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夏輝,盧光遠,張華山
(新疆喀什市人民醫(yī)院骨關節(jié)科,新疆 喀什 844000)
后外側小切口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臨床研究
歐陽夏輝,盧光遠,張華山
(新疆喀什市人民醫(yī)院骨關節(jié)科,新疆 喀什 844000)
目的研究后外側小切口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遵循隨機分組的基本步驟,分為觀察、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手術方式,觀察組實行后外側小切口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對比兩組術后情況以及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且術中出血量少,臨床總有效率達100.0%,數據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后外側小切口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升患者整體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后外側小切口;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股骨頸骨折;臨床療效
股骨頸骨折是常見的骨科損傷,因老年人多伴有骨質疏松癥,提升了股骨頸骨折的發(fā)生幾率,受到局部解剖組織的限制[1],其愈合難度較大,特別是針對高齡患者,其骨折愈合時間較長,如果骨折長時間沒有愈合,很有可能出現股骨頭壞死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后外側小切口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臨床效果,現將數據結果分析如下。
選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對照組、觀察組,觀察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66~78歲,平均年齡(72.3±2.4)歲;骨折類型:10例基底部、12例經頸型、8例頭下型;合并癥:10例冠心病、8例高血壓病、5例腦血管疾?。粚φ战M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67~79歲,平均年齡(71.3±3.1)歲;骨折類型:11例基底部、11例經頸型、8例頭下型;合并癥:11例冠心病、8例高血壓病、6例腦血管疾病。對比兩組患者數據資料,無明顯差異,可比較(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手術方式:牽引復位多針內固定,使用內旋下、縱向牽引、外展等方法,通過恰當的力度,對患者骨折位置進行復位;于大粗隆的下端位置取切口,約3~6 cm,切開闊筋膜[2],把骨外肌拉到前端;借用X線電視進行透視,確定進針位置。在患者大粗隆位置下1.5~2.0 cm處,用3.54毫米的鉆頭于外側骨皮質位置鉆孔,直到股骨頸后;測量導針長度,擰入與導針長度相等的空心釘,再置入髖關節(jié)位置的加壓螺絲釘,復位、固定達到標準后,分層縫合手術切口。
觀察組實行后外側小切口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使用全麻,取側臥位,在患者髖關節(jié)位置標出體表位置,把大粗隆的頂點作為標記,2/3位置在遠端,1/3位置在大轉子進店,后外側切口通常偏后1.5 cm,取約5 cm長的弧形切口,逐層將皮膚組織、皮下組織切開,分離患者臀大肌筋膜,鈍性將肌肉分離,充分顯露患者的外旋肌、梨狀肌窩,并把外旋肌群標記好,結扎好旋骨內的動脈分支,于大轉子位置切斷外旋肌腱,充分保留好股方肌,朝上方推開,顯露患者關節(jié)囊,沿著粗隆間切開,將股骨頭脫出,預留好股骨距,在小轉子的1.2 cm上方位置,切斷股骨頸,把股骨頭取出,清理好圓韌帶增生骨贅,在X線透視支持下,從生理角度安裝對應型號的人工髖臼,通過SUCK實驗復位髖關節(jié),留置引流管,縫合手術切口。完成手術后進行皮膚牽引,將患肢外展保持在外旋位。在患者膝蓋的下方放置一個軟枕[3],根據患者術后病情變化情況,預防性加入抗生素治療,約1周。同時,為防止出現并發(fā)癥狀,應加強患者早期康復鍛煉,術后3天應取半臥位休息;術后7天~14天,可在有人陪伴的情況下要求患者嘗試靠床行走或者站立。針對骨水泥固定型假體患者,術后3~4天可進行適當步行,術后3個月內不可盤腿,在患者健側臥位時于膝蓋間放置一個枕頭,必要的情況下要求患者使用扶手杖。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情況:術中總出血量、手術時長、手術切口長度。
根據“高齡股骨頸骨折評分標準”,患者治療效果分為優(yōu)、可、差三個等級,其中,總分共100分,大于80分為優(yōu),說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能夠正常行走;70分~79分為可,患肢康復正常,能夠站立;70分以下為差,患者難以站立,不可以正常行走??傊委熡行?[(優(yōu)例數+可例數)/總例數]×100.0%。
歸整60例患者臨床數據,借助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處理,x2值檢驗用百分數表示的計數資料;t值用(±s)表示的檢驗計量資料,通過P值判定數據的差異,P值小于0.05時,說明數據差異明顯,反之,則無。
經過手術后,觀察組術中總出血量、手術時長、手術切口長度分別為(241.36±9.84)ml、(52.16±2.47)min、(8.21±0.97)cm,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 術中總出血量(ml) 手術時長(min) 手術切口長度(cm)觀察組 30 (241.36±9.84) (52.16±2.47) (8.21±0.97)對照組 30 (370.34±10.37) (62.37±3.58) (14.65±1.36)
手術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達100.0%,比對照組高20.0%,數據之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n(%)]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見損傷,因股骨頸血供組織復雜,一旦出現骨折很容易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或者骨不連的問題,特別是高齡患者,其骨質疏松,且伴有多種基礎性疾病,延長了患者骨折愈合時間[4],如果長期臥床保守治療,還會引發(fā)褥瘡等并發(fā)癥,不利于老年人健康生活。本文研究結果證明,后外側小切口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優(yōu)于常規(guī)手術方式,觀察組患者總治療有效率達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在進行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時選用后外側小切口,具備入路簡單、充分顯露手術位置、術中出血少、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降低假體插入難度、術后恢復快等多種優(yōu)點[5]。針對患肢肌力較弱的患者,尤其是偏癱患者,此種手術方式能夠減少其外旋肌的切斷,縫合髖關節(jié)時,切斷的外旋肌群可以在大粗隆上固定,提升重建髖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預防術后人工關節(jié)脫位的問題。
但后外側小切口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也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髖臼杯安放前傾角過小、外展位過大位置,為避免這一現象,操作人員可立于患者的腹側位置進行手術;(2)血管損傷、神經損傷的機率較高,且手術過程中的器械很有可能挫傷患者軟組織。因此,建議行后外側小切口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時,不可過于刻意追求小切口,應充分考慮患者的實際病情以及操作人員本身手術熟練情況,如果術中遇到困難,應適當將切口延長,確保手術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將后外側小切口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用于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可有效縮短患者手術時間,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可推廣。
[1] 楊德育,尤瑞金,葉重江,等.骨保留型股骨柄結合小切口治療鉸鏈型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老年股骨頸骨折[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10(2):17-21.
[2] 關智宇,馮殿鵬.小切口后外側入路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36):85-88.
[3] 趙春斌,宋建軍,張占山,等.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小切口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聯合抗骨質疏松治療的效果觀察[J].中國綜合臨床,2014,30(9):920-922.
[4] 郭 瑛,云 雄,彭 波,等.微創(chuàng)前方小切口聯合經皮空心拉力螺釘治療青壯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頸骨折[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5,43(1):20-22,73.
[5] 顧榮勝,孟慶國,祁兆建,等.改良后外側小切口半髖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早期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28):3520-3523.
R687.3
B
ISSN.2095-8242.2017.041.7967.02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