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領導人在香港問題上的戰(zhàn)略遠見

      2017-09-30 19:04:46劉炳峰
      文史春秋 2017年7期
      關鍵詞:毛澤東香港

      劉炳峰

      據史料記載,早在大革命時期毛澤東曾兩次途經香港,后來便一直沒有踏上過這片土地。但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像關注著祖國每一片國土那樣,毛澤東始終關注香港、重視香港,很早就開始設想和謀劃香港的未來藍圖了,他關于香港問題的許多戰(zhàn)略性思考為后來順利實現(xiàn)香港回歸奠定了政策、政治和外交等多方面基礎。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回首過去,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代中國領導人都跟香港回歸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早在解放戰(zhàn)爭國共鏖戰(zhàn)正酣、中共執(zhí)政地位尚未確定之際,毛澤東就提出了“將來可按協(xié)商辦法”解決香港問題的戰(zhàn)略設想。

      香港問題是近代英國殖民主義者入侵的產物。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強迫清政府于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簽下《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1898年英國又趁列強在華劃分勢力范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個島嶼(后稱“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滿。

      通過上述3個條約,英國殖民者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的半個世紀時間里,先后侵占了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從那時起,歷屆中國政府對這3個不平等條約從未明確承認過。期間,國民政府曾經做過幾次努力,企圖收復失地,但也只是試圖廢除對九龍的租借,并未提出收回香港主權的要求……然而,即使是這樣的要求與努力,也終因“弱國無外交”和連年的軍閥混戰(zhàn)等原因而未果。

      1945年8月,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后,國民政府又提出在香港接受日本投降的要求,想趁機收復香港。但因英方提出了同樣要求,美國站在英國一邊,而使英國重新獲得了對香港的統(tǒng)治權。不久,蔣介石挑起了國共內戰(zhàn),開始忙于“國內戡亂”,于是便無暇顧及香港這塊彈丸之地了。

      可就在這時候,住在延安窯洞指揮著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毛澤東,卻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香港,并提出了將來中共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思路和看法。1946年12月9日,毛澤東在與西方記者哈默、羅德里克等人的會談中,專門談到香港問題。毛澤東說過,對香港,“我們現(xiàn)在不提出立即歸還的要求。中國那么大,許多地方都沒有管理好,先急于要這塊小地方干嗎?將來可按協(xié)商辦法解決?!?/p>

      這是深謀遠慮的毛澤東在黨內第一次發(fā)表對于香港問題的處理意見,看似寥寥數語,但卻包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充分尊重香港地區(qū)的歷史與現(xiàn)狀,最終將以協(xié)商、和平的方式解決香港問題的思路與設想。它是毛澤東在其豐富的閱歷、淵博的學識和超凡的洞察力基礎上,經過深入思考、縝密分析而作出的一個符合客觀實際的正確結論。不僅為中共其他領導人闡述黨的對港政策確立了總基調,也為建國后我們黨處理香港問題提供了基本依據。

      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向全黨發(fā)出了由周恩來起草、經毛澤東親筆修改過的《關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指出:“在原則上,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必須取消,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必須實現(xiàn),這種立場是堅定不移的。但是,在執(zhí)行步驟上,則應按問題的性質及情況,分別處理。凡問題對于中國人民有利而又可能解決者,應提出解決;其尚不可能解決者,則應暫緩解決。凡問題對于無害或無大害者,即使易于解決,也不必忙于解決。凡問題尚未研究清楚或解決時機尚未成熟者,更不可急于去解決。總之,在外交工作方面,我們對原則性和靈活性掌握得很恰當,方能站穩(wěn)腳跟,靈活機動?!边@一指示,盡管并非直接談香港問題,但卻為日后解決香港問題提供了指導方針,即香港問題是帝國主義的“特權”之一,必須取消,但它又屬于“解決時機尚未成熟者”,因此“不可急于去解決”。這與毛澤東于1946年表達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可以看作是毛澤東有關思想的一個規(guī)范性表達。

      全國解放前夕,解放軍兵臨香港城下,毛澤東權衡利弊,最后作出“暫不收回,維持現(xiàn)狀”及“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決定。

      1949年10月,人民解放軍進軍廣東,兵鋒直逼深圳界河畔。此時生活在對岸的香港人民惶惶不安,先期逃到那里的國民黨大小官員和工商階層也都紛紛開始作逃離準備,英國朝野上下更是大驚失色。然而,正當收復香港在軍事上易如反掌之時,毛澤東思忖再三,最終作出了“暫不收回,維持現(xiàn)狀”的決定,于是解放軍的腳步停止了……

      毛澤東此時沒有下令一鼓作氣拿下香港,絕不是害怕港內駐扎的萬余名英軍,而是有著更為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

      早在1949年初國共勝敗大局初定時,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與斯大林代表米高揚的談話中就曾指出:“中國還有一半的領土尚未解放。大陸上的事情比較好辦,把軍隊開去就行了,海島上的事情就比較復雜,需要采取另一種較靈活的方式去解決,或者采用和平過渡的方式,這就要花較多時間了。在這種情況下,急于解決香港、澳門問題沒有多大意義。相反,恐怕利用這兩地特別是香港的原來地位,對我們發(fā)展海外關系、進出口貿易更為有利些?!笨梢?,暫不收回香港并非是毛澤東的一時動議,而是事先經過了充分醞釀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有著更為深遠的戰(zhàn)略考慮。

