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瑩
[摘 要] 藝術院校學生大多是具有一定特殊藝術技能的智力學習者,他們在各自專業(yè)領域中有較高天賦并具有特殊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個性表現常常較一般大學生特殊,因而藝術院校的大學生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具有其特殊性,應如何強化藝術院校大學生志愿者隊伍的建設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關 鍵 詞] 藝術院校;大學生;志愿者隊伍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1-0034-02
藝術院校學生大多是具有一定特殊藝術技能的智力學習者,他們情感豐富、個性鮮明,在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和事情上熱情洋溢,創(chuàng)造力豐富,在各自專業(yè)領域中有較高天賦并具有特殊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常常表現為個性張揚且散漫自由、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常常容易沖動等。對藝術院校的大學生志愿者隊伍應如何組織與運作以及應如何進行服務內容的選擇,才能充分發(fā)揮藝術院校大學生志愿者的特殊藝術技能與極大提高參與志愿者服務的積極性,并不斷提升其志愿服務的能力與實際效果,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加大志愿者服務的宣傳力度
藝術院校志愿者組織管理者除了帶領現有大學生志愿者隊伍定期、高質量地開展活動以外,在校內的宣傳工作上,要注重讓志愿者講述“學生自己的故事”,通過各類報告會、座談會、攝影圖片展、優(yōu)秀展播、先進集體和人物表彰等多種方式,牢牢抓住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的興趣點,吸引他們的“眼球”,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拉近學生與志愿者的距離,利用這種“密集宣傳”,讓廣大藝術院校大學生通過這些“群像”了解志愿者理念,認同志愿者精神,最終參與到長期持續(xù)的志愿者服務活動中來。藝術院校的校團委應通過多種形式和載體,大力宣傳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工作,特別是強調藝術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的意義和作用,把弘揚志愿精神、普及志愿者服務理念的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幫助大學生樹立“志愿者既是奉獻者又是受益者”“志愿者是寶貴的人力資本”的觀念。在校園廣播臺、校報上開辟專欄、利用校園網或建立專題網站等及時發(fā)布志愿者服務工作的需求與規(guī)劃信息,報道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情況,宣傳優(yōu)秀志愿者典型,集中展示志愿者風采,廣泛普及志愿者服務理念,引導藝術院校廣大學生樹立參與志愿者服務的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努力為大學生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創(chuàng)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
二、完善大學生志愿者注冊制度,建立志愿者資源庫
若各藝術院校要建立一支相對穩(wěn)定的志愿者服務隊伍,現有的大學生志愿者組織注冊制度完全可以利用起來并完善其應有的功能。據調查,目前多數藝術院校還沒有設置針對志愿者服務的相關課程或講座,大多數學生并不能深入了解志愿者服務的真正內涵,為此,建議將志愿者服務的內容列入藝術院校選修課程之中,結合各專業(yè)學生自身特點,以提供不同專業(yè)、不同類型的志愿服務,讓學生明確志愿者服務的重要意義,讓他們有自愿選擇服務方式的空間,將服務落實在志愿性上。在課時的安排上僅僅設置最低服務時數,不設上限。選擇這門課程的學生按照2002年3月中國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頒布的《中國青年志愿者注冊管理試行辦法》進行注冊,注冊所產生的費用由校團委從志愿者專項經費中作為這類學分的教育經費按人頭下撥。這樣愿意參加志愿者活動的大學生能在注冊后獲得全國統一使用的注冊號,并且持有標明注冊號的“中國注冊志愿者志愿服務證”和“中國志愿者胸章”。這對愿意參加志愿者服務的大學生來講,能夠得到組織的認可,并且能夠針對自己的需要來選擇相應的志愿者服務內容,能促使他們將志愿者服務堅持下去,這對建立一支相對穩(wěn)定的藝術院校志愿者服務隊伍有很大促進作用。
藝術院校各級黨團組織在招聘和組織志愿者隊伍之前應作好規(guī)劃,明確需要哪種類型、具備哪些特殊技能的志愿者,以及需要志愿者的人數比例。按照工作規(guī)范要求,為每個志愿工作職位編制正式的職務說明書,概述該項工作的任務、責任時間安排和工作方式以及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等,使志愿者明白組織希望他們做什么。與此同時,設計科學合理的志愿者申請表,以便在招募時要求申請者表明他們的興趣、特殊技能以及所希望的工作日程安排和方式,這樣使志愿者的興趣技能與組織工作職位要求相匹配,使志愿者能夠“各得其所”,避免在以后工作中出現服務不當、分工不清的問題。招募志愿者時,組織應先了解志愿者的潛在追求。由于志愿者的動機通常是多元且混合的,而志愿者復雜的動機會限制他們可以做的,以及將會做的,管理者如果無法配合志愿者復雜的動機,而只安排他們完成組織需要的任務,則將很難招募到新志愿者,而維持原有的志愿團隊也較為費力。甄選大學生志愿者時,應選擇一個最適合的人,而不是選擇一個完全符合條件的人。前者是對那些基本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再進一步排序,從中選出最符合職位需求與組織需求的人。只有如此,才能使大學生志愿者各盡所能,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在此基礎上建立藝術院校志愿者資源庫,以便在各項志愿服務活動中能盡快集中最適合的志愿者人才。
三、采取積極措施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志愿者服務隊伍
