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
學生有三怕:怕文言文、怕寫作文、怕周樹人。這個問題在中專學校的學生中更為嚴重。今天,筆者就以《鴻門宴》的教學為例來談一談如何讓中專學生高效地學習文言文。中專學生學習《鴻門宴》會遇到哪些問題呢?一是文章太長,好多學生一看這么長的文言就產(chǎn)生畏難情緒;二是文言文會涉及許多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中專學生的語法基礎非常薄弱,普通話就沒搞清楚詞性,你問他們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他們怎么可能弄得清楚!針對這兩個問題,筆者精心地設計了教學過程。
先說第一個問題。學生看到很長的文言文就產(chǎn)生畏難情緒怎么解決?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興趣。那么怎么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呢?筆者覺得應該采用講故事的方法。課前我問了學生兩個問題:項羽是個什么樣的人?鴻門宴之前發(fā)生了什么事?這兩個問題都可以在百度上找到答案。經(jīng)過學生互相交流,他們得出這樣的答案:項羽是個半吊子(見《項羽本紀》的開頭),文也學,武也學,兵法也學,樣樣懂一點,樣樣不精;天生神力,作戰(zhàn)勇猛,略懂兵法(破釜沉舟說的就是他);信人唯親,自以為自己聰明,連范增他都懷疑。鴻門宴之前發(fā)生了什么?——巨鹿之戰(zhàn)。項羽以弱勢兵力大破秦軍四十萬,秦軍主將降了項羽,諸侯恐懼。
接著筆者將本文的翻譯發(fā)給學生,讓他們對著翻譯弄懂文章的大致情節(jié)。我問學生一個問題:原文好,還是翻譯的文字好?學生回答:原文好。為什么呢?學生回答:原文簡煉又有氣勢。我補充道:這就是我們學文言文的原因之一:讓我們的作文、說話更有文采;另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古人的智慧,以史為鑒,讓我們少走彎路——如果毛主席不熟讀二十四史,他就不可能成為偉大領袖。
接下來, 筆者問學生兩個問題:范增說他派人為劉邦望過氣,說他的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這明顯是在撒謊。他為什么這么做?或者說,他憑什么認為劉邦是成大事的人,他卻不能直接告訴項羽?第二個問題,當劉邦知道項羽明天一早就會殺過來而自己絕對抗不住時,他為什么不連夜跑路卻去赴兇險的鴻門宴?
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我用投影給出了劉邦登基后自評的話,學生明白了:范增之所以能判定劉邦是個成大事的人,不是看劉邦他自身而是看他身邊的人——蕭何為他治國安邦,張良幫他運等帷幄,樊噲為他沖鋒陷陣,他們個個都是一代英杰卻甘心為劉邦所用,這不正說明劉邦有過人之處嗎?那范增為什么不直接告訴項羽呢?因為項羽根本就不會聽他的,這就是做人境界的不同。項羽認為英雄就應該帶著一群精兵猛將沖殺敵陣,哪怕敵方兵力十倍于己。(在巨鹿之戰(zhàn)中他就這么做的。這一仗使他威震天下。這一仗的成功正為他以后的覆滅埋下禍根?。﹦钏闶裁??文也不行,武也不行,就是一亭長加流氓。項羽如此一人,他能聽得進范增的話嗎?范增搞封建迷信那一套,就是因為他知道項羽缺乏判斷力。你們想一想,陳勝吳廣是不是也用這一招來忽悠周圍的無知群眾?
再來解決第二個問題——劉邦為什么不連夜逃跑?我啟發(fā)學生:他當夜跑了,項羽會不會追殺他?宴會中途他也逃跑了,項羽為什么不追殺他?這正是劉邦甘冒風險赴宴的原因!這么一說學生就懂了:雖然赴宴更兇險,但是值得——經(jīng)過他的表演,項羽堅定了自己的判斷:劉邦就是一孬種,他還有什么理由要殺劉邦?這時候劉邦反而安全了。弄懂這一點,你不得不佩服劉邦的膽量和深沉的心機!他能成大事不是沒有理由的。
我為什么要設計這些問題呢?這些問題教參上都沒有涉及,但這些問題能夠勾起學生學文言文的興趣,使學生在找答案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文本中去。另外,這也說明經(jīng)典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就是因為經(jīng)典能啟發(fā)人的思維。教者應該深挖教材,用優(yōu)秀作品的本身魅力來吸引學生。
針對第二個問題——學生的語法基礎薄弱,筆者在平時上現(xiàn)代文課的時候有意識地問學生一些詞是什么詞,它有什么特點,就是為文言文課作準備。從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在了解名詞、動詞、形容詞的特點和主謂賓、定狀補之后能搞清詞類活用現(xiàn)象、倒裝句式。
另外,在講解實詞、虛詞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能面面俱到;二是一定要以文章的內(nèi)容為序。先說第一點,如果教師一下子列出多個學生要掌握的詞,密密麻麻,學生就會對文言文產(chǎn)生恐懼,以后文言文課就難上了。中醫(yī)講,“虛不受補”,中專學校學生本來文言就差,老師一下子惡補那么多,學生會難以消化,就好比一個幾天沒吃飯的人,你一下子給他吃十個饅頭,很可能會死人的。一篇文言文中需要寫在黑板上的詞一般控制在二十多個,一些不太重要的詞盡量省去。學好文言文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等學生的基礎慢慢變好了再去擴展也來得及。筆者認為,一個好老師的首要素質(zhì)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
再說第二點——讓學生記重要的字詞,一定要以文章內(nèi)容為序。這跟學英語單詞是一樣的。沒有哪個英語老師讓學生拿著詞典記單詞,語言的本質(zhì)就是模仿,美國小孩一天也沒學過語法,英語照樣說得很溜。我們學文言文也是這樣。讓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記住這個詞的用法,時間久了,他自然就會有感覺。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在記詞語的過程中又復習了課文內(nèi)容。
以上就是筆者教文言文的一點體會。總結(jié)起來就那么幾句話: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以文章為序,以特定語境記詞語。遵循這三條原則,想讓中專學生高效地學習文言文不再是一種奢望。最后,衷心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別人有那么一點幫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