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偉人曾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切教育思想理論的運用都有必須要適用于教學實踐中,只有在實踐運用了才能更好的體現(xiàn)出教育思想理論的意義所在。
一、教學實踐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科學的不斷發(fā)展,教育的內容和手段不斷更新,實踐教學越來越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實踐技能,創(chuàng)新能力,科技素質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教學中一項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任何教學手段都無法代替的。
對于實踐教學來講它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理論知識,二是實踐操作,兩者是相輔相承的,結合的好,教學會如虎添翼,而且使學生拉進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把理論知識和實踐一體化,易于突出所學專業(yè)的重點便于學習。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有利于學生素養(yǎng)的提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社會對素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是外在的影響,對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yǎng)和提高。二是內在的影響,是指學生的自我完善,它源于學生自我角色愿望、需求以及實踐和追求。但是不管是外在影響還是內在影響,都離不開教學實踐。實踐證明,只有重視教學思想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學生的素養(yǎng)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才有了根本性的保障。
二、教育思想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為一個教育原則,貫穿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運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認學生間的個別差異,并了解學生的特點??鬃恿私鈱W生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第一,通過談話??鬃诱f:“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彼心康牡卣覍W生談話,有個別談話,也有聚眾而談。如有一次有意識地向子路提出一個假定性的問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字路并未說話,僅以高興默認,孔子便說:“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第二,個別觀察。他通過多方面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由表及里地洞察學生的精神世界:要“聽其言而觀其行”,單憑公開場合的表現(xiàn)作判斷還有片面性,就要“退而省其私”;只憑一時的行為作判斷還不夠,還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要注意學生的所作所為,觀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傾向,這就可以把一個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徹了。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認為不同的事務不同的情境都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質。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只有教學實踐中才能彰顯出它的意義所在,同時,孔子的教育思想也得到的繼承,對后世的教育產生可巨大的影響,也對后人在教育的基礎有了一個很好的借鑒,至今都影響深遠。
2.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
陶行知始終把教育和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進行考察,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與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個過程,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來進行,無論教育的內容還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據生活的需要。因此,要“用生活來教育”,通過生活來教育,教育與生活要有高度的一致。我們想受什么教育,便需過什么生活。
生活本來就在實踐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理論很好的詮釋了,教育思想理論在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在生活中得到了體現(xiàn)與繼承。只有通過生活,教育的思想理論才會有存在的意義。他的這一思想理論對現(xiàn)代的教育也有著深刻的影響,為現(xiàn)代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提供了思想理論依據。
3.聶圣哲先生的“養(yǎng)活教育”思想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聶圣哲,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基礎上,創(chuàng)立“養(yǎng)活教育思想”:教孩子做不會做的事情,逼迫孩子做(不斷改善)會做的事情。督促孩子從三四歲起開始做家務,學習各類勞動,這是孩子一生中最寶貴的金牌課程,該課程的老師就是父母。教孩子做不會做的事,逼孩子做會做的事,幫助孩子們盡早獨立生活,立足于社會,培養(yǎng)“不拼爹娘、不坑爹娘”的下一代。
養(yǎng)活教育思想核心:教孩子做不會做的事情,逼迫孩子做(不斷改善)會做的事情!養(yǎng)活教育思想要點:優(yōu)秀是教出來的,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其實,家庭教育是一個人將來能否立足社會的根本。從人生的教育總量來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占80%的比重。家庭教育沒有那么復雜,就是勞動教育,兩件事情,做家務,學吃苦。說得再簡單一點,就是逼迫孩子勞動。
“養(yǎng)活教育”思想理論歸根到底也是要源于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它才有它存在的意思。否則一切脫離教學實踐的思想理論都是紙老虎,不能發(fā)揮出它原本該有的作用。
三、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理論的關系
(一)教育思想理論和教學實踐是相互纏繞在一起的
教育思想理論的研究對象不是純粹的理論前提或者假設,而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教育實踐,這也就表明了教育思想理論與教育實踐一開始就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教育思想理論研究的目的上,教育思想理論研究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歸納出抽象的教育思想理論,而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實踐,促進人的成長,一切都是服務于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因此,教育思想理論在研究目的上也是與教學實踐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就意味著教育思想理論在其研究的前提和研究的目的上都是與教學實踐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另外,我們也應當清楚,雖然教育思想理論研究的前提和目的都是為了教學實踐,但是我們不能夠由此就把教育理論等同于教學實踐。事實上,雖然教育思想理論和教學實踐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但是這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著本質差異的。
(二)教育思想理論能夠增強教學實踐者的理性
教育思想理論是一種以教學實踐作為分析對象的特殊性知識,而教學實踐則是一種活動。雖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育思想理論并不能夠直接指導教學實踐者如何去做,教育思想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也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但是這并不表示教育思想理論沒有加入到教學實踐中來。
教育思想理論是對教學實踐的原則、特點和可能性的探討,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講,教育思想理論可以滿足教學實踐者對于教學實踐知識的需求。雖然教育思想理論并不能夠告訴教學實踐者在教學實踐中應當如何去做,但是教學思想理論會告訴教學實踐者“教學實踐的原則是什么”、“教學實踐應當有什么樣的價值追求”等。雖然原則的知識與具體的教學實踐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原則的知識卻可以讓教學實踐者更理性地思考教學實踐。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可以說教育思想理論解放了教學實踐者的思想,讓教學實踐者的思想更加自由了。當然這里的自由不是社會和法律下的自由,而是思維的開闊性和智慧性。教育思想理論可以讓教學實踐者的思想更加開闊,更加富有智慧,也就意味著教育思想理論讓人變得更理性,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更方面的素養(yǎng)。
(三)教育思想理論對于教學實踐具有批判功能
在現(xiàn)實的教學實踐中,許多的教育工作者把教育思想理論看作是具體教學實踐的指南,事實上這是對教育思想理論的一種誤解,因為教育思想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不存在直接指導的關系,而同時,當我們把教育思想理論當作教學實踐指南的時候,實際上就放棄了教育思想理論對于教學實踐的批判功能。
從本性上來講,教育思想理論是人們對于教學實踐的理性反思,是人們對教學實踐的原則、可能性和價值等問題的研究,因此,教育思想理論與具體的教學實踐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而也正是因為教育思想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存在著距離,教育思想理論才可以判斷某一個教學實踐是不是正確的,才可以批判不正當的教學實踐。教學實踐是人給予性的實踐,這就意味著在教學實踐中必然存在著由于人自身的原因而帶來的不可避免的不正當問題。
但是,如何才能夠辨析出教學實踐中的不正當問題,如何才能夠把不正當問題帶來的危害減少到最低的限度呢?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有教育思想理論的幫助。一個正當的教育思想理論,除了辨析教學實踐的規(guī)律和特點以外,還會告訴教學實踐者“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正當的教學實踐方式”。因此,這都要借助于教育思想理論,教學實踐者就可以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同樣,借助于教育思想理論,我們才可以對不正當的教學實踐進行批判。從而更加懂得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什么,我們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該怎么去做,以及才能更好的運用思想理論知識去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尋求發(fā)展需要,進而滿足自身的發(fā)展需要。
四、總結
當今教育的時代發(fā)展要求是使教學實踐與教育思想理論相結合。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實踐逐漸被教育界所重視,教學實踐的比例和條件已經成為評價和考核一個學校的重要指標。但是一切的教學實踐活動都離不開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二者相輔相成,緊密聯(lián)系的。只有將教學實踐與教育思想理論二者結合起來,我們才能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為學生所謀,利學生所利。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