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港粵
摘要:中學體育課堂“五字”教學方法探究是指在新課程的體育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激活實踐活動和訓練活力,展開“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溝通交流、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五字”聯動,使體育教學達到優(yōu)化狀態(tài)的一種親臨其境教學活動。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五字”,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和訓練的積極性,從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學體育;五趣探究;課堂教學;研究
新課程標準提出“體育課堂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身心展規(guī)律與認知特征。在平時進行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學會創(chuàng)設情境,使原本單一枯燥的練習變得具有趣味性,適合中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需要,使課堂教學變的生計盎然?!币虼耍w育教學要改變那種機械式的灌輸教學模式,給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寬松的學習情境。
具體的教學結構如圖-1: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創(chuàng)設情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的不同,通過建立師生間、認知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yōu)化的環(huán)境中開展,讓學習者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其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通過引導,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對體育活動的濃厚興趣。發(fā)揮想象與創(chuàng)造能力,啟發(fā)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
例如:我在2015年10月12日(星期一),我在上《體操運用》這一節(jié)課時。平時學生做體操的支撐跳躍時,學生往往推手慢。于是,我創(chuàng)設情境要求學生迅速有力的推離器械,可以把器械比喻成一塊燙手的鐵板,手碰到后必須馬上推開。從而建立快速有力推手的概念,提高練習效果。
再例如: 2016年9月8日(星期四),我上《投實心球》這一節(jié)課時,發(fā)現學生每次的預備動作都懶懶散散,不夠重視。于是我創(chuàng)設一個有趣的“小偵察兵”的情境。按規(guī)定目標路線,動作和教師的口令進行,“上山”口令,學生做高抬腿練習,聽到“下山”的口令,學生做小步跑練習等等,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充分運用語言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如在上短跑教學中,我們多利用“迎面接力賽”“50米往返接力”“障礙跑”等。特別是在單調乏味的耐久跑中,為了掀起大家的熱情,我把同學們按層次分組,這樣有利于學生溝通、交流,使學生能夠兵教兵、兵練兵,提高學生的興趣。隨后進行小組比賽,同學們興奮不已,斗志十足,比賽結束又讓大家思考怎么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讓學生自己總結,思考,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鍛煉的積極性,興趣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體會??偨Y耐久跑的方法、技術,掌握久跑的動作要點,這就使每一個同學在樂中學、學中樂,都體會到運動帶給他們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忘記了疲勞,達到“我想學”、“我要學”、“我會學”、“我愛學”。
二、自主探究
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學生通過自主、獨立地發(fā)現問題、實驗、操作、觀察、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fā)展情感與態(tài)度,特別是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自主探究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前提,以主動地去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方法。體育教學中的自主探究不只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建立在新課程改革基礎上的健康教學理念。這種學習方法可以轉變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看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養(yǎng)成的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在動手觀察中探究,學會自主學習。這是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獨特體悟,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實心球的技術教學中,教師結合肢體語言慢動作展示或者圖片或者動漫讓學生記?。阂坏磐?、二送髖、三腹收、四快撥,讓學生流暢自如完成動作全過程的同時,掌握前拋實心球的認知策略。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示范、模仿,并從中體會體育學習認知策略的運用,比較各體育學習認知策略的好壞,從而獲得最優(yōu)的體育學習認知策略。比如籃球投籃技術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組練習,相互討論、體驗投擲角度的大小對籃球落點的影響,從而掌握最佳的角度和力度。
