豐富的理解,在布上織出了各種各樣的珍禽異獸和奇花異草。如八角花、蕨菜紋、南瓜藤、貝葉、檳榔等。動物紋樣最常見的有大象,孔雀,馬、龍、小小等。有的也取材生活,織出佛寺、寶塔、村寨等圖案,具有濃郁的生活風味,精美絕倫,讓人眼花繚亂。傣錦圖案結構嚴謹,多為二方連續(xù)圖案,規(guī)整地排列成帶狀紋樣。傳統(tǒng)配色多使用深紅色和黑色,有的也使用其他顏色穿插其中,呈段落式排列,富有節(jié)奏感,圖案生動活潑并且井然有序。
一、象紋樣來源
西雙版納地區(qū)的傣錦紋樣豐富多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象紋。大象在傣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至今,在西雙版納神秘原始的密林里還能看到野象穿梭于林間的身影。大象自古以來與傣族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不僅是他們田間野地辛勤的好幫手,也是他們戰(zhàn)場廝殺的勇猛戰(zhàn)士。自從佛教傳入西雙版納地區(qū)以后,大象更是被上升到了神圣的地位。傣族人民愛象,敬象,崇拜象。善良的傣族人民把視之吉物的大象織進這方寸之間,以表達他們濃濃的敬愛和崇拜之情。
(一)大象的實用性
傣族馴化動物的能力由來已久。早在隋唐年間就有養(yǎng)象耕田的記載了,唐代樊綽在《云南志》中提到過傣族“土俗養(yǎng)象以耕田……一家數(shù)頭養(yǎng)之,代牛耕也”(傣族文化史47)。說明在唐代傣族廣泛已懂得利用大象進行農(nóng)耕活動。所謂的象耕其實是讓大象踩踏混有雜草的田地,使田地泥濘不堪,以適合播種稻谷。大象也時常被用于運輸貨物和作為交通工具。可以說,大象在傣族的農(nóng)耕稻作文化的發(fā)展和生產(chǎn)生活中不可或缺。
大象不但在田間勞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戰(zhàn)場上也表現(xiàn)出不俗的功績。傣族民間故事《悍掌的傳說》中敘述了大象戰(zhàn)隊的勇猛經(jīng)歷。古時候有一次打仗,大理南詔王遇到敵人進攻,損失慘重,急忙向傣族求助。傣族王子作為南詔王的好友,答應支援,馬上組織了一支精銳的象隊幫助南詔王抗擊敵人。象隊駐扎在一條河邊的草地上,士兵在竹林中牧象操練。象群的吼叫聲引得村民紛紛觀看,只見旗幟隨風招展,象群氣勢浩大,從此就把軍隊駐扎的此地叫作悍掌。即“象隊駐扎的地方”。傣族英雄史詩《厘俸》中描述過原來很多地方都飼養(yǎng)著大象,打仗時便采用象戰(zhàn)?!皯?zhàn)象齊聚如森林,象牙密如秧田的籬笆”。大象參與作戰(zhàn)減少了軍隊的傷亡損失,在傣族的戰(zhàn)爭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力大無比、勇猛善戰(zhàn)的形象從此深入人心,受到贊揚。
(二)象圖騰崇拜
早期,自然對于任何民族來說存在著很多的未知與神秘。傣族先民也不例外。傣族與自然關系密切,對未知力量的恐懼和敬仰使得他們通過幻想來解釋神秘的自然現(xiàn)象。他們崇拜天、地、山林、植物等,而且認為一切物種都有靈性,特別是一些龐大的物種更易引起傣族的崇拜,并人為賦予它們某些神秘的力量,以此發(fā)展出傣族的圖騰崇拜。
傣族主要有烏圖騰、象圖騰、龍圖騰和牛圖騰崇拜??上攵?,大象在傣族人民自然崇拜和宗教信仰中的重要地位。象圖騰崇拜來源一個古老的傳說:一位老姑娘吃了濺有神象尿液的菜葉后孕有一女。這位象姑娘長大后得知身世便找尋神象父親。神象得知此事后因為疼惜女兒,便送給女兒一對里面裝滿人類一切所需的象牙。象姑娘回到家鄉(xiāng)后與路上偶遇的年輕獵人結婚生子,繁衍后代。傣族的創(chuàng)世史詩《巴塔麻嘎捧尚羅》講到英叭神造好了天地之后,他又造了一只神象用于固定浮動的天和地。接著,英叭神又造了一個象首人身的神來劃分四季和分開白天黑夜。從此,人們才能有規(guī)律地生產(chǎn)、生活。這兩個傳說中大象被認為是創(chuàng)世的大功臣,象圖騰的故事說明,傣族認為人類的祖先是女性,女性的祖先與圖騰物感應才能繁衍后代。大象的形象在傣族眼里更是顯得高大和神圣。
(三)大象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西雙版納地區(qū)的傣族信仰的佛教主要是南傳上座部佛教,即小乘佛教。佛教的傳入為大象的身份又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大象在很多宗教中都有重要地位,白象在印度被認為是十分吉祥的動物,在佛教中寓意更為深刻。印度教有象頭神犍尼薩,而在小乘佛教中,釋迦摩尼的母親是夢見了白象才生下佛祖的。(來源網(wǎng)絡)佛教中以象之最大者喻佛,稱“象王”。據(jù)說象和馬馱著經(jīng)書而來,所以象也是佛教的重要傳播媒介。佛教傳入傣族之始,也曾遭到傣族原始宗教的抵制。