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婷, 張敏, 王振輝(西安翻譯學院 工程技術學院,西安 710105)
“互聯(lián)網+”背景下翻轉課堂模式教學實踐研究
王靜婷, 張敏, 王振輝
(西安翻譯學院 工程技術學院,西安 710105)
“互聯(lián)網+教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理念的不斷創(chuàng)新,極大地推動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理論上的延拓和實踐中的推廣。在分析了“互聯(lián)網+”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和當前時代特點的基礎上,以“Oracle數(shù)據(jù)庫”課程為例,構建了本土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谠撃P?,詳細設計了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設計方案并予以實施。實踐證明,“互聯(lián)網+”背景下翻轉課堂的開展能夠明顯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興趣、增加課堂上的師生和生生互動,最終使得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互聯(lián)網+; 翻轉課堂; Oracle數(shù)據(jù)庫; 教學模式; 教學實踐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novation of ideas on “Internet + Education” hav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s and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by taking the course of "Oracle Database" as an example,and designs and implements the teaching scheme with three parts: before the class, in the class, and after class.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has a great effect on improving both of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 and interest, and it can initiate teacher-learner and learner-learner interactions in the classroom. Finally,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Keywords: Internet +; flipped classroom; Oracle database;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practice
隨著“互聯(lián)網+”概念的提出,“互聯(lián)網+教育”的探索模式已經成為研究知識信息化的新途徑,為我國的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血液。其最終目的并不是實現(xiàn)教育的數(shù)字化和信息化,而是從互聯(lián)網應用的角度來啟發(fā)教育教學思維,使得教育適應并推動當下的互聯(lián)網大環(huán)境。在此背景下,不斷涌現(xiàn)出慕課、微課、云課堂等以“互聯(lián)網+教育”技術平臺為支持的新型教學模式,強化了教育資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學質量。從教學方式的結構組成來看,這些新型教學模式僅僅是翻轉課堂的一種實現(xiàn)形式而已,因此,本質上的教學模式改革最終還是需要從翻轉課堂本身入手。
“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相對。傳統(tǒng)課堂模式往往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扮演講授者,學生作為被動接受者的角色[1];而翻轉課堂卻顛覆了這種模式,它要求學生必須在課前參與學習,提前觀看教師上傳網絡的視頻或其它學習材料,而課堂時間則與學生進行互動,參與學生的學習實踐與討論,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2]。從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教學階段來區(qū)分的話,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的課堂講授是知識傳授過程,學生做課后作業(yè)則是知識內化過程;而翻轉課堂的知識傳授是在課前的預習和課中的互動完成的,知識內化是在課中的討論與課后的鞏固完成的。
翻轉課堂教學在國外某些地區(qū)已有幾年的開展經驗,相對比較成熟,并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型。翻轉課堂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于2005年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阿拉帕霍高中和林地公園高中,經過幾年的實施,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3]。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大學和昆士蘭州立高中,圍繞著“什么是翻轉課堂”、“為什么要采用這種形式”、“如何開始使用”等問題做了系統(tǒng)研究。國內對翻轉課堂的引進相對較晚,仍處于起步階段[4]。重慶聚奎中學是我國最早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學校,他們提出的“課前四步驟,課中五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方案結合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在課程的改革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我國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啟動了云計算環(huán)境下的“翻轉課堂”實驗,經過一年的探索,該集團提煉出了 “三步五環(huán)節(jié)”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傮w來看,國內翻轉課堂多集中在中小學校教學的探討,涉及高校教學的應用研究較少。
當前“互聯(lián)網+教育”背景下,新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有以下時代特點:(1)以人為本?!盎ヂ?lián)網+教育”背景下的翻轉課堂需要更加關注學生自身的個性需求,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方案,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2)對教師的要求挑戰(zhàn)化?!盎ヂ?lián)網+教育”推動下的翻轉課堂中,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互聯(lián)網將發(fā)揮其信息提供的強大作用,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