團隊的共同努力能夠獲得遠遠大于個體成員績效總和的整合績效水平,藝術院校大學生志愿者團隊應是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以及志愿奉獻精神的學生為著共同的目標而組成的特殊團隊,只有采取積極的措施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志愿者隊伍,才能發(fā)揮志愿者團隊更大的潛能。因此,藝術院校應不斷培養(yǎng)志愿者的共同信念、強烈的組織歸屬感和主人翁責任感;鼓勵不同藝術專業(yè)的大學生志愿者以自己獨特優(yōu)勢和互補性的技能,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為實現志愿者團隊目標而努力工作;培養(yǎng)志愿者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及營造相互信賴的氣氛。同時,應重視大學生志愿者與專兼職人員之間的相互合作。通過這些積極的措施,使大學生志愿者能夠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充分發(fā)揮自己最大的優(yōu)勢。同時,在志愿者服務活動過程中藝術院校各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志愿者之間可以結成深厚的友誼,并充分感受到服務活動中的快樂和滿足。建議各藝術院校在各院系的團總支中建立起一支相對穩(wěn)定的志愿者隊伍,在建立志愿者隊伍的初級階段,以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調節(jié)大學生之間關系為最重要的任務,同時要發(fā)揮志愿者榜樣的力量。各藝術院??梢越梃b復旦大學志愿者組織建立之初的做法,采取行政動員和自主參與相結合的管理辦法,有組織地開展各種志愿者服務活動,逐步幫助各個院系層面的志愿者服務隊伍建立適合自身專業(yè)特點的基本活動內容及方式,在形成品牌效應以后,向其他院系推廣。在這個階段,整個藝術院校的大學生志愿者組織結構呈現出一種類似直線職能式的組織結構,每個院系和學校的關系是直線式的基礎,而在各個院系的志愿者服務隊伍里面設相應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使整個組織結構更加適應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大學生志愿者隊伍的要求。
四、學校增加對大學生志愿者隊伍的資金投入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建議》指出:要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出發(fā),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總體規(guī)劃,保證必需的資金。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作為一項公益性慈善活動,為我國各高校精神文明的建設提供了一個有效載體,同時離不開專項基金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國沒有建立起一套科學完善的相關管理和支持體系,還缺乏固定的資金來源來維持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正常開展,為了使我國的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長期有效地開展起來,各藝術院校應積極重視與尋求與實力較強企事業(yè)單位合作交流爭取獲得資金支持,同時要力爭得到藝術院校內部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視以增加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的資金支持,即藝術院校各級管理部門不僅應該加大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組織的資金投入,更應該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以在政策和經費上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持,對志愿者組織內部的相關資源,各級管理者也要做好充分的協調和利用。最后,還可以通過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專項基金使用制度、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的相應捐款制度以及撥款制度,來規(guī)范對志愿者服務資金的使用,這樣不僅可以確保對志愿者服務資金??顚S茫€能夠保障志愿者服務資金穩(wěn)定的籌集渠道和數量。據調查,某音樂學院志愿者社團服務活動大部分經費來源于校團委,而團委的經費主要是學校下撥的辦公經費,能夠提供給志愿者活動的非常有限,并且沒有專門設置志愿者服務活動專項經費。院系層面沒有專門的志愿者服務隊伍,院系團總支(分團委)如果開展志愿者服務,更多的是依托院系學生活動專項經費,而每年院系活動經費都非常有限,因為必須保證每學年的各項學生活動都順利開展,就不可能把有限的經費提供給某專門從事志愿者服務的活動。因此,積極爭取學校相關管理部門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的資金支持非常必要。建議各藝術院校能從學校的層面專門設置專門的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專項經費,并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務活動經費管理制度,做到??顚S?,將經費用于志愿者隊伍長期的組織運作,以此保證和促進藝術院校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正常進行和強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
參考文獻:
[1]佟蠧.問題與對策:當前大學生的志愿者活動[J].中國青年研究,2001(6):71.
[2]韓晶.當代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障礙研究[J].青年研究,2003(1):33-34.
[3]張輝.大學生志愿組織發(fā)展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
[4]孫蕾.大學生志愿者組織及行動的特征、問題與對策[J].學會,2010(2):19-23.
[5]劉暢.論志愿者活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藝術,2007(8).
[6]吳映強.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工作機制研究:以上海高校為研究實例[D].上海交通大學,2007.
[7]胡雪峰.高校青年志愿者組織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以四川省某高校為例[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8).
[8]胡興祥,劉興民.關于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動的幾點思考[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