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華東師范大學的葉瀾教授提出:“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過程是由師生以及多種因素相互間動態(tài)推進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資源是在小學課堂活動中產生的動態(tài)資源,要想對這一類資源進行有效開發(fā),就必須要對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真實情境進行分析與研究。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課堂教學過程就是師生通過互動而不斷地生成推進的過程。
一、精心預設,胸有成竹
(一)研究學生與教材,夯實生成基礎
教師所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個性的學生,他們的個性特點、年齡特征、知識經驗以及生活環(huán)境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很大程度影響了課堂資源的生成[4]。
在《認識百分數》這一節(jié)課時,首先和學生進行互動——猜猜老師的身高,而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身高,并討論自己的身高與老師的身高的關系。根據以前的學習,大多數學生知道用分數或比來表示自己的身高與老師的身高的關系,而后教師揭示課題,引入“百分比”這一概念,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百分數,并提問“你想了解關于百分數的哪些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生成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調整課堂順序。學生很快就提出了“百分數的讀法、寫法”“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的用途”等等一系列問題,教師再和學生一一探究。
(二)設置課堂情境,增強師生互動
在教學《條形統計圖》一節(jié)時,教師特意從學生的愛好出發(fā),問:“同學們,你們平時在家喜歡看什么電視節(jié)目呀?”
有的同學說動畫片,有的同學說動物世界,有的說體育競技,還有的說電視連續(xù)劇等等。
老師接著說問:“現在老師想統計大家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有什么方法可以幫幫老師?”
生1:“一個一個地問?!?/p>
生2:“小組先調查,再由小組長匯報。”
生3:“設計調查問卷?!?/p>
生4:“我也覺得用調查問卷比較好,不但可以調查自己班的,還能調查其他班的情況呢!”
大部分同學表示贊同。
師:“那同學們自己設計一份關于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的調查問卷,然后小組內交流好嗎?”
通過思考與交流問卷很快產生了。通過這樣的一個情境設置,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地調動,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潛能,很多的設計都個性十足,頗有新意。
師:“收齊調查問卷后如何進行統計呢?”
生4馬上說:“畫統計表?!?/p>
生5:“還可以畫條形統計圖。”
生6:“要先知道每個節(jié)目的人數才行!”
師:“是的,那么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調查問卷對全班同學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用適當的圖表進行統計!”
(三)有效設計問題,促進動態(tài)生成
例如,在學習《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對“商不變性質”進行復習,設計表格如下:
并提出兩個問題:①第二組和第一組相比,被除數與除數有何變化,商呢? ②第二組和第三組相比,除數有何變化,被除數和商將會怎樣?
二、善于捕捉,順水推舟
1.從學生的提問中捕捉資源
例如,《圓柱的認識》這一節(jié)課,教師請學生們把課前準備好的圓柱從側面用剪刀剪開,并觀察一下展開后的圖形。大部分同學都沿著圓柱側面上的高剪開,也有些學生將側面斜著剪開,剪出平行四邊形,但都很快有學生探究出了圓柱的側面積公式。這時有一位學生小聲地問道:“老師,這樣剪可不可以?”只見他將圓柱的側面剪成了一個彎曲的不規(guī)則的圖形。
這時,老師說:“這是一個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剪法,他將圓柱的側面剪成了這樣的一個很漂亮的圖形,大家能不能用他的這個圖形探索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呢?”
學生們通過思考與討論,大家發(fā)現,把圖形的一邊不規(guī)則的部分沿著圖形的高剪開,而后將它和圖形的另一邊不規(guī)則的部分拼在一起,這樣便能夠轉化成長方形。
2.從學生的錯誤中捕捉資源
在三年級上冊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通過前一部分的學習,學生知道了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塊蛋糕的1/2,然后教師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紙來折一折1/2,并涂上顏色來表示。
學生們紛紛動起手來,大部分學生很快便將1/2表示了出來。這時,教師發(fā)現有一個學生將紙片對折了兩次,也就平均分成了4份,而后涂上了其中的一份。在展示與交流時,教師有意識地將這位同學的作品放在了最后。
師:“同學們,請大家看一看這位同學的折法,哪位同學來說說你的看法”
學生們大笑。
生1:“他折的不對,這不是1/2,他把圖形平均分成了4份,每一份是1/4?!?/p>
其他同學紛紛表示贊同。
師:“那如果我涂上其中的兩份呢?(2/4 )三份?(3/4 )四份?(4/4 )那你們覺得他的折法如何?”
開發(fā)生成性課堂資源的過程是教師彰顯自己能動調整教學,反思調控教學,體現實踐智慧的過程。教師要對每一個生成性教學的細節(jié)進行有效調整,讓我們的教學活動更加具體、更加豐富、更加充實,對于產生的與課堂無關的生成,教師要適時地將其淡化,讓靈動與創(chuàng)造貫穿課堂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