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群娟
“后進生”問題始終是教育工作者比較棘手的問題,它不但是制約教育質(zhì)量提高的痼疾,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一直得進行研究的課題?!昂筮M生”問題是什么呢?筆者經(jīng)過細致研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考究,現(xiàn)就后進生的相關(guān)問題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學生自身是后進生形成的內(nèi)因: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性格特點等素質(zhì) 。俗話說:“十個手指還不一般齊”,所以,學生個體總會有不同程度差距。比如有的學生缺乏是非觀念,分不清是與非、美與丑、善與惡的界限;有的情感容易沖動,興奮、暴躁、激動,進攻意識較強,重“哥們義氣”,他們往往成為學校、班級的“危險分子”;還有的學生自制力較差,意志薄弱,活潑多動,或者性格內(nèi)向,缺乏與人交流等等,所有的這些都在制約學生自身的健康發(fā)展,成為問題學生的助推劑。
學校、家庭、社會的不良教育與影響是后進生形成的外因。
二、后進生轉(zhuǎn)化的策略
(一)尋因問源是前提
教師在對后進生實施轉(zhuǎn)化過程中,要因人因事而異,區(qū)別對待,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一線穿一孔,一針治一病。在我所教班級中,有一個叫張星的同學,上課注意力很不集中,目光呆滯,字寫得很潦草。我發(fā)現(xiàn)課間同學們都出去活動了,他卻獨自坐在位子上發(fā)呆……我先是用電話的方式進行交流,然后又到家中對他爸媽進行促膝談心,談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不良影響,當他父母聽后對孩子有如此大的影響,決定重歸于好,共同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他終于又找回了安穩(wěn)的家。他的心里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上課注意力集中了,下課也能與同學友好相處了。他的家庭也正向著美好的方向發(fā)展。
(二)潤物無聲是要領(lǐng)
轉(zhuǎn)化后進生是一項復(fù)雜而艱巨的工作,要想一蹴而就或求一日之功都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后進生的每一種錯誤行為形成習慣后,就會根深蒂固,要想使他們痛改前非,一下子挖出病根,決非易事,這就如久枯的田地,它需要慢慢細雨,潛移默化,方能枯禾逢春,再現(xiàn)生機。我們教師要具有極大的耐心和不怠的熱情,用冷靜的心態(tài)、真摯的感情、正確的道理,去面對他們、感化他們、教育他們。轉(zhuǎn)化后進生就不會是空談,頑石有化時,鐵樹也開花。
(三)尊重信任是動力
后進生也有做人的尊嚴,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他們道德和精神上的“虧損”靠自己是難以愈合的。要靠我們教師用給他人同樣的尊重與信任去彌補?!八な瘎t鳴,人激志則宏”,老師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長處,甚至要用放大鏡去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優(yōu)勢意識,讓他們在“希望的田野上”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而“浪子回頭”。
如我們班的雙差學生小川,他媽媽是修表師,父親常年在外承包工程。本期來到了我班,初到我們班,小川還很安分守已,時間稍長,他舊病復(fù)發(fā),在班里成了大哥,打架罵人時有出現(xiàn)。特別是那次放學偷商店里的豬腿肉吃,被店主抓個人贓俱獲,家長的良言苦心他置若罔聞。家長毫無辦法,準備任其在社會上漂了。作為小川老師的我,知道此事后,并不氣餒,主動找小川聊天,交朋友,經(jīng)過多次推心置腹的促膝談心,知道他曾被別人偷了東西,為了報復(fù),他便偷別人的東西。嘗到了甜頭逐漸成了癮,不能自拔。知其病癥所在,我便對他進行道德、理想的教育,助其樹立自信心,增強自制能力。由于小川的字寫得較好,我便安排他擔任班上辦黑板報的組長,從組織材料,設(shè)計,畫刊頭,抄寫,他付出了許多精力,每期的板報干得很出色,很投入。同學們對他也另眼相看了。與此同時,在小川有了進取心的前提下,我便對他在學習上開小灶,面對老師的關(guān)愛,同學們鼓勵的眼神,小川揚起了上進的風帆,他的學習成績在短期內(nèi)便躍居中上生之位。
(四)因勢利導(dǎo)是訣竅
轉(zhuǎn)化后進生,并沒有固定的地點,確定的時間,教師要關(guān)于利用機會,靈活、巧妙地開展,不要模式化,陳規(guī)化。事實證明,因勢利導(dǎo)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我曾見一位老師是這樣引導(dǎo)一位后進生的:當這位后進生上課開 “小差”與別的同學做小動作時,這位老師將其請到講臺上做一個實驗,讓其在黑板上用雙手分別畫一個圓和一個三角形。這個學生自然無法辦到,教師便問其原因,答曰:“一心不能二用”。老師讓其回到座位上,并就“一心不能二用”這個話題展開討論。這個學生及有這種行為的學生都在無形之中受到教育,認識到自身的缺點。我真為這位老師拍手叫絕,他最大可取之處就是抓住了契機,因勢利導(dǎo),育人于無形之中。
(五)三力結(jié)合是保證
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家庭和社會也是做好后進生轉(zhuǎn)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應(yīng)有機地結(jié)合與統(tǒng)一起來。據(jù)了解,大多數(shù)后進生的家庭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關(guān)心不夠,方法失當;簡單粗暴,突出一個在“打”字,信奉“棒打出孝子”的愚昧觀念,有的家長對子女在校情況不聞不問,聽之任之,甚至提出與學校相反的教育論調(diào),向子女灌輸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價值觀、人生觀,致使學校一直的正面教育潰于一時之間。作為教師,要主動與家長搞好聯(lián)系,求得家長的配合。另外,我們還要注意社會因素對后進生的影響,盡量幫助他們改善周邊環(huán)境,防止他們受到不良之風的侵擾。也可邀請司法、公安、行政等部門到校召開法紀教育大會,以法約束他們,以事實警醒他們,從而使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一起為后進生的進步與成長樹起防護墻。
學不止,教不終。轉(zhuǎn)化后進生的工作仍與我們的廣大教育工作者一路同行。我們只有轉(zhuǎn)變對后進生的認識,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優(yōu)”與“差”的鴻溝,才能使那些還在自卑、自暴自棄的后進生們看到希望,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和愉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