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潞
英語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不僅要完成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傳授語言知識、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而且要適度深化課文的內(nèi)涵和拓展課文的外延。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吸收豐富的知識,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科技、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擴大詞匯量,促進聽、說、寫的能力的發(fā)展。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英語閱讀存在的問題
1.學生英語的詞匯量積累不夠。
詞匯是構(gòu)成語句的基本單位,是語音、意義和語法特點三種統(tǒng)一的整體。掌握一定的詞匯量,是進行英語閱讀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如果不能很好的學習語言規(guī)則、不掌握相當數(shù)量的詞匯,英語應用能力就只能是空談。
2.學生閱讀習慣不好。
學生英語閱讀時的普遍現(xiàn)象是習慣逐字逐句翻譯閱讀材料,遇到不會的詞語直接略過或者只是單純的瞎猜,只有少數(shù)學生會找關鍵句理解,遇到生詞時很少主動聯(lián)想,對于關鍵句的捕捉?jīng)]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
3.學生閱讀量太少。
小學生中能堅持課外閱讀的學生很少,很多課外閱讀材料都是英語閱讀訓練書,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學生對完成這樣的課文作業(yè)根本不感興趣,這就使得孩子的課外閱讀機會變少。
4.缺少知識、技能基礎
小學是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學生的詞匯量有限,應尊重這個客觀實際,選取難易適中的材料,并及時查缺補漏,擴充學生的詞匯量,逐步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二、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1.1、閱讀可以促使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成功感
如果小學生能夠讀懂一些簡單的英語笑話、小詩、童話等有趣的教材,在他們心中,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成功感。而這種成功感會使他們對于學習英語的興趣倍增,同時也進一步增強自信心。
2.2、閱讀可以增加學生詞匯量
我們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接觸更多的語言材料,將陌生的單詞放在學生喜歡的故事中,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從中會更愿意去學習,也更容易記住。
3.3、閱讀可以促進學生聽、說、寫能力的發(fā)展
通過閱讀,學生在詞匯量擴大的基礎上,提高了自身的英語輸入量,反過來,這又將增加學生詞匯量并促使學生積累大量的有用句型和表達方式,從而促進學生聽、說、寫的技能的提高。
4.4、閱讀可以增強學生跨文化的意識
通過廣泛的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吸收豐富的知識,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科技、社會文化、風土人情以及東西文化的差異等,有助于學生成功地學到扎實、全面的英語。
三、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1.培養(yǎng)積累詞匯的習慣。
對于大部分英語學習者來講,詞匯是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小學階段的英語課時量少,學生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里,對教材中的詞匯無法深刻掌握,這給他們的英語學習造成了很大困難。要想提高閱讀水平,沒有相當量的英語詞匯是不行的。教師要指導學生把閱讀中遇到的新單詞、新詞組,查好詞典,然后抄寫在小本子上,有空時就拿出這個小本子進行背誦,這樣做不費時,效果還很好。
例如“讀報摘抄”就是一項很有益的活動。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時,適當摘抄所讀內(nèi)容,可以抄學過的單詞,也可以摘抄沒學過的單詞。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做個有心人,注意生活中的英語。如食品、玩具、文具等包裝上的英語說明,走進賓館、機場等高級場所見到的英語告示,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詞匯量就得到擴充。
2.營造寬松的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應創(chuàng)建說英語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去思維:借助實物與形體語言,用英語組織教學,營造出濃郁的英語氛圍,讓學生習慣地聽英語說英語,在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輕松投入真切感受,用英語去思考問題,并用英語作出反應。教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給予大量的語言素材,使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自然領悟,有效習得”。因此課堂閱讀教學正式開始前的“準備操”非常重要,即教師和學生的自由交談或?qū)W生之間的對話,它可以很容易地讓學生以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進入課文的積極學習中。
3.培養(yǎng)正確的閱讀習慣
對于英語學習入門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是比較乏味枯燥的,教師應改革過去的閱讀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方法,精心設計閱讀教學?,F(xiàn)在的小學英語教材都開始注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北京版的教材中,每冊書的后邊都附有story time,這些故事都是圖文并茂、充滿童趣。對于故事型的閱讀材料,我一般采用“五步閱讀教學法”,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拔宀介喿x教學法”即初讀自悟,獲取大意——再讀故事,質(zhì)疑解疑——合書靜聽,再會其意——跟讀正音,準備表演——小組合作,上臺展示在做閱讀指導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題目或插圖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預測,或是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加上合適的題目,從而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的興趣。有時還可以鼓勵學生將閱讀內(nèi)容改編成對話后,進行表演。通過編對話、表演,再回去朗讀那篇文章,就更有助于對材料的理解。在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4.多種方式指導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努力,一步一步提高的。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簡易的讀物,難度不大,但作為初始階段,方法的掌握、習慣的養(yǎng)成卻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必須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如:在識詞的基礎上,通過聯(lián)想記憶、對比記憶等多種方式,擴充詞匯量,閱讀即是學習的過程。學會抓關鍵詞,抓住5個W的關鍵信息。即:時間(when),地點(where),人(who),事物(what),原因(why)。教學生運用圖片和標題等來猜測。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識別關鍵信息的能力。能做到根據(jù)問題在原文畫出相應的答案支撐。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閱讀課外英語報刊和英語小文章。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的閱讀技巧才會在課外閱讀中得到鞏固,他們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漸進的復雜過程,切忌操之過急。興趣是動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前提,必要的閱讀技巧指導是關鍵。我們教師應訓練學生從讀字母、讀單詞、讀句子入手,過渡到讀故事、讀短文;從拼讀、認讀到朗讀、閱讀,循序漸進,并要與聽、說有機結(jié)合,逐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