目前,“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領域,而就民辦高校而言,如何利用現(xiàn)有資源,將翻轉課堂應用到本土化“Oracle數(shù)據(jù)庫”課程教學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具有深遠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空間。
“Oracle數(shù)據(jù)庫”課程是民辦高校軟件工程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實踐操作性較強,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該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缺乏自主思考
目前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主動與被動的關系根深蒂固,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導致學生學習思維的依賴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課堂缺乏互動,學生學習興趣匱乏
“Oracle數(shù)據(jù)庫”課程在傳統(tǒng)授課過程中教學方法陳舊,不能充分利用當下的互聯(lián)網優(yōu)勢,教師的講授很難與學生產生互動,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匱乏,學習積極性不高。
(3)講授過程“一刀切”,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Oracle數(shù)據(jù)庫”課程在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組織中采用統(tǒng)一的、“一刀切”模式,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得不到滿足,無法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不佳。
(4)考核方式單一,無法有效反映學生的動手能力
“Oracle數(shù)據(jù)庫”課程考核采用紙質閉卷形式,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也無法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無法對教學效果提供正確的反饋,不利于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
2.1 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構建
結合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及學生的自身特點,充分利用當下的互聯(lián)網技術優(yōu)勢,構建適合本土化課程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該模型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部分,具體實施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圖
課前,教師首先分析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然后,按照課前學習任務將相關學習資料上傳到百度云盤,供學生課前學習[6];學生借助媒介手段下載相關資料并完成課前任務,初步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之后,學生將課前任務結果發(fā)送到教師郵箱;最后,教師對學生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給予評價,并按比例計入平時成績。
課中,教師首先針對學生在課前提交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然后,對學生在課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回答,通過現(xiàn)場講授和對具體案例的操作使學生對疑點加深認識和理解;之后,總結歸納出具有代表性的難點問題給予講解,并酌情加入到課中任務去。然后,教師布置課中任務,可結合案例分析、任務協(xié)作和實踐操作等形式進行小組討論,使學生最大化的吸收和內化知識。最后,各小組組長總結性發(fā)言,教師對討論的過程進行梳理和總結,并對各小組的表現(xiàn)給出評價,按比例計入平時成績。
課后,學生首先對課前和課中所學內容進行復習,反思總結、查漏補缺,并在相關平臺進行發(fā)帖討論,使所學內容得到鞏固提升;其次,教師安排拓展任務,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延伸;最后,教師將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整理并撰寫點評,通過交流平臺與學生分享,并對各人的表現(xiàn)給出評價,按比例記入平時成績。
與傳統(tǒng)講授式課堂教學相比,該翻轉課堂教學模型雖然從表面上看是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但由于布置的學習任務、上傳的教學資料、拓展任務等都有著較高的通用性,教師可以選擇使用他人開發(fā)的學習資源包,自己只需要將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學生的學習進展和課堂指導、交流等工作上,因此,教師的實際工作量并未顯著增加,并且在反復應用中減少了教師的通用勞動負荷。
2.2 翻轉課堂在“Oracle數(shù)據(jù)庫”課程中的教學實踐
“Oracle數(shù)據(jù)庫”是民辦院校專業(yè)必修課,實踐操作性較強。本課程結合實際案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使學生掌握Oracle數(shù)據(jù)庫在開發(fā)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中應具備的基礎知識。
下面以“Oracle數(shù)據(jù)庫”課程中的“編輯數(shù)據(jù)”內容為例,具體介紹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具體操作流程。
2.2.1 課前的教學設計
分析“Oracle數(shù)據(jù)庫”課程中的“編輯數(shù)據(jù)”內容的教學內容,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理解插入、修改和刪除數(shù)據(jù)的SQL語法結構,同時,能夠向已存在表中編輯數(shù)據(jù)。由此,安排相應的課前學習任務:insert插入語句、update修改語句、delete和truncate刪除語句的訓練,如表1所示。
表1 課前學習任務
并將相關課前資料(例如,PPT和微視頻等)上傳到百度云盤,供學生課前學習。學生根據(jù)布置的學習任務通過“Oracle數(shù)據(jù)庫”進行實際操作,并將學習任務的運行結果提交到教師郵箱。最后,通過學生提交的任務完成情況,教師給予相應評價,并記入學生平時成績,具體評價依據(jù)見下表2所示。
表2 課前評價依據(jù)
2.2.2 課中的教學設計
教師首先總結課前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然后,教師布置課中任務:insert嵌套select語句、update嵌套select語句、delete刪除并回滾記錄,如表3所示。
表3 課中學習任務
可結合實踐操作進行小組討論,分析:①在insert和update語句中嵌套select與否的區(qū)別;②delete和truncate語句在刪除記錄中的區(qū)別及如何進行回滾操作。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旁聽各個小組的討論,也可針對個人進行問答,并實施指導。最后,各小組組長就課中任務進行總結性發(fā)言,教師對整個過程進行梳理和總結,并對各小組的表現(xiàn)給出評價,也可鼓勵學生參與互評,按比例記入平時成績,具體評價依據(jù),如表4所示。