但后來相互包容,相互融合,漸漸成為傣族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中國佛教名山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賢菩薩的形象是身騎六牙白象,手拈如意荷花,寓意“愿行廣大,功德圓滿”。由此可見,大象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吉祥圓滿的代表?!跋蟆比∫簟跋椤币饬x深刻,是民間藝術喜愛表現(xiàn)的題材。傣族人民將神象轉(zhuǎn)化為象織錦、象腳鼓、象舞等多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大象被認為會帶來幸福、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收。所以在一些傣族地區(qū)至今還保留著頌象、祭象的傳統(tǒng)習俗。
(四)大象在傣歷中的地位
早在漢代,傣族就學習并吸收了漢族的干支紀時法,形成一套體系的傣歷。后來漢族的十二生肖傳入傣族后又被傣歷吸收利用。西雙版納地區(qū)傣族將漢族十二生肖中的豬改為象,改龍為大蛇,其余相同。大象作為屬相從古至今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傣族人民,成為了時間,更成為了傣族人民的一種生命象征,傣族不僅把大象愛進了生活里,愛進了信仰里,更愛進了生命里。
二、大象在織錦中的表現(xiàn)形式
(一)單獨象紋樣
傣錦中也多有出現(xiàn)這樣以單個大象形象出現(xiàn)的圖案。但這樣的圖案使用范圍不廣,一般在織錦面積較小時使用,很少大面積出現(xiàn)。傣族佛寺中的其中一種織錦佛幡織有傣族十二生圖案,圖案呈縱向排列,每個生肖為單獨紋樣(如圖1、2),象排在馬之后。除此之外單獨運用的象紋樣一般是與幾何紋樣組合出現(xiàn),但是象紋和幾何紋縱向分版塊排列。一般單獨出現(xiàn)的象紋樣身體較為圓潤敦厚,與下面提到的組合紋樣有所區(qū)別。
(二)雙象馱寶塔房
這是西雙版納地區(qū)傣錦的典型紋樣。大象紋樣鮮明而突出,背上所馱寶塔房和人物端莊安穩(wěn)。點、線、面搭配相得益彰。虛實分明,突出主體。圖案有規(guī)律的變化,錯落有秩,節(jié)奏感強烈。佛塔作為等級秩序和權威莊嚴的象征,有護佑生靈的寓意,是佛教在傣錦中的直觀反映,小象于大象身下,有大象保護小象之意,配合大象蘊含的神圣吉祥的內(nèi)涵一起有護佑吉祥之意(如圖3)。
(三)象馱孔雀
孔雀與大象的組合在寺廟的經(jīng)幡中也時常見到??兹冈诳楀\中被簡化抽象為幾何體。將孔雀美麗的尾部突出和夸張,巧妙地運用了塊面和直線的組合。西雙版納是聞名的孔雀之鄉(xiāng)。孔雀在傣家人心里象征著和平,善良與美好??兹概c大象組合也表達出了傣族人民對和平吉祥美好的祈福和愿望(如圖4)。
(四)象馱寶塔和人與生活場景組合
這類織錦圖案一般是大象背上馱一佛寺,佛寺中立一人。就如上面所提到的佛寺在織錦中帶有護佑的意義。人在佛寺中得到神圣護佑的力量,寓意吉祥安康。象馱佛寺圖與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竹樓和傣家姑娘圖案的組合,表明佛保佑著勤勞的傣族人民,成為他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呈現(xiàn)出一片幸福吉祥,安居樂業(yè)的盛世景象。
(五)象馱植物
傣錦中的植物紋樣其實是對現(xiàn)實自然中的植物的模仿和再創(chuàng)作,也是人們對于自然事物的主觀反映。幾乎每幅傣族織錦都有植物紋樣的身影,不但表露出早期采集時代的痕跡,而且充分反映了傣族自然崇拜的觀念。植物在傣族心中同樣是有靈魂的存在。植物紋樣通常陪襯在主體紋樣中使用,與象紋搭配表達出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如圖5)。
西雙版納傣錦紋樣基本延續(xù)傳統(tǒng),創(chuàng)新紋樣較少。大多都是佛教圖案。經(jīng)過一些織錦傳承人的努力學習,擴展眼界,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又加入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想象,也設計出一些生活化的花卉和人物圖案。但是,象紋樣還是基本繼承傳統(tǒng)風格,鮮少創(chuàng)新。盡管受到新奇現(xiàn)代的事物沖擊,傳統(tǒng)象紋樣還是依然保持它古樸原始的風格。傣錦與傣族人民生活密不可分。它承載著傣族人民從古至今的深厚民族情感和神圣崇高的宗教信仰。積淀了多少代傣家兒女對于吉祥幸福安康的祈福和祝愿。大象不只是生活在神秘遙遠的山林里,更是活在傣家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