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懿
閱兵中的步槍
記者(以下簡稱“記”):朵院士您好!最近我看了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的閱兵和中國人民解放軍90周年閱兵。兩次閱兵都有大量的輕武器方隊,除了陸軍、海軍、空軍,還有武裝警察部隊、特種部隊,裝備面很廣,我心里非常高興,估計長期困擾的“彈荒”得到了解決,因為解放軍的實戰(zhàn)演練比以前要多得多,槍彈的消耗量很大。
朵:這兩場閱兵我在外地都看到了,心情和您一樣高興,也想到一起了,這才幾個月,“彈荒”怎么解決得這么快,實際情況待會兒慢慢給您講。這里我先做一個小小的更正,這次所有的步槍全是95-1式自動步槍(以下簡稱95改),不是網上有些人說的95式步槍。95式步槍和95改步槍是兩種槍型,名稱只差一個“改”字,后者是前者的改進型。兩者都是無托結構,同一種自動機。不同的是前者發(fā)射95式普通彈(彈頭質量4.15克),后者發(fā)射通用彈(彈頭質量4.55克)。后者在身管部位配了槍掛式榴彈發(fā)射器;前者雙手操作發(fā)射機構,后者單手操作發(fā)射機構。兩種槍佩帶在士兵身上,一般人區(qū)別不出來。無怪乎有些人把95改步槍誤認作95式步槍,我是費了很大的勁才辨認出來。這個時候“彈荒”問題又涌上心頭,我立即用手機和朋友們取得聯系,結論是通用彈還在解決問題中。
記者:95式步槍的發(fā)射藥折騰了30年,現在,彈又有點曲折,可以說95改步槍,命運多舛,光“熱散”就持續(xù)了8年。
朵:話雖如此,通過這兩次閱兵,我對彈荒的解困更有了信心。95式槍族研制時,指標高條件差,總師系統(tǒng)意識到,我們是在趕世界步槍小口徑化的末班車,經不起失誤。在反復總結我國研制63式步槍和67式兩用機槍成敗經驗后,在95式步槍的諸多性能中,把可靠性作為第一生命,并厘清了步槍可靠性的內涵,在團隊中達成共識,成為每個成員助推的著力點。95式步槍,包括95改步槍連續(xù)裝備的20多年中,步槍以其高效的傳動、極低的故障概率及構件的結實耐用著稱軍內,盡管近年來它的發(fā)射藥和槍彈接連不穩(wěn),由于可靠性方面持續(xù)的堅挺,槍在彈、藥這個系統(tǒng)中成了穩(wěn)定的載體。要知道,與它同時期的M16步槍至今已修改過5次,AK47步槍也已跟蹤修改過3次。我國新槍缺乏槍械跟蹤這一制度,95式步槍沒有修改過一次,正好說明它有可靠的天賦,堅挺的槍械成了彈和藥修復的載體和依托。本來,95改在2004年以改進95式步槍為主題,但軍方的主攻方向不是95式本身,而是想以俄羅斯1994年裝備的AN94式步槍為基礎來改造95式步槍,因分歧太大,兵器系統(tǒng)另選總師主持95改步槍。課題組啟動后立即研究AN94方案,但2005年俄AN94式步槍因可靠性嚴重不足全部撤裝,中國也就停止研究,轉而投入兩彈合一,2005年兵器系統(tǒng)下文,208所、255廠、204所、791廠、671廠聯合攻關兩彈合一,我本來指望,在95改進行的后期對槍械進行一次人機功效改進,沒想到它因通用彈而延緩。
記者:老先生吶,您的槍很堅挺,兩次閱兵中大量裝備,我也很受鼓舞,現在大家都急著解決彈荒問題,您的人機功效先往后放放吧。
朵:解決彈荒問題很簡單,發(fā)射藥折騰了多年,反反復復時好時壞。最后還不是行政決定叫停,改研新藥。彈荒也是,需要行政再出馬,叫停通用彈,為解決“彈荒”讓開路。
記者:叫停也得有個理由,叫停就能解決彈荒?
朵:我對通用彈的評價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以通用機槍的射程和威力來講,通用彈已顯不足。以步槍用彈來講,彈頭重比原普通彈加重,導致直射距離縮短(小口徑步槍的一個優(yōu)點是彈道平直,命中概率高)、后坐力明顯加大、身管燒蝕加劇、彈藥系統(tǒng)質量增加等等,想不出有什么優(yōu)點。但是要叫停通用彈就得顧慮一個問題。95改步槍在申報成果時,通用彈是具有發(fā)明性質的成果,其它成果都是技術進步,通用彈“一彈配9槍”前無古人,因此得了重獎,如果通用彈叫停就說明該發(fā)明不成功,這要割舍成果,難?。栴}是久拖無期。我們換個思維,假如95改立項甲方法人是私營企業(yè),它早就結題脫鉤了,拖不起也賠不起另找婆家吧?,F實是甲方法人是國營企業(yè),雖然我們已是法治國家,但如果審計不到位而且寬容,就會失去監(jiān)控,項目靠慣性游走?,F在主動叫停是回歸了實事求是、舍棄小我的進步行為。要是像發(fā)射藥一樣,行政出手叫停,那是再好不過。第二步我認為該是恢復2015年停產的95式普通彈,這是目前唯一能拿來解困的彈種?;謴蜕a時暫用原來的發(fā)射藥(去掉緩蝕添加劑),等待新藥來配。
記者:先叫停通用彈,接著恢復95式普通彈,確實是解困的兩個步驟。但您看恢復的普通彈應該配哪種槍?
