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摘 要]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在學生理解詞語、體悟詞語的基礎上,教師要把指向運用作為詞語教學的重要訓練內(nèi)容之一。簡單來說,教師可以從詞語的漸進式運用、明辨式運用、豐厚式運用等方面入手,來提升學生詞語學習的實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詞語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25-0058-01
正確理解詞語意思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也是提升學生語用能力的必然途徑。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一般把理解詞語意思作為教學的重點,而對于運用詞語,教師的關注程度卻明顯欠缺,這不利于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把指向運用的詞語教學落到實處呢?
一、漸進式運用
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詞語學生看似熟悉,但是卻又明顯高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些教師在教學時喜歡直接回避這些詞語,有些教師則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這不利于學生的積累與運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詞語的特點,帶領學生以漸進的或者拾級而上的形式運用詞語,以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三冊《朱德的扁擔》一課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著滿滿的一筐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边@句話中有一個詞語“滿滿的”。由于這個詞語學生看似比較熟悉,在教學的時候,有些教師往往高估了學生的認知,經(jīng)常采取一筆帶過的教學形式,其實并不盡然。在教學時,教師應引領學生深入理解“滿滿的”一詞。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中朱德框里的糧食,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當學生說出筐里的糧食鼓鼓的,仿佛再也裝不進去其他的時候,教師再讓學生想想在平時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也可以用上“滿滿的”這個詞語。在教師的點撥與提示下,有學生說自己接了滿滿的一盆水,有學生說自己買了滿滿的一袋水果……就這樣,在循序漸進中,學生不僅理解了詞語,而且真正學會了運用詞語。
教師先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讓學生結(jié)合畫面來理解詞語意思,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口頭表達,最后,教師再引領學生觸類旁通,運用詞語。如此教學,真正把指向運用的詞語教學落到了實處。
二、明辨式運用
對詞語學習來說,結(jié)合字典解釋來理解詞語意思是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常用的一種形式。但是,此時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一般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沒有獲得對詞語的真正體悟。因此,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就這些詞語進行明辨式運用,以提升學生的詞語運用能力。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臺灣的蝴蝶谷》一課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有的山谷里有幾種蝴蝶,上下翻飛,五彩繽紛,就像誰在空中灑了一把把五顏六色的花瓣……”在學習“五彩繽紛”“五顏六色”這兩個詞語的時候,由于它們都是表示顏色的,學生不容易理解與區(qū)分。于是,教師鼓勵學生通過查字典來幫助自己理解。結(jié)合字典里的解釋,學生明白了“五顏六色”和“五彩繽紛”都形容顏色多。但五顏六色偏重于色彩多種多樣,僅用于具體事物;而“五彩繽紛”偏重于色彩繁雜,非常悅目,它能用于抽象的理想、前途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啟發(fā)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分別說兩句話。如此一來,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學生不僅理解了詞語,而且也學會了運用詞語,提升了語用能力。
由于“五彩繽紛”與“五顏六色”意思比較接近的緣故,教師主要采取了讓學生結(jié)合字典解釋進行明辨式運用的教學方法。這樣教學,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真正獲得了對詞語的深切感知。
三、豐厚式運用
同樣的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表達的意思會不一樣。在教學這些詞語的時候,教師如能根據(jù)詞語的特點,引領學生從文本角度出發(fā),進行拓展式運用,讓詞語變得豐厚起來,那么,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學生就可以真正感受到詞語學習的樂趣。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五冊《哪吒鬧?!芬徽n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天,小哪吒帶上他的兩件法寶……”在教學這句話中的“帶”字的時候,如果教師生硬地解釋“帶”的意思,那么,只會是愈描愈黑,反而把簡單的詞語學習過程變得復雜化了。因此,在教學的時候,在學生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了解了“帶”字大致意思的基礎上,教師又展示了以下幾個字,供學生選擇:
帶 袋 代 戴
1.人民( )表大會召開了。
2.奶奶( )著一幅老花鏡。
3.他( )著自己心愛的玩具出去了。
4.爸爸的口( )里裝著一個小盒子。
在選詞填空的過程中,不僅促進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詞語的運用更加靈活有效。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使指向運用的詞語教學更加有效,教師就要善于根據(jù)詞語的特點,靈活教學,以使學生運用詞語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責編 劉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