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法是從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一大文化瑰寶,它的美蘊含在每一個筆畫中。在中國五千年的發(fā)展歷史中,書法在各個不同時期都有著不同的演變,唯一沒變的就是它那種渾然天成的美的韻味。每位書法家在辛勤練習的背后,都在追求著更加完美的藝術境界。然而,隨著歷史的不斷變遷,時至今日,只有極少數(shù)人還在關注著書法的一些書寫技巧,書法這一技藝也面臨危機。本文主要以古代書法作品為例,對書法中蘊含的美感進行分析,希望借此來喚起人們對于書法的重視。
關鍵詞:書法 美學 探討
一、篆書中的美感
篆書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其中最突出的一篇作品叫做《石鼓文》。這部作品在中國書法歷史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對于之后書法的發(fā)展歷程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春秋戰(zhàn)國之后,以此部作品為基礎,經歷了很長的時間,秦朝對于文字進行了完整的統(tǒng)一工作。這是因為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國家分裂,群雄割據(jù),每個國家的經濟、文化、文字等都各不相同,存在著極大的差異,而在秦統(tǒng)一六國之后,其余六國的文字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小篆這種字體的出現(xiàn)。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曾記載:“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這句話已經概括了小篆的寫作特點。在這一時期,李斯的《泰山刻石》成為了小篆中流傳至今的代表作品。[2]這篇作品與之前的篆書相比,整體字形均勻板正,書寫時圓潤飽滿,用筆醇厚,但唯一的區(qū)別在于,小篆的書寫線條更加優(yōu)美流暢,整個字體間架結構安排合理,有一種穩(wěn)重敦厚的感覺,無形之中給人一種有骨有肉的霸氣之感,隱約體現(xiàn)出當年秦王掃六合的浩然氣勢。
二、隸書中的美感
篆書在整個書法史中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它將之前周朝的金文做了一定的簡化,但簡化程度仍舊遠遠不夠,所以在書寫時仍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正是因為如此,在秦朝滅亡之后,漢朝對于字體開始了進一步的改革。到了東漢時期,書法中的字體已經完全由篆書轉變?yōu)殡`書,并且有向楷書繼續(xù)過渡的現(xiàn)象,隸書成為了整個漢朝歷史發(fā)展階段中使用最多的一種字體。這種字體雖然看起來書寫簡單,但要想書寫出水平,還是有著很大的難度的。在最早的一篇隸書作品《漢武都太守漢陽河陽李翕西狹頌》[3]中,整篇作品刻寫得雄渾大氣,整體用筆厚實莊嚴,將圓滑與平直的筆畫處理得極為妥當,方中有圓,圓中帶方,筆力書寫蒼勁,將漢朝宮廷中威嚴的氣質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清末楊守敬曾評價其:“方正雄偉,首尾無一缺失,尤可寶重?!碧貏e是作品最后刻寫的留名,可以說首創(chuàng)出中國古代整個書法界作品落款的先河。而在之后所觀賞到的一些作品中,像《禮器碑》等就與之前的作品風格不同,它更加注重靈動之感,從而使得整個作品表現(xiàn)出一種女子的秀氣嫵媚之感,可以說是另辟蹊徑。
三、真書、草書、行書中的美感
提起魏晉時期,大家的感覺都是名士風流的態(tài)度。書法在魏晉時期的發(fā)展可以說達到了巔峰。魏晉時期,書法家輩出,并且通常是以家族的形式出現(xiàn),例如王羲之父子等。他們在書法界做出了巨大的變革,其中最為出名的要數(shù)王羲之和他的老師鐘繇。王羲之在后世還被尊稱為“書圣”??梢哉f,王羲之和他的老師鐘繇的作品引領了之后歷史中真書、行書、草書的書寫規(guī)范,我國的書法愛好者基本上都要學習臨摹這倆人的作品。而迄今為止,鐘繇的大部分書法作品已經失傳,但幸好還有其弟子王羲之的作品得以流傳。[4]王羲之的《樂毅論》可以說是在楷書方面的集大成者,它雖然在楷書的細節(jié)之處做了一定的改變,但并沒有完全丟棄楷書的基本框架結構以及整體的書寫技巧,反而書寫得靈動飄逸,將雄渾大氣與靈動相結合,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以至于這篇作品被后世所瞻仰。然而,時代是一直在發(fā)生改變的,書法也不例外,它一直處于一種發(fā)展階段。在書寫時,人們越來越追求書寫時的速度,既要提高書寫速度,還要追求書寫時的美感。
四、結語
時至今日,我們更多地使用到的是中性筆、鋼筆等書寫工具,對于毛筆已經幾乎不再使用,甚至完全不會使用。然而,由毛筆發(fā)展而來的書法體系卻始終充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所具備的美感并不是單薄的技巧型美感,而是一種渾然天成的美感。書法的美感常常來源于人們的生活之中,我們之所以能夠體會到它的美感,主要是因為它與我們的精神產生了共鳴。也正是因為如此,不管時代如何變革,不管人們使用什么工具進行書寫,書法的美感始終都蘊藏在我們民族的血液之中。我們要更多地關注歷史所遺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從心靈深處體會書法所散發(fā)出來的美感,繼續(xù)將書法體系發(fā)揚光大。參考文獻:
[1]李唐.論書法美學中的真善范疇[J].書法賞評,2016(02).
[2]馮猛.淺析中國書法美學風格之——“瘦”[J].東方藝術,2015(04).
[3]路華.論書法藝術在全面人格形成中的美學意義[J].美與時代(中旬刊)·美術學刊,2017(03).
[4]閆明月.論書法在招貼設計中的美學表現(xiàn)[J].發(fā)現(xiàn):教育版,2016(11).
(作者簡介:胡永順,男,本科,山西臨汾警察學校,講師,研究方向:書法)(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