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景
自稱沖著姚明代言并看了產(chǎn)品宣傳冊才購買湯臣倍健魚油軟膠囊,而服用后無效,馮某以虛假宣傳為由,起訴藥房以及姚明,要求藥房退還貨款88.2元,并賠償500元。同時,馮某還要求姚明承擔連帶責任、賠償精神損失費1分錢,并賠償取證費1萬元。日前,北京市二中院對此案進行終審判決,藥房需退還馮某貨款88.2元,駁回馮某其他訴訟請求。(3月15日《北京晨報》)
消息一出,旋即引起輿論熱議。姚明如果為某籃球品牌代言,那無可非議,但為其外行產(chǎn)品代言,我們是不是應該在心中打個問號?盡管法院認定此案不屬虛假宣傳,但姚明代言保健品成被告的警示意義,不能僅僅止于圍觀,尤需作更深層次的反省。眼下,保健品行業(yè)鋪天蓋地的虛假廣告不斷打破社會公義的邊界,屢屢侵害消費者的權(quán)益,我們還見得少嗎?許多保健品打著名人的旗號進行虛假宣傳,明星出鏡代言卻無須為此擔責,照此下去只會讓功能各異、名目繁多的保健品虛假宣傳越來越猖獗。
近年來,明星代言虛假廣告并不鮮見,但明星受到處罰的事情近乎為零。即使有,在利益和罰款的巨大差距面前,明星們也不會對罰款在意,因為他們不缺錢。因此,《消費者權(quán)益保護法》如果能夠?qū)γ餍谴蕴摷購V告在處罰上更為嚴厲,讓明星為虛假代言付出足夠的代價,方可有效斬斷明星代言虛假廣告的利益鏈。僅僅是罰款了事,無異于隔靴搔癢,壓根扭轉(zhuǎn)不了明星代言虛假廣告的局面。
不容忽視的是,明星代言虛假廣告具有很大的副作用。記得伊能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絕對不會給孩子吃加工食物。這熒屏上為家人烹制美味佳肴的代言人,原來連自己代言的產(chǎn)品都不會給自己的寶寶吃,那又為何那么費盡心思介紹給觀眾呢?由是觀之,明星代言熙熙攘攘皆為逐利,真正為代言廣告負責的明星可謂鳳毛麟角。在我的印象中,倪萍也代言過很多產(chǎn)品。但是,有一條信念從未改變,那就是代言的產(chǎn)品她都親自試過。當下,又有多少明星能像倪萍那樣為自己的信譽和形象如此負責呢?
在國外,對明星代言廣告都有明確的嚴厲規(guī)定。美國規(guī)定代言廣告必須是“證言廣告”和“明示擔保”,證詞要真實無誤,否則就和出庭作證說謊一樣,應該受罰;歐洲的明星們會因廣告的負面夸大效應而鋃鐺入獄,法國一位電視主持人吉爾貝就曾經(jīng)因為做虛假廣告而鋃鐺入獄,罪名是夸大產(chǎn)品的功效……可以看出,這些國家對明星虛假代言,不僅有法可依,更是做到了違法必究。
反觀國內(nèi),“明星代言虛假廣告要擔責”這一口號叫喊了多年,但真正受到法律嚴懲的明星又有幾個?僅憑《廣告法》《民法通則》《食品安全法》這三部法律足以讓明星代言虛假廣告“連坐”或承擔民事責任,但從這些年來的實踐效果來看,治理明星代言虛假廣告只是“干打雷不下雨”。即便是處罰,恐怕也是“罰酒三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句話說得好:打擊虛假宣傳,從來不缺法律法規(guī)和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關鍵是在落實和執(zhí)行上。明星代言虛假廣告,就目前來看法律已經(jīng)有了一個大框架,難就難在取證難和主體不清,所以才造成了今天明星代言虛假廣告“有法可依、違法難究”的局面。比如某明星,她可以向媒體甚至法庭表示其代言的廣告是經(jīng)過她的認真了解之后才代言的,而這種產(chǎn)品是否有什么質(zhì)量問題她完全不知情,如此一來就無法認定她是否對產(chǎn)品質(zhì)量問題知情。這恐怕也是這些年來,明星代言虛假廣告的懲處力度不夠的癥結(jié)所在。
縱觀當下,雖說越來越多的明星深受虛假廣告的困擾,但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明星接拍那些名不副實的廣告呢?一者是利益惹的禍,令不少明星禁不住高額代言費的利誘。二者是源于法律懲處力度不夠,令不少明星對廣告代言不分真假便“照單全收”。因此,對于明星代言虛假廣告,既需要一部剛性的法律法規(guī)制約,更要在執(zhí)行力上見功夫,只有法律法規(guī)與執(zhí)行力雙管齊下,才能真正做到標本兼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