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
摘要:文章針對新課程新高考對作文教學的要求,從寫作外部的指導到學生寫作心理的需求作了全面地分析與探討。提出了作文教學的諸如快樂作文、學會感悟生活和強化語言訓練的一些外部指導方法,以及關注學生寫作心理的作文教學方法探究。注重科學地有效地做好作文教學工作。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激發(fā)興趣;注重積累;強基固本;科學實效
一、端正認識,激發(fā)興趣
隨著作文在高考語文中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語文考試的成敗這一觀點已經(jīng)普遍根植于學校教學中,甚而成為一個社會熱點被關注。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年高考語文剛一結束,各大媒體報端就會對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題目進行一番解析與探討。所以我們說“得作文者得語文”這句話是非常恰當?shù)摹5窃诂F(xiàn)實的情況下,一線的語文教師仍然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講解上,有意或無意的忽略了作文教學。這大概是因為基礎知識相對于靈活多變的作文命題更加易于控制,在教師的意識中,越是容易控制的題目得分率越高,得分的把握越大越容易成功。因此,重基輕文的現(xiàn)象在語文教學的第一線比比皆是。這也是語文教學總是呈現(xiàn)出事倍功半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師必須端正自己的認識,對于作文教學在語文整體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敢于將作文教學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重視起來,進一步的教學才能談起。
二、注重積累素材,強化語言訓練。
蘇聯(lián)作家斐定曾說:“有結構不完整的好作品,但語言失敗而成為好作品的卻不曾有過?!币岣邔W生的作文水平,著重要抓語言。它是教學成敗得失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而積累詞匯,靈活地運用,是能增加高考作文中的亮點的。如何積累?
比如,中國古典詩詞就是一座豐富的寶庫,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高超的藝術手法,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學士。其中有些名句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對我們的寫作幫助很大。因而可要求學生要以課堂為基礎,做好積累,集腋成裘。挖掘文化寶庫,古為今用。
三、強基固本,重在積累
作文教學的基礎是語言文字,也就是說,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要想練就扎實的文字功底,必須注重根基的建設。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里的源頭指的就是語言文字。高中的作文教學就是要努力去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文字。學生們只有讀得多了,見的多了,才能知道在什么樣的場景下運用什么樣的語言文字寫出好的文章來。在這里,語言文字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說教師安排幾篇背誦去完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大量地積累語言、積累素材,才能在這個過程中悟到語言的精髓,找到作文的“竅門”,不至于把語文學“死”。教師要充分的解放思想,課上安排專門的閱讀時間,課下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促進學生閱讀,像是讀書驗收會、讀書交流會等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都可以用來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作文寫作密度,寫完的作文在全班同學面前讀一讀,同學們之間說一說,品一品,不拘一格的各抒己見,每一個同學都可以在自己思維的基礎上再得到一些別人的思維,打開寫作的思路,豐富寫作的體驗,使大腦內語言信息系統(tǒng)靈活自如地運轉,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又提升了語言運用的能力。
四、科學實效,重在指導
認識是作文的前提,積累是作文的途徑,而指導是作文的關鍵。作文是一項綜合的心智活動,如果沒有科學有效的指導,短短的三年,很難使人們有根本上的系統(tǒng)前進,因此,教師的指導在其中功不可沒。首先,我們不能否認的是,所有的訓練都是指向高考作文的,盡管我們一再強調“我手寫我心”,但是模式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縱觀這些年各地的高考卷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除了命題作文以外,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比例在逐漸上升。因此,對于這些套路的熟悉和掌握是必須的。另外,審題、立意、選題、構思等等基本技巧也必須有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指導方法。像是立意要鮮明積極,不能隨意發(fā)表感慨;構思要由表及里,不能漫無目的等等。明確了這些基本環(huán)節(jié)之后,作文教學課可以大膽的進行課型改革,比如設立素材收集課、立意訓練課、選題講評課等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專題的形式開展課例,甚至是師生共同就社會熱點進行教材的組織,往往會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每個階段還可以組織一些競賽單元,訓練學生學習的敏銳度,通過學習成果的展示,激勵學生更深入的學習。再有,“文章不怕千遍改”,好的文章都是批改出來的,在這里也要轉變傳統(tǒng)的批改形式,由之前的教師一人改全班變?yōu)槿喙餐模诖嘶A上,開展多種形式的作文批改,比如全閱評分、重點批改、個別面批、自批自改、互批互改等。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作文的主人,才會在科學的指導下,獲得實打實的效果。
學生作文是學生心理活動的綜合過程,既有孕育文章的心理反映過程,又有表達中的心理需要,既有寫作實踐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還有心理情緒的變化過程,高中作文教學只有掌握高中生作文的這些心理,順勢而動,發(fā)動寫作主體的內部能動性,才能正確指導學生的作文訓練,才能幫助學生達到“享受寫作”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王瑞霞.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 《教育教學論壇》 2013
[2]徐進.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