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華
摘要:善于提問是思維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激勵小學生積極在課堂上發(fā)問質疑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研究情境,激發(fā)學生質疑興趣,教給學生質疑方法,鼓勵學生積極發(fā)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方法
閱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沉浸在生動的語文情境中,潛移默化中吸收語文知識。小學語文教學要獲得實效性,只有增強語文閱讀的實踐性,使小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與教師積極配合,才能夠按照語文教師所指導閱讀方法進行學習。
一、努力激發(fā)學生質疑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啟發(fā)學生動腦筋想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睂τ谛W生來說,能提出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體現(xiàn),為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質疑”的機會,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心理學告訴我們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fā)揮。所以,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以保證學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創(chuàng)造因子都處于最活躍狀態(tài)。少年兒童的好奇好問,對學生的提問,教師應盡可能地滿足,因為任何壓抑、干擾都將使創(chuàng)造的心靈受損。因此,教師要尊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環(huán)境,把他們的天真好奇誘導到科學的軌道上來。首先,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思想,明確認識“以學生為本”,備課時切實備好“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堅決杜絕教學中背教案﹑備板書等不良現(xiàn)象的發(fā)生。備課時,對一個問題的設計要提出幾套方案,把學生“見不到處”、“容易忽略處”、“實在搞不明白處”考慮周全。上課時能隨時根據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靈活地整理教案,定準課堂教學的起點,變換教法,真正體現(xiàn)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在學生“見不到處”給以點明,在學生“容易忽略處”給以指出,在學生“實在搞不懂處”給以恰當的講解,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其次,課下鉆研教材,學習兒童心理學、教育學,掌握兒童心理,練就駕馭教材、駕馭課堂的本領。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前時間與學生交換意見,問一問學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發(fā)動學生提問;教學中自覺地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課后還應問一問學生是否都能學懂了,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改變那種只顧教師講不顧學生問、不讓學生問的做法。根據教材重點、難點,圍繞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問、有針對性地練,持之以恒就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逐步養(yǎng)成自問自答、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二、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質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既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起點,也是思維能力的重要訓練,更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可靠途徑。
1、引導學生在預習中質疑
在每篇課文教學前,布置學生先預習,并要求學生邊讀邊想,在預習中提出“有什么不懂得的地方”“有什么問題”把課文中不理解問題寫在質疑本上。學生由于基礎不同,所以提出問題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樣。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前,學生在預習本上質疑:
(1)作者把那天的天氣寫成“灰蒙蒙”、“又陰又冷”這樣寫有什么意義?文章寫首都人民送別周總理的場面,為什么還要寫周總理迎送國際友人,陪毛主席檢閱人民群眾的矯健身軀?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人們是怎樣送別總理的?顯然(1)的問題提的較有水平,反映了有的學生認真讀書,善于思考,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而(2)問題則顯示有的學生沒有很好地讀課文,不動腦筋,從課后習題抄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提出適當的批評。
2、引導學生從課題著眼,質疑發(fā)問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如在教學《田忌賽馬》時先讓學生讀題目,然后問學生看到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學生提出許多問題,如:田忌是個什么樣的人?他和誰賽馬?他為什么要賽馬?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賽馬?他是怎樣賽馬的?賽馬的結果怎樣?教師把問題一一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就為更好地理解課文作了鋪墊。再如教學《茅以升立志造橋》時,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要立志造橋?怎樣立志造橋?“立志”能省去嗎?學生隨疑問的解除,便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3、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后質疑
一般課堂閱讀教學結構分初讀、研讀、品讀、創(chuàng)讀四個環(huán)節(jié)。初讀環(huán)節(jié)讀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整體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把握文章給你的最初的感覺,并且要讀通讀順,保證讀的時間,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比缃虒W《檢閱》一文,初讀后讓學生質疑:檢閱前遇到的棘手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大家都知道而沒有人愿意第一個開口呢?為什么另一個觀眾會糾正說“這些小伙子真棒呢!”解疑的過程正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是教材處理和教學設計的思路。根據學生的提問展開討論:觀眾們贊揚這些小伙子真棒的原因是什么,從哪里看出呢?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語言,進行體會并讀好這些語言,從而悟出這些隊員是多么善良﹑有愛心的孩子呀,在這件事上的表現(xiàn)不正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真情的美好嗎?研究探討,解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成果得以展示。
三、結論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在于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發(fā)揮導向性作用。構建激發(fā)小學生主體能動性的教學模式,促使小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語文閱讀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的主體能動性,還能夠通過這種閱讀教學方式開拓小學生的視野,使小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提高語文學習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