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少若
【摘要】生活是一切寫作的源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內(nèi)心接受寫作活動,獲得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寫出真情實感、具有生活味、富有個性的美文。
【關鍵詞】生活;習作素材;積累
習作,是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由內(nèi)而外的傾吐,更是一種基于表達需要的極具誘惑力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要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善于挖掘生活化的作文命題,更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于生活細微處捕捉和積累生活化的習作素材,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內(nèi)心接受寫作活動,獲得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寫出真情實感、具有生活、富有個性的美文。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于生活細微處捕捉素材
生活是習作的活水之源,但是生活不是為每一位學生都提供不竭的活水之源,而是為生活的有心人,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于生活的細微處捕捉素材,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時時、處處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做到凡事、凡物、凡景俱入眼。學生要將觀察到的生活化內(nèi)容轉(zhuǎn)變?yōu)榱曌魉夭?,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
例如剛剛進入校園,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校園,留意身邊的小朋友,留意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校園觀察要注重方法指導,例如景物的觀察,要注重觀察的角度,包括景物的形態(tài)、顏色、味道與作用等,注重引導學生調(diào)動各種器官,力求全面地、動態(tài)地觀察景物;對于事情的觀察,要關注事件涉及的人,事件的起因、發(fā)展、經(jīng)過與結(jié)果等,這樣才能真實地還原事件,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將生活中觀察到的內(nèi)容轉(zhuǎn)變?yōu)榱曌魉夭?,靈活地運用于習作,做到習作有話可說,有話可寫,習作超市中始終擁有源源不斷的“貨源”。
二、做生活的實踐者,于豐富體驗中積淀素材
小學生習作素材的獲取路徑較為豐富,實踐是最有效的路徑之一,通過實踐形成的習作素材往往印象最深刻,感悟最獨到,往往能夠?qū)懗稣媲閷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做生活的實踐者,在豐富的體驗中積淀素材。教師要結(jié)合習作內(nèi)容組織學生開展一定的活動,包括課堂活動與課外活動等,合理安排好兩者的比例,這樣不僅可以拓展習作教學時間與空間,幫助學生獲得第一手習作素材,而且也有助于發(fā)展小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小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例如《春天,你好》這篇習作,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較為全面、多角度地描寫景物,能夠?qū)懗鲎约旱那楦?。為此,為了幫助學生積累素材,獲得真切的體驗,我利用周末時間在家長的支持下帶領學生走向自然。小學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不再拘泥于課堂狹隘的空間,親子活動也極大地調(diào)動了小學生的熱情,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中,細致地觀察自然,在自然景物中感受自然之色、之香、之形,增進了學生與自然的情感,豐富了學生習作素材,使生活化習作超市始終保持新鮮的“貨源”。
三、做生活的思考者,于日常練筆中豐富素材
成竹在胸方能匠心獨運,小學生只有關注生活、思考生活,習作時才能思如泉涌,習作方能得心應手。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還要做一名生活的思考者,及時地將對人、事、物與自然的感悟記錄下來,將感受轉(zhuǎn)化為文字,融進學生的思考,這樣學生觀察到的生活素材才能真正轉(zhuǎn)變?yōu)榱曌魉夭?,成為學生習作時可以運用的材料。
例如《讓我感動的一件小事》這篇習作,為了幫助學生寫出有內(nèi)容的作品,我先提前一周布置學生進行觀察,可以利用假期,也可以是放學路上的見聞,在觀察時要多問一問自己:一件小事是什么事?這件小事為什么引起你的注意?與其他小事相比,它為什么能夠帶給你別樣的“感動”?這些感動會對你產(chǎn)生哪些影響?學生對所觀察到的事情進行思考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不僅要求學生進行觀察,還要求學生開動腦筋,去認識生活,了解人生,使生活素材成為“活素材”,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活化習作超市”。
四、做生活的借鑒者,于大量閱讀中積累素材
學生除了直接從生活中獲取習作素材,還可以間接地從生活中挖掘素材,閱讀是有效的路徑。首先,語文教師要善于發(fā)揮教材的載體作用,教材選用的范文大多是經(jīng)典美文,題材豐富,這對于豐富小學生習作積累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其次,語文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小學生信息接收能力強,正是信息輸入的黃金期,也是習慣養(yǎng)成時期,語文教師要向小學生介紹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課外閱讀要基于習作教學內(nèi)容與習作主題,并結(jié)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序推進,課外閱讀的面要廣,難易度要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內(nèi)容健康,使閱讀成為小學生獲取生活化習作的重要渠道。
生活是豐富的,它蘊藏著豐富的寶藏。語文教師要善于幫助小學生開啟慧眼,從生活中挖掘多彩的習作素材,豐富學生體驗,激發(fā)學生思考,使小學生能夠從生活中攫取有價值的素材,只有這樣,才能錘煉文筆功底、激發(fā)習作靈感,從而寫出真情實感,寫出具有生活味、富有個性的美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