朵:我已想過,只能配95改步槍,一是95改步槍正在大量裝備,演練急需彈,二是槍掛榴彈發(fā)射器就在95改步槍實現了殺傷點面結合,三是兩種槍的彈膛都相同,這是最關鍵的,其它差別不重要,好適配。這樣一來,除了等待新藥,有了可靠性很高的槍,又有了穩(wěn)妥的普通彈,一個完整的新槍配全了,“彈荒”就此結束。我的信心就是這么建立起來的。endprint
記者:現在我清楚了,您還有什么建議嗎?
朵:我要說的是彈廠要知道,這是彈廠切入的大好時機,要積極地應對這次普通彈恢復生產的機會。彈頭的設計是槍械設計中性能設計中最講究的部分。彈頭結構關乎彈頭的停止作用、槍彈飛離槍口的初始擾動、彈頭擠進與身管壽命,纏磨我們十年之久的“熱散”更與彈頭結構與材料有關。而95式普通彈的彈頭在以上幾個方面都存在著不少問題。所以這次恢復生產不能簡單地恢復,要補一次設計課。87式普通彈設計時我們都沒有經驗,現在經過30年時間,要珍惜這一段經歷,能補的都盡力補。另外,火工品也要講究,95式步槍研制時,發(fā)現還在用大底火(俄羅斯1908年彈用底火),為了以后的步槍提高推彈進膛的安全性,改為小底火,95改步槍研制中為什么又改為大底火?這次恢復生產中還得斟酌。
記者:一個彈頭牽涉這么多內容,差不多在搞新彈。朵:這是補救和完善,穩(wěn)定彈的性能不能嫌麻煩。現在就差發(fā)射藥了,到了發(fā)射藥專家顯神通的時候。一個月前我和彈藥廠的趙總有過討論,我們也形成了一個共識,發(fā)射藥的性能也有好多種,穩(wěn)定性是它壓倒一切的性能。穩(wěn)定性的內涵有兩層。第一層是生產線上提供的彈道參數要穩(wěn)定,并控制在一定公差內;第二層是裝箱入庫后長期存儲的穩(wěn)定。我們面前是5.8毫米口徑系列的彈,步槍每發(fā)射一發(fā)彈,耗能0.43千卡,還有5.45毫米口徑系列的藥,步槍每發(fā)射一發(fā)彈,耗能0.334千卡。兩種口徑每發(fā)射一發(fā)彈耗能差別很大,5.45毫米口徑的藥偏弱,對接的時候能量差能否調整過來要費一番功夫。
記者:您該說說槍了,95式槍的可靠性我們知道了,其它性能呢?
朵:上個世紀80年代輕武器論證所聚集著一批學術型精英,論證水平處于巔峰。1989年論證組拋出中國未來步槍應該發(fā)展無托結構的報告,不久,軍委批準了這個報告,便在全行業(yè)招標。論證者從各種跡象意識到,步兵作戰(zhàn)已在快速轉型,真所謂“春來鴨先知”?,F代步槍早已連發(fā)為主,戰(zhàn)斗雙方無戰(zhàn)線可依,步兵運動逐漸依托戰(zhàn)車,臥姿為主的射擊逐漸被立跪姿射擊代替,步槍的綜合性能也已大幅提高。80年代末,北約集團在阿伯汀靶場,對7個新式步槍做過一次選型(ACR計劃)。射距從離目標500米處開始,射手處于行軍狀態(tài)(行軍負荷約35千克),每向目標快速運動100米,就要變換射擊姿勢,這時目標隨機顯現,不超過5秒,在離目標100米以內時,全為立姿射擊。最后統(tǒng)計各槍的綜合成績。這個選型方案像是模擬步槍的未來作戰(zhàn)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無托槍顯然有幾個明顯優(yōu)勢:無托槍是直托結構連發(fā)射擊精度高;無托槍的重心在握把附近可單手舉槍;無托槍短,車上用槍方便。總的認識是論證很前瞻。我們做了全力配合。
記者:95式槍裝備近20年,反映怎樣?
朵:從1935年起中國的士兵一直使用彎托步槍,一直是臥姿射擊,現在配上以立姿跪姿射擊為主的直托槍很不適應,有人做了結論,“無托槍在中國水土不服”,誠然,這已影響深遠——“看來中國還是有托好”。面對這祖孫三代人的習慣,我突感力不從心。作戰(zhàn)環(huán)境變了,習慣也需要改變。
記:衷心感謝您接受本刊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