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小詩
中學:江西九江一中
大學:湖南大學
簡介:90后自由撰稿人,讀書時拿著稿費游山玩水,畢業(yè)后在家為自己上班,新書籌備中。
經常會有學生朋友和家長朋友問我“怎樣寫應試作文”“怎樣拿到理想分數(shù)”,如果問我“怎樣寫作”,這個問題太大了,我資歷尚淺答不上來,但“怎樣寫應試作文”是個目標明確的問題,可以聊幾嗓子。畢竟,寫作和寫應試作文,本來就是兩碼事。
寫作太自由了,自由到哪怕一個字就能成為一首詩篇,北島的作品《生活》,全篇就只有一個字:“網”。寫作對于寫作者太過包容,而應試寫作是苛刻的。相較于王小波所說的“寫作是一種自我愉悅”,應試作文更像是一種對判卷老師的“討巧”。
“討巧”在此沒有貶低之意,只是在努力付出的前提下,錦上添花的一種途徑。作為應試作文的過來人,我有一些深感受用的“討巧”心得,想分享給大家。
摘記本是最棒的寫作錦囊
每當被問起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方法,我首先的回答肯定是“做摘記”。
學生時期最引以為傲的事情,就是做了滿滿兩本的摘記。閱讀時看到喜歡的詞句、觸動人心的電影臺詞和歌詞,甚至是旁人偶然說出的金句,我都會把它們摘錄下來。
摘記本里的內容,可以作為寫作素材,也可以作為晨讀資料,更是長大后的自己的經典懷舊讀物。
如今搜索引擎如此便捷,復制粘貼又那么隨意,我已經再無耐心去做一本摘記了,學生時期的那兩個摘記本成了我很珍貴的記憶,我小心保留著,再親近的弟弟妹妹都不舍得給。
做摘記不僅積累了寫作素材,更培養(yǎng)了語感,試想,人總是跟華美的辭藻、哲理的言論相處,自身的談吐水平也定會有所增長,就像寓言故事里講的那樣:雕刻丑陋鬼怪的雕刻師總覺得心情苦悶,而雕刻端莊華美佛像的雕刻師會心情愉悅。
做摘記還能跟練字完美融合,要知道,一個課業(yè)繁重的應試考生,是沒有太多閑情雅致練字的,摘記可以一邊品味一邊練字,一舉兩得。
書寫可是作文的臉面啊,好的書寫能讓作文錦上添花,沒有幾個判卷老師不是“外貌協(xié)會”的。
把“熟臉”用成小眾
多如牛毛的試卷,怎樣的一篇作文能從中跳出來得到判卷老師的青睞呢?你大概想說,要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吧,確實沒錯,但也不完全是對的。
小眾事物固然容易出彩,但很多時候也會略顯極端。
比如,你列舉了一個人物,或者一本書,但這個人這本書,所有的判卷老師都沒聽過沒看過,鑒于考生中偶有存在的胡編素材、捏造人物的情況,過度小眾的素材很有可能會被劃分到胡編亂造的一類,然后得到不理想的分數(shù)。
因此,把“熟臉”用成小眾顯得尤為必要。
例如,大家都看過《水滸傳》,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如果考生拿武松打老虎的勇敢來當素材,未免有些爛大街。
但是,如果考生寫的是:《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為了把武松打虎的動作描寫得真實生動,自己在獵戶獵物場的一棵樹上守候了三天,他清楚看到了獵戶捕獵時的諸般武藝,他親耳聽到了獵物憤怒時雷鳴一般的咆哮,他親身感受到圍捕獵物時的驚險氛圍,正因為他一絲不茍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才給我們留下了武松打虎的千古妙文。
這樣的一個切入點,可以適用于“態(tài)度”“細節(jié)”“堅持”“積累”等話題,雖是熟臉,卻很小眾,相信判卷老師看到了,會覺得眼前一亮。
字詞也存在著“熟臉”的小眾,有意地去記憶一些熟臉的難詞,然后把它們自然地用到文章中。
別人寫“一家商店”,你就寫“一爿商店”;別人用“暴食”,你就用“饕餮”;別人用“嫉妒”,你就用“覬覦”……這些字詞都是熟臉,但不是每個人都能信手拈來,如果你能準確無誤地把字寫對,定會有所增色。
就像送禮物一樣:同樣花200塊錢,200塊的限量版筆記本和200塊一件的大衣,顯然前者更顯珍貴,因為,花費同樣的價值,精致的小物比廉價的大物要討喜。
作文素材也是如此,經典事物的細節(jié)比平庸事物的大道理更為出彩。
比喻句要另辟蹊徑
不知道大家看電影的時候,會不會有個共鳴,那就是,電影的結尾實在太重要了,如果前面一般但是結尾好,劇情在最精彩的部分戛然而止,大家會沉浸在結尾中,忽略前面的一些不好。
經驗告訴我,抒情式的結尾不如比喻句式的結尾,因為抒情不易控制好度,考生經常會自我感覺良好,覺得這結尾好美啊,好有哲理啊,但其實跟文章內容是脫節(jié)的,甚至是為了抒情而抒情,顯得矯揉造作,這樣的話,不如來個比喻句比較實在。
把美麗的姑娘比作花朵,把兒童比作初升的太陽,這樣都太爛俗了。比喻句的妙處,在于另辟蹊徑,在于你把乍看毫無干系的事物聯(lián)系到了一起,對方先覺得莫名其妙,后來在你講解之后才覺妙意。
高中的時候,我在一篇“家”主題的作文里,寫過這樣一個比喻句:“于我而言,家像是一副梯子,我左腳可以往上走,右腳還有可供休息的地方?!边@篇作文當時得了很高的分數(shù),這個比喻句我也至今喜歡。
寫比喻句的能力也是可以練習的,忙碌的你沒空寫日記,但是可以一天寫一個比喻句啊,輕松又有趣。
我的日記本里就有很多比喻句:有趣的人,像一張永不過期的游樂園套票;獨自吃重口味食物,像一場孤獨的毒品交易;看無聊的電影,像干一場漫長的農活;帶著心事睡覺,像躺在滿是指甲的床上;厭學的學生呆坐在教室,像暈船的船長漂泊在海上……
這些比喻句,不一定全能在作文中派上用場,但僅僅是為了給生活增色也不錯啊,應試教育會時常讓人感到無聊,即便學習中也要懂得給自己找些樂子。
寫比喻句是要耍小聰明的,小聰明在此毫無貶義,而是一種輕盈的技巧,可以用七分的力做成九分的事,又何樂不為呢。
這些建議,算不上高分秘籍或加分寶典,僅僅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不權威,但誠意。
希望給正在題海奮戰(zhàn)的你,送去一絲的順風,助你離彼岸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