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九鳳(江蘇)
宋慶齡為新安小學題詞
○秦九鳳(江蘇)
在淮安新安小學新安旅行團歷史陳列館中,一直珍藏著一份珍貴的展品,這便是已故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為紀念江蘇淮安新安小學建校50周年校慶題寫的題詞。題詞內容是:
新安旅行團曾經(jīng)旅行全國,宣傳民眾,組織兒童,為抗日戰(zhàn)爭和爭取民主中國的勝利作出一定的貢獻。它的革命精神以歷史展覽形式展出,愿青少年學習這種精神,使它世代相傳。
宋慶齡
一九七九年
當時身為國家副主席、德高望重的宋慶齡為什么要為一所蘇北小學的校慶題詞祝賀呢?
新安小學是一所由周恩來創(chuàng)辦的、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新型學校。在20世紀20年代末,周恩來在上海主持黨中央工作并領導秘密革命斗爭時,有兩件事最讓他深感不安:一是一些革命志士的身份行將暴露,需要立即撤離轉移,那么這些同志撤出后安排到哪里呢?二是常常有革命烈士犧牲后,他們的子女沒人管問,連毛澤東的2個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在他們的母親楊開慧犧牲后也不得不流浪在大上海的街頭。為此,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來憂心如焚。經(jīng)慎重考慮,最后決定由陶行知先生出面,到蘇北淮安創(chuàng)辦一所小學,這所小學招收當?shù)仄矫癜傩盏淖优雽W,不收學費。那些失去父母的烈士子女就可以放到這所學校里,以便由老師照顧他們的生活,同時可以受到較好的教育。此外,周恩來還可以把一些在隱蔽戰(zhàn)線上身份暴露的黨的秘密工作者緊急撤離,安排去該校教書或做其他工作,以等待組織上另行安排工作。而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人民教育家,被周恩來譽為“不是共產(chǎn)黨員的黨外布爾什維克”,由他創(chuàng)辦管理該校最合適不過了。于是,經(jīng)與陶行知商量,淮安的新安小學于1929年6月6日在淮安城北的蓮花街創(chuàng)辦開學了。
宋慶齡題詞筆跡
第一批到新安小學教書的是3名熱血青年:李友梅、藍九盛和孫銘勛。前兩位當時就是共產(chǎn)黨員,孫銘勛不久也加入了黨的組織。李友梅是在南京曉莊師范和上海工作時被特務偵知,由周恩來緊急撤到新安小學隱蔽起來的。他在新安小學只工作了半年多時間,就被周恩來派去安徽工作,后來不幸犧牲。
該校收教的烈士子女中,比較有名的有當時湖南省委一位負責人6歲多的兒子左義華(后改名左林),這位負責人在對敵斗爭中犧牲。新中國成立后,左林曾擔任《新體育》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新四軍政委、副軍長項英的女兒項蘇云也在新安小學上過學。1986年,已經(jīng)擔任全國少工委書記的項蘇云,在回淮安訪問母校時回憶說,她當年來淮安新安小學時只有6歲,組織上派一名同志把她扛在肩膀上,有時乘車,有時坐船,來到淮安新安小學。在學校,項蘇云不能公開用本名,因為她穿的褲子膝蓋處各繡有一個貓頭的圖案,師生們便都喊她“貓姑娘”。老師們對她十分照顧。因為歲數(shù)小,她夜里睡覺時會蹬被子。為了不讓她著涼受凍,老師們就給她專門縫了一個睡袋,讓她鉆進睡袋,再在她的脖頸處松松地系上。
由于是我黨秘密領導的學校,新安小學師生思想開明進步,愛國熱情高漲。在1935年,先后誕生了“新安兒童旅行團”和“新安旅行團”這兩個青少年革命團體。他們走出校門,奔向社會,向全國人民宣傳抗日,喚起民眾的愛國情緒。新安旅行團先后踏遍我國18個省、市、區(qū),行程5萬余里,為抗日救國、為全國人民解放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做出了偉大而卓越的貢獻。
1979年6月6日是淮安這所有著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學校建校50周年的日子,當時在京工作的新旅老團員們就請宋慶齡為新安小學的校慶題詞。于是,宋慶齡不顧自己當時已87歲高齡,欣然命筆,留下了這一珍貴的墨寶。
(責任編輯: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