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訓
桂花飄香緬濟桓
陳英訓
陳濟桓
去年10月,恰值滿城桂花飄香之際,我到桂林出差。因早就聽說岑溪籍抗日名將陳濟桓的墓地就在桂林市七星公園里,陳將軍不僅是我家鄉(xiāng)的英雄,還是陳氏一族的英雄,故而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前去拜謁將軍墓。
進入七星公園,來到普陀山半山腰的博望坪,包括陳濟桓將軍墓在內的三位將軍墓及八百壯士墓就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整個墓園呈倒懸的葫蘆形,寬16米,長20米,占地320平方米,周圍綠樹亭亭如蓋,偶見猴群嬉戲。三三兩兩的游客到此,無不靜穆,駐足瞻仰,撫碑憑吊,寄托幽思。
一座高聳的紀念塔,猶如一把利劍,直刺蒼天。“殉職紀念塔”五個豎排大字赫然醒目,此五字之上,分三列豎寫著“桂林城防司令部參謀長陳公濟桓、陸軍第一三一師師長闞公維雍、陸軍第三十一軍參謀長呂公旃蒙”的字樣。在紀念塔的背面,有蔣介石題詞“英風壯節(jié)”,旁邊還有一句“維雍、濟桓、旃蒙同志暨守城陣亡將士千古”。在紀念塔右邊的石壁,有李宗仁題詞“浩氣長存”,白崇禧題詞“英靈永峙”,羅鐵青題詞“流芳千古”。
在紀念塔的左前方,立有三塊石碑,上面鐫刻著三位將軍的革命事跡。在紀念塔的后方,三座將軍的墓冢一字排開,從左至右依次是呂旃蒙墓、闞維雍墓、陳濟桓墓。陳將軍的墓門正中,用豎刻紅色文字書寫著“陸軍中將桂林城防司令部參謀長陳公濟桓號昆山之墓”,兩旁文字是“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日抗日殉職”、“一九四六年一月立”。墓門上頭有一個石獅子,象征著將軍的威武。我在墓前敬獻鮮花,然后雙手合十,三鞠躬行禮。
凝視將軍墓碑,我思如潮涌……
陳濟桓(1893—1944年),廣西岑溪筋竹人。陳濟桓17歲考入桂林新軍學兵營,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參加北伐援鄂。1922年,陳濟桓任田南警備軍營長、第五路軍司令部少校參謀,1924年任定桂討賊軍第一支隊司令,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一獨立團團長,后調任第一師第二十一團團長,少將參軍。參加北伐后,陳濟桓任漢口禁煙局局長。1930年滇桂戰(zhàn)爭時,陳濟桓為南寧城防副司令,被譽為防守戰(zhàn)名將。陳濟桓后任第十五軍第四十二師師長,1936年任中將參軍。
1944年日軍侵桂,陳濟桓請命參戰(zhàn),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參謀長。他對家人和親友說:“抗戰(zhàn)不分東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少,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靠大家齊心合力,才能驅逐日寇?,F(xiàn)在強敵已到家門,我能熟視無睹嗎?”他對部屬說:“抗日戰(zhàn)爭關系到國家民族存亡,真正是匹夫有責。今天我們守城,是個光榮任務。我是跛子不能逃跑,勝則生,敗則死,誓和鬼子拼了!”
在參戰(zhàn)官兵、各界人士參加的抗日誓師大會上,陳濟桓鏗鏘有力地呼喊:“生為桂林守軍,死作桂林雄鬼”,表達了視死如歸的決心。他寫了最后一封家書,囑咐懷孕待產的妻子羅佩英:“生下來的孩子,不論男女,我若守城勝利,取名‘可衛(wèi)’;若桂林失守我亦戰(zhàn)死,孩子取名‘可偉’?!?/p>
陳濟桓將軍墓
殉職紀念塔
“一寸山河一寸血”,悲壯而慘烈的桂林保衛(wèi)戰(zhàn),我方陣亡1.2萬人,斃敵1.39萬人。我方以兩萬多的兵力,給數(shù)倍于己、裝備精良的日軍予以重創(chuàng),這在抗日戰(zhàn)爭史上是罕見的。
陳濟桓是如何英勇捐軀的呢?是夜,當他率部突圍至桂林城西侯山坳時,陷入日軍埋伏圈,他手臂及口部中彈,一顆子彈橫穿面頰,兩邊大牙被打掉,鮮血直流,不遠處的敵人又即將撲殺過來。陳濟桓自知突圍無望,掏出一張名片在背面寫上遺言:“職口臂受傷,不能脫離陣地,決定自殺成仁,以免受辱?!鄙w上血指印后, 陳濟桓將名片和懷表托付給衛(wèi)士,囑其交給第三十一軍軍部,然后令其突圍出去。最后,陳濟桓舉起槍,把最后一顆子彈射進了自己的太陽穴,壯烈就義。陳濟桓將軍戎馬一生,為祖國和人民流盡了最后一滴血,壯哉!
普陀之山云蒼蒼,漓江之水清且長。青青墓冢,巍巍豐碑。將軍碧血,沃我中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站在陳將軍墓前,我寫下《謁陳濟桓將軍墓》詩作,寄托我的緬懷之情:
炮火紛飛廈欲傾,
為除倭寇筑長城。
百師豈肯遺余力,
萬死何辭拼一生。
當憾桂林終失利,
猶知禹甸永揚旌。
鮮花一束酬先烈,
福蔭人民奔錦程。
責任編輯: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