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敏 徐華軍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醫(yī)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中藥透入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療效與神經(jīng)電生理分析
范曉敏 徐華軍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醫(yī)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藥物超聲透入 面神經(jīng)麻痹 臨床觀察 神經(jīng)電生理
本文觀察中藥超聲透入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的臨床療效及患者面神經(jīng)電生理指標變化情況,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神經(jīng)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間收治的面神經(jīng)麻痹住院治療患者7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6例。觀察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22~65歲,平均45.2±4.3歲;病程1~12d,平均4.1±1.7d;面癱部位:左側14例,右側22例。對照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20~62歲,平均44.8±4.6歲,病程2~10d,平均3.9±1.3d;面癱部位:左側16例,右側20例。兩組患者的面癱部位、年齡、病程、性別比率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對照組:口服維生素B1片(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852)1片/次,3次/d,靜脈注射甲鈷胺注射液(Misato Plant of Eisai Co.,Ltd.;國藥準字:J20070063)0.5mg(1安瓿)/次,1次/d。對于眼部不適、麻痹患者還需在眼瞼、角膜處涂抹適量氯霉素眼膏(河南同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858),連續(xù)治療1月。
2.2 觀察組:采用中藥超聲透入療法,將我院自制活血消痹散研成粉末后調入超聲耦合劑并涂于EU-940型超聲及電療組合治療儀(日本伊藤超短波株式會社生產)電極外端,應用彈性帶將一對電極固定于風池穴、陽白穴,將另一對電極固定于患側面神經(jīng)干、面神經(jīng)分支相關穴位如頰車穴、地倉穴、四白穴等,調節(jié)頻率1.0~3.0MHz(強度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輸出超聲波透入刺激,20min/次,1次/d,2周為1療程,相鄰療程間隔2d,治療2療程觀察療效?;钛陨⑺幬锝M成為:全蝎、白附子各6g,僵蠶、桂枝、防風、川芎、制草烏各12g,伸筋草、桑枝各20g。上藥研粉末,加入冰片0.2g后調入超聲耦合劑。
2.3 觀察指標及測定:①FP癥狀積分:治療前后由門診醫(yī)師采用本院自制《面神經(jīng)麻痹癥狀評估表》進行FP癥狀評估,包括面無表情、口眼斜、耳周痛及聽力下降、味覺減退4項,根據(jù)嚴重程度,每項癥狀計0分(無)、1分(輕)、2分(中)、3分(重),F(xiàn)P癥狀積分總分0~12分。②CMAP波幅比:利用肌電圖儀探頭測定兩組患者面神經(jīng)麻痹側及健側面部神經(jīng)的CMAP生理電位、波幅及波形,CMAP波幅比=[患側最高動作電位(患側波幅)/健側最高動作電位(健側波幅)]×100%。一般若出現(xiàn)面神經(jīng)麻痹,所測CMAP波幅比≤-20%或脫落;若面神經(jīng)功能正常,則CMAP波幅比≥60%。
3.1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FP癥狀積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FP癥狀積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Δ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36 36治療前9.6±1.8 9.3±2.0治療1個月后2.8±0.8*Δ 5.6±1.1*
3.2 兩組患者面神經(jīng)電生理指標變化: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面神經(jīng)CMAP波幅比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面神經(jīng)CMAP波幅比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Δ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36 36治療前-(21.4±5.2)-(20.4±4.6)治療1個月后76.9±10.8*Δ 66.1±11.4*
超聲透入能對面部周邊神經(jīng)相關穴位直接給予超聲刺激、達到活血通絡、提高中藥藥效的作用。由于風痰阻絡型FP常因皮膚受冷風刺激導致,我院在超聲透入治療中針對性加用幾種中藥,其中白附子化痰止痙、祛風辛溫,防風祛風解表、補中益氣,伸筋草活血通絡,僵蠶祛風定驚、化痰散結,桂枝溫經(jīng)通絡,制川烏溫經(jīng)散寒,上述藥物均能有效緩解口、眼、面部麻痹癥狀,此外,全蝎可解毒、止痛、通絡,有助于緩解耳周痛。將上述藥材進行浸泡、煎熬及過濾處理后可增加藥物有效組分濃度,調入冰片后則能促進藥物快速吸收、直達病灶,輔助超聲刺激則能使活血通絡、祛風定驚的治療效果進一步增強,并也能對面部周邊穴位實施刺激、促進面神經(jīng)功能、電生理指標恢復。
201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