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利珍
一、合作學習研究的概述
合作學習法,是20世紀70年代初起源于美國,而后在七八十年代受到世界各國教育界普遍重視的一種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國內(nèi)外的大量實驗表明,合作學習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良好非智力品質(zhì)的發(fā)展,增進交互的民主、開放的課堂形式。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者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建立
1.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筆者利用第一節(jié)生物課,進行一次生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動員。先簡單講解小組合作學習的定義,然后介紹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說明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制度,最后告訴學生合作學習的意義,如能在幫助他們的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幫助其他同學學習的過程也是自己再次復習的過程,能使我們所學的知識更加牢固等。
2.合作學習小組的形成:
分組的原則: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分組要考慮學生的生物學習成績、性格特、性別、特長等。同組成員應該有成績好的和成績落后的,表達能力較好的,還有一部分不善于表達的,至少有一名組織能力強的。這樣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幫助;不同組之間,應該能力,平均成績相近,才能有利于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和管理。
劃分組:全班約40人,4人或5人為1小組,共10小組。每組有一名小組長和一名記錄員。組長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合作意識、領導能力和責任心強、能以身作則等。每組記錄員一名,記錄員要細心負責。
3.組長、記錄員的培訓
前期培訓:明確本人的工作任務。(開學第一周)
責任人1:(生物課代表)負責全班每個小組的情況記錄和匯報工作。記錄每個小組每次任務完成情況,小組的課堂紀律等。責任人2:(小組長)負責任務的分配,協(xié)調(diào)組員之間的不同意見,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收集成員對于生物課的建議并匯總給老師。責任人3:(記錄員)負責記錄本組的情況,如每個成員的學習評價、組員的特點等。每兩個星期總結一次。記錄表如表2.31.
中期培訓及其匯報:(2-16周,每隔兩周一次)
首先,生物課代表匯報班級總體情況。第二,小組長和記錄員匯報本組近期的學習情況。第三,老師總結,表揚優(yōu)秀小組和優(yōu)秀小組長。針對近期的情況,對負責人的具體行為作出詳細的點評。最后,小組長,記錄員對小組合作學習和生物課提出建議,師生商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方法和生物課的教學方法。
后期培訓:(第17,19周)
總結本學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每個組長,記錄員講述自己本學期的工作情況,包括做的較好的和不足的地方。頒發(fā)優(yōu)秀小組、優(yōu)秀組長、優(yōu)秀個人等獎項。
三、合作學習在生物課堂上的實踐過程
1.小組合作完成課前預習任務
課前發(fā)預習導學單,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完成,最后小組間互相核對答案,討論有爭議的題目,商討最終答案。由組員代表在課前展示本組的課前預習情況。導學單設置原則是:題目簡單,歸納知識點。下面是八年級上冊第14章第一節(jié)《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的預習部分導學案:
2.小組合作學習在生物課堂上的應用:
接下來就是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解決重難點。方法一:老師布置一定的討論題,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從教輔資料、書本等中尋找答案(如例1)。方法二:通過典型練習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例2)
小組成員參與討論,然后由代表上講臺講解。面對大部分學生不懂的難點,老師給予提示或指導。從而輕松突破了“人體免疫中的第一道防線”這個教學重點。
學生自主完成本例題,然后小組討論答案,并且說出解題思路。然后由代表通過板書講解。在小組討論時,老師擔任指導者的角色,巡視課堂,了解學生的全面情況。下面是某小組的板書設置。
3.課后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布置課后作業(yè),每個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如在講解植物世界時,讓每組采回三種常見的植物,并且說出這三種植物的特點。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一個生物手抄報,植物標本,植物細胞模型,小組完成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提綱等方式。
4.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首先,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參與課堂,都有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展示自我的平臺,大大提高了學習生物的興趣。同時,課堂教學形式新穎,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樂于學習。從傳統(tǒng)的“要我學習”轉(zhuǎn)變成“我要學習”。再者,組間成員朝夕相處,日日交流,合作完成一個個學習任務,從完成的學習任務中體會集體的榮譽感,從而培養(yǎng)了團結合作的精神。最后,在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