三、溝通交流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從體育教學的角度而言,教學過程中,師生間口語與非口語的互動,肢體上的接觸均較其他科目頻繁且多樣化。所以,在有效實施新課標中,教師是否掌握師生關系溝通技巧,就成了提升體育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人是帶有豐富的感情色彩的。柳斌講過:“沒有感情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過去的教育沒有把學生真正擺在“人”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師生共同參與認識過程中的情感力量,使學生流于機械、被動。教師與學生的感情不能溝通,反而形成了情感減力。最有效的辦法則是和學生真心而誠懇地交談,讓學生找出自己是否努力了?努力的程度怎樣?還要鼓勵學生勇敢地面對現實,正視自我存在的不足,從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我去年所教的班上有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等原因,身體素質一般,但他非常喜歡排球運動,加之他有一定的身高,我就鼓勵他參加體育訓練,運動專項選擇排球,經過教師的培養(yǎng)和本人的努力,經過一年多的訓練,身體素質提高,球技大增,成為了學校排球隊中的一員。
四、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明確的責任和明確的分工的學習,它強調的是課堂教學中的人際互動,這種學習有明顯的互助性。這種教學方式是國家基礎課程改革所強調和提倡的新型學習方式之一,它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與傳統的教學方式形成鮮明對比,已經被教師越廣泛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具有讓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樂中求學,在學中取樂”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完全符合素質教育的觀點,使學生一起很輕松的進入新的環(huán)境,擺脫了原來舊的“單打獨斗”的局面。
例如,2016年我在上《籃球》這一節(jié)時,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討論傳球的方法,并且選擇適合自己的傳球方法。然后我再根據小組的討論成果進行講解和補充,對于學生的方法給予指導,但沒必要過分的追求動作的完美性更不應該規(guī)定必須使用某一種傳球動作。這些方法都是學生在合作中討論出來,有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學生對方法,結論會留下深刻印象。這些方法都是學生在合作中討論出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投籃球的樂趣,體驗到團結的力量。
再例如:2015年11月我在上《體操》這一節(jié)時,有些學生在學習單杠單足蹬地翻身上時,有些同學的協調性不好,或者上肢力量不夠,所以不能單獨的完成學習動作,而通過合作性學習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小組內的成員可以扶著那個同學的肩和腿幫助他完成動作。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間相互鼓勵,增強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合作是要給每一位生分配具體的任務并相互聯系依靠,使整個小組都離不開任何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小組內的重要性和與其他小組學生的關聯性,想要在整個班級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小組內就必須相互合作。這樣學生就不會個體行動也不會產生懶惰情緒,而是會將個人融入到這個小組中,努力發(fā)揮自己最大的潛能,盡自己最大的努以便取自己的小組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經過長期的培養(yǎng),就會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
五、拓展延伸
作為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把課中所學的知識、技術內化成自己的技能,并且把此項技能運用在體育鍛煉的實踐中去,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是有效的。
(一)實際延伸。練習自己的弱項提高身體素質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形式。學生的身體素質各有不同,有些學生速度快,力量差,有些學生爆發(fā)力好,耐力差。根據這些情況,我們要求學生在課外練習自己的弱項。如讓耐力差的學生每周練習1—2次耐久跑,速度差的學生每周練習2—3次快速跑,腰腹力量、上肢差的學生,每天在家練習仰臥起坐、俯臥撐等發(fā)展腰腹和上肢力量,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了均衡發(fā)展。
(二)經驗拓展延伸
向生活的拓展,就是說在體育教學中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引導學生向生活、經驗延伸開去,產生個性化的感悟和體驗,體育教學向生活拓展延伸,不僅能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而且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生活和生命的意義和樂趣。
例如:在《魚躍前滾翻》這一課時,先講一個生活的實際故事:明明放學路上騎車回家,忽然撞到了一塊大石頭上,人從車子的前面翻了過去,就在小軍落地的一剎那,他做了一個動作化險為夷。這個動作是什么?它真的那么神奇嗎?
在多年的體育教學中,我運用“五字”課堂教學方法進行課堂實踐,取得顯著的效果,提高了我的體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邵偉德,徐金堯.從被動學習到學會學習、合作學習——學習體育學課程教改方案構建[J].體育學刊,2011,2(4):23—24.
[2]倪磊,梁宋滿 .淺議中學體育教學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55(10):28-29.
[3]侯海燕,戚子華.對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評價的研究[J].體育師友,2010,13(5):31-32.
[4]章斗橋.合作性學習方式在課堂上的運用… .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2(4):2l-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