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雪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應當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完善,以適應時代發(fā)展變化的需要。在教學方面,教師要不斷轉(zhuǎn)變思想觀念,重視思想品德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本文結(jié)合當前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思想品德提出的新要求,探討新形勢下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新課改
新課程中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非常重視,《品德與生活》與《品德與社會》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也由對新課程的認識的不足也逐漸的變的清晰起來起來,知道該如何去教學生的思想品德。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應當采用合理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無論是課內(nèi)教學還是課外教學都應當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堅持科學態(tài)度,努力走出傳統(tǒng)誤區(qū)
在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過分強調(diào)傳授知識,冷落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探究性學習;與其它學科相滲透較少;在實踐中對學生的學習進步處理極端;評價的標準也是看記了多少,真正運用到生活中的很少。這種學習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最突出的一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圍繞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發(fā)表個人觀點的空間,強調(diào)師生的平等性。這就要求教師盡快走出傳統(tǒng)教學的誤區(qū),充分發(fā)揮本學科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把思想品德課教學置于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互動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教師上課可以使用的資源也日益增多,教師在口頭講述的時候也可以多使用一些聲音、視頻、影響資源,既豐富了課堂教學,也能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通過更直觀的感受理解到生活中的道理。比如當在給學生們講解要“珍惜糧食”時,可以為學生們呈現(xiàn)一些農(nóng)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勞動的場景,讓他們懂得糧食的獲得是來之不易的。同時,僅僅依靠豐富的教學資源是不夠的,教師還應該發(fā)揮出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多引導學生去思考一些問題,多與學生討論一些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品德事例,讓學生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生活中的正能量。比如,在教孩子們“在公交車上要將作為讓給有需要的人”時,可以讓孩子們先討論“為什么在公交車上要讓座”、“如果大家都不讓座世界會怎么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他們進行思考。
三、必要時進行反復的說服教育
小學階段既是進行德育的最佳時期,又是進行德育的困難時期。由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心理處于多變,行為處于多動,情緒處于多樣的階段,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品德不可能通過一則故事、做一次游戲就能形成的。即使良好品德已經(jīng)萌芽或形成,也不可能永遠地保持下去。學生的情感極為豐富且不穩(wěn)定,很容易與外界產(chǎn)生共鳴,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德育工作的反復性。為了收到正面強化效果,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好思想、好行為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予以表揚,促使他們能比較穩(wěn)固地向前發(fā)展。發(fā)現(xiàn)缺點和錯誤時,教師要不厭其煩地說服教育,幫助學生糾正不足之處。教師在制定品德教育計劃與組織品德教育活動時,應考慮如何從正面多次反復地進行教育,以確保教育的針對性、持久性和實效性。
四、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探究式學習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一直以來都是習慣于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模式。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對于相關的理論知識只能囫圇吞棗不知其味。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模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形成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偨Y(jié)下來,探究式的學習模式,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1.改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應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首先需要改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教學目的。
2.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批判。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結(jié)合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能畏畏縮縮,膽小怕事。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教師要認真給學生分析講解,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批判,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讓學生敢于嘗試,敢于探索,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3.鼓勵學生課堂提問。學貴有疑,疑是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動力之源。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去“疑”,去思考,在課堂教學中大膽提問,養(yǎng)成良好的提問習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實現(xiàn)探究式學習目標。
五、在日常生活及活動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小學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師是神圣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言行。因此,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體力行,給學生樹立榜樣。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內(nèi)涵,大道理小行為?!币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用嘴去說服教育學生,更多的時候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教師自身的表率讓學生受到教育,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自覺樹立起尊敬師長、勤奮好學、積極上進的品德觀念。
此外,開展豐富多彩、適合小學生的活動也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好機會。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故事會、熱烈的演講賽、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學生認真聽、仔細看、用心想,讓學生參與,讓學生討論,讓學生感悟,從活動中受到啟發(fā),受到感染,受到觸動,不知不覺地懂得深奧而抽象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講團結(jié)、守紀律等良好品德,并逐步形成一種自覺自律的行為。
六、合理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延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是當前實施素質(zhì)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技術于課堂教學之中,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質(zhì)量。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將有效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在這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并發(fā)揮多媒體手段傳播知識新、快、全的優(yōu)勢,既可使教師從大量重復無效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減輕教師的負擔,又可拓寬加深教材的知識,豐富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盡可能多的有效信息。
學無定法,教也一樣。作為教師,用心去教,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出一條適合學生特點、符合時代需求的課改之路,一直是我的理想和追求。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陳智慧.新課改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0(3):28-28
[2]楊芳芳.對新課改下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研究[J].中國化工貿(mào)易,20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