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遠
摘要:中國是個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眾多,如果農村孩子歷史學不好,就無法去展望未來。因此,提高農村中學的歷史教學質量,是農村學校的歷史老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從強化集體備課環(huán)節(jié)、用好課堂的每一分鐘和“兩抓一整”堅持不懈等三方面入手,探討了農村中學歷史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農村中學;歷史教學;質量提升;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9-056-1
歷史學是反映過去的客觀事實,而這種客觀事實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過實踐去感知,因此,在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教得枯燥單調,學生學得乏味無趣。歷史教師必須加強教育教學的研究,積極開展自主反思,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強化集體備課環(huán)節(jié)
1.備學情。由于我校是農村街道學校,優(yōu)質生源少,學困生多,因此在每學期開學之初的集體備課時,教師們坐在一起分析學生成績,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重點關注兩類學生,一類是總分高而歷史成績差,另一類是總分底而歷史成績也差的學生。我們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第一類學生,我們通常通過交流談心的方式,首先了解這類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后給出適當?shù)膶W習方法進行指導。第二類學生,我們一般采取鼓勵的方式進行,激發(fā)他們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與自信,以消除他們學習上的畏難情緒,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能動性,從而減少低分人數(shù)。
2.備教材。我校一直以來都堅持集體備課制度,在每個星期一下午專門用兩節(jié)課開展歷史組的集體備課活動。每位老師在備課時將提前準備好的課件、教案和導學案展示出來,大家一起進行研討,對于教材中一些重難點,大家集體研討,找出適合我校學生的教學方法、研磨教學過程和細節(jié)。
二、用好課堂的每一分鐘
在日常的初三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將課堂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即默寫、授課和練習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做到重點突出,過程流暢,高效實在。三個環(huán)節(jié)緊緊相扣,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之內既能進行前面一課知識點的復習,也能完成本節(jié)知識點的講授,同時學生還能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1.堅持課堂默寫。首先我們在集體備課時就研討好默寫的內容和數(shù)量,真正做到課堂默寫具有針對性,直擊考點,這樣既能達到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提高默寫實效性。
每學期開學第一節(jié)課上,我們明確要求學生準備一個固體膠、一本練習本、一支紅筆。每次在上課之前,課代表將我剪裁好的知識點默寫小紙條發(fā)放到學生手中,用固體膠將紙條粘貼到練習本上。這樣學生默寫時既清晰直觀,又方便進行縱向比較。上課后讓學生用五分鐘的時間,將知識點默寫完畢。在學生默寫過程中,我們拿著書經常會走到學生中間巡視,觀察學生默寫情況,將學生出現(xiàn)的普遍性的問題,記錄下來。正常情況下學生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在第一次默寫時過關,只需要用紅筆在練習本上進行訂正即可。對于歷史默寫沒有過關的學生,我們往往會對這類學生進行多次反復默寫,直到學生默寫過關為止。
2.精講授課環(huán)節(jié)。每節(jié)新課的講授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本環(huán)節(jié)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由于之前已經有了集體備課的準備,我們可以緊抓教材線索,嚴格從課題解題、問題的設問與遞進、各個知識板塊間的過渡到最后總結這樣一個有序的順序進行。打造不啰嗦、不拖沓、快節(jié)奏的精講課堂。
3.練習環(huán)節(jié)。我校在每節(jié)課的最后十分鐘設置了練習鈴聲,一般情況下我們都能在練習鈴聲響起之時,完成本節(jié)課的講授任務。在這個時間段,我們會讓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習題訓練,在學生訓練過程中,我們都會走下講臺,帶著紅筆對學生進行巡視。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練習時提高學習效率,也能對重點關注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從而達到練習與講解的有機統(tǒng)一。
三、“兩抓一整”堅持不懈
歷史學科目前在初中的分值只有60分,我校一般每周安排兩課時,初三也不加課,時間緊,內容多。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抓緊、抓實。我們針對校情和學科的特點,形成慣例,著手于“兩抓一整”。
1.兩抓:第一是抓課堂筆記。作為開卷考試的科目,課堂筆記是否完整、清晰直接影響學生答題,所以我們要求所有同學上課至少使用雙色筆做筆記,每一條劃下來的考點都要有標注(即背景、時間、地點、人物、結果、影響等),補充的性質、啟示等必須字跡工整,以確保課堂筆記的清晰、完整。我們在課堂上和課后都會進行檢查,不合格的要督促其改進,指定專門同學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確保幫助每位同學都有合格的課堂筆記。第二是抓作業(yè)。我們要求學生解題要有過程(即劃出關鍵詞,圈出每一個問題的設問),避免錯答、漏答等失誤。我們都會帶著紅筆進班下位,學生答題時進行指導,這樣能讓學生答題更仔細、認真。對于作業(yè)質量不高的學生,我們會當面指導其訂正、補充,教會他們學習和解題方法。對于問題較為嚴重的要進行面批,指出錯誤,督促改進。
2.一整:即讓學生每次綜合訓練之前,必須將六本歷史課本按照七、八、九年級的順序整齊放好,在答題時完成七年級選擇題后將書本放到九年下冊的下面,而在完成八年級的選擇題后再將書本放到七下的下面,同理在完成九年的選擇題后再將書本放到八下的下面。當學生完成選擇題的答題時,書本的排列順序又回到正常序列,可以省時地完成26、27和28三則材料題。這種方法即可以避免學生出現(xiàn)翻書混亂的局面,可以節(jié)省學生有效答題時間。
總之,要提升中學歷史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的具體內容,探索和創(chuàng)造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使歷史這門古老的學科能在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當然,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往往不會著短期內就會有實效,一切都貴在堅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