表4 課中評價依據(jù)
2.3.3 課后的教學設計
首先,學生對數(shù)據(jù)的插入、修改和刪除語句進行復習、鞏固并總結反思,鼓勵學生在QQ或“微信課程班級”群里發(fā)表本次內容的討論,教師也可參與討論并回答相應問題。其次,教師將上傳課后學習任務,如表5所示。
表5 課后學習任務
到百度云盤,學生完成后將結果發(fā)送至教師郵箱。最后,教師對各人的結果進行整理并撰寫點評,通過QQ或“微信課程班級”群與學生分享,并對各人的表現(xiàn)給出評價,按比例記入平時成績。
3.1 調查問卷分析
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完成“Oracle數(shù)據(jù)庫”教學任務后,我們向實驗班的20位同學發(fā)放了調查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多數(shù)學生認為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使得師生的互動交流有了明顯的增多,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習效果;但也有部分同學指出小組討論過程中,個別同學并沒有參與其中,不利于小組團體工作的完成。意見反饋中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首先,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課程安排,提前上傳學習資料,方便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第二,希望能夠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優(yōu)勢,結合慕課、微課、云課程等優(yōu)秀平臺的資源進行學習與討論。
3.2 考試成績對比
盡管翻轉課堂中加大了平時成績的比例,但這僅僅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最終還是能從考試成績中得到體現(xiàn)。因此,將2016年實驗班的基于翻轉課堂的“Oracle數(shù)據(jù)庫”課程成績與2014年、2015年的傳統(tǒng)課堂的“Oracle數(shù)據(jù)庫”課程按名次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其成績曲線如圖2、圖3所示。
圖2 成績曲線對比圖
由圖3可知,2016年,基于翻轉課堂的 “Oracle數(shù)據(jù)庫”課程平均成績?yōu)?3.15分,2014年和2015年傳統(tǒng)課堂的課程平均成績分別為:79.00分和80.20分。就平均成績而言,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明顯高于傳統(tǒng)課堂。同時,翻轉課堂中得分為80分-90分的比率明顯高于傳統(tǒng)課堂,學習成績有了明顯進步。
“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翻轉課堂模式在“Oracle數(shù)據(jù)庫”課程中的實踐證明,翻轉課堂只是在教學組織形式上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并不是取而代之。通過一年在實驗班實踐教學,證明翻轉課堂取得了初步成效:對教師而言,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高了他們的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同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僅有助于本系本課程繼續(xù)開展翻轉課堂教學,也有助于本系乃至全校其它課程翻轉課堂教學的開展。對學生而言,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增加了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一年的教學實踐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尤其在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具體表現(xiàn)形式如下:
(1)課堂管理。翻轉課堂以學生小組作為單位進行自由討論和實踐操作,表現(xiàn)形式不如傳統(tǒng)課堂那樣井然有序,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防止部分學生散漫思想的滋生。
(2)課時安排。一般院?!癘racle數(shù)據(jù)庫”程課時為64學時,理論與上機課時比例不協(xié)調,可以適當增加上機操作課時,同時將整體課程增加至96學時,以保證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推動。
(3)學生問題。以翻轉課堂形式進行教學需要學生迅速的接受新知識并做出反應,學生需要較長時間才適應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學習適應性方面有待提高;其次,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更加需要學生自我監(jiān)督進行課前觀看微視頻,并完成各階段的教學任務。
“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還處在初步研究階段,相關的具體實施問題還需要我們深入的研究與實踐。
[1] 崔艷輝, 王軼. 翻轉課堂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 2014(11):116-121.
[2] 曾明星, 周清平, 蔡國民等. 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15(4):102-108.
[3] 張躍國, 張渝江. 透視“翻轉課堂”[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12(3): 9-10.
[4] 張渝江. 翻轉課堂變革[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118-121.
[5] 何世忠. 科技改變課中文化塑魂教育:重慶市聚奎中學以“翻轉課堂”為突破口推動學校整體改革的行與思[J]. 今日教育, 2013(10):15-17.
[6] 王靜婷. 基于信息技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3):138-139.
ResearchonTeachingPracticeofFlippedClassroomModelundertheBackgroundof“Internet+”
Wang Jingting, Zhang min, Wang Zhenhui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Xi’an Fanyi University, Xi’an 710105, China)
G642
A
2017.05.31)
西安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16XF13);校級教改項目(J16A04);西安翻譯學院校級質量工程項目(Z1209)
王靜婷(1983-),女,陽泉市,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轉課堂、慕課。 張 敏(1980-),女,赤峰,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計算思維、案例教學。 王振輝(1974-),男,北京通州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教學模式、數(shù)據(jù)庫技術。
1007-757X(2017)09-0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