      在毛澤東看來,暫不收回香港可以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我新生政權的全面封鎖,使香港成為中國走向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時把香港留在英國手里,還可以分化瓦解西方反華勢力集團,使英國不能也不敢對美國的對華政策跟得太緊。此后不久,周恩來的一次講話可以看作是對毛澤東這一決策的感悟與詮釋。周恩來說:“香港是大英帝國在遠東政治經濟勢力范圍里的象征。在這個范圍里,英國和美國存在著矛盾和斗爭。因此,在對華政策上英美也有極大的分歧和矛盾。美國要蠶食英國在遠東的政治經濟勢力范圍,英國要力保大英帝國的余輝。那么保住香港、維持對中國的外交關系,就成了英國在遠東的戰(zhàn)略要點。所以,可以這樣說,當時我們把香港留在英國人手里比收回好,也比落入美國人手上好。香港留在英國人手上,我們反而主動,我們抓住了英國人的一條辮子,我們就拉住了英國,使它不能也不敢對美國的對華政策和遠東戰(zhàn)略部署跟得太緊,靠得太近。這樣,我們就可以擴大和利用英美在遠東問題上對華政策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對我們大有好處,大有用處。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開展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支持我們的反美斗爭,支持我們的國內建設?!眅ndprint

      同時,暫不收回香港還可充分利用香港的經濟地位,在當時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經濟制裁與封鎖的情況下,使香港成為我國對外經濟交流的轉運港。周恩來解釋道:“香港是我們通往東南亞、亞非拉和西方世界的窗口。它將是我們的瞭望臺、氣象站和橋頭堡?!薄斑@個地方大有可為”“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香港可以作為我們同國外進行經濟聯(lián)系的基地,可以通過它吸收外資,爭取外匯?!庇纱丝梢?,毛澤東對香港提出的“暫不收回,維持現(xiàn)狀”政策,有著長遠的戰(zhàn)略利益考量,它是新中國對外整體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而又特殊的組成部分。

      后來,國際上有些共產黨組織,對毛澤東在香港問題上采取的上述政策,感到不甚理解。有的甚至還發(fā)表聲明,指責中國對帝國主義的態(tài)度過于軟弱,批評中國“竟然容許殖民地存在”。對此,毛澤東作了明確的解釋和回應,他說:“至于香港,英國沒有多少軍事力量,我們要占領是可以的。但過去有條約關系,小部分是割讓的,大部分是租借的,租期是99年,還有34年才滿期。這是特殊情況,我們暫時不準備動它。香港是通商要道,如果我們現(xiàn)在就控制它,對世界貿易、對我們同世界的貿易關系都不利?!泵珴蓶|又說,“我們不動它并不是永遠不動它,英國現(xiàn)在安心,將來會不安心的”。到了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在總結過去10年對港工作的經驗教訓時,又結合新的形勢,提出了“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港澳工作總方針,即暫時不考慮收回香港,但應充分利用香港的地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外交戰(zhàn)略以及對臺工作服務。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還多次發(fā)表聲明,重申香港是中國領土,中國政府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的3個不平等條約,主張對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在條件成熟時,經過談判和平解決。

      應該說,我國當時奉行的香港政策總體是成功的。正是因為有了毛澤東這樣的戰(zhàn)略決策,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不久,英國才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第一個承認了新中國,并與新中國通過談判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也正因為有了毛澤東這樣的戰(zhàn)略決策,因此當西方國家跟隨美國對中國實施封鎖禁運時,中國才能夠通過香港這一特殊渠道,進口石油、化工等重要戰(zhàn)略物資。而到中蘇關系破裂,中國在陸上的進出口通道完全被封閉之時,香港更幾乎成了中國與外部世界聯(lián)系的唯一通道。應該說,在此期間,香港不僅對祖國內地的經濟建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樣,它本身也因背靠祖國而獲得快速發(fā)展,并很快成長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文革”期間,面對國內“收回香港”的呼聲和島內激烈的反英活動,毛澤東下令禁止暴力行為,維持對港物資供應,保持了香港的繁榮穩(wěn)定。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共中央主席、國家主席毛澤東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目的出發(fā),曾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針對香港的新政策。1957年,毛澤東強調:“香港不同于大陸”,對香港應采取特殊政策。

      毛澤東的有關思想,后來集中體現(xiàn)在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于1957年4月28日在上海工商界人士座談會上發(fā)表的《關于香港問題》的講話中。歸納起來,可概括為三項原則:第一,香港不同于大陸,要按資本主義制度辦事。這一原則,確定了我黨關于香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的方針。第二,香港可以作為我國同國外進行經濟聯(lián)系的基地,可通過它吸收外資,爭取外匯。這一原則,確定了我黨關于一定要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地位,保持其繁榮和穩(wěn)定的方針。第三,把香港企業(yè)家當作朋友,要同他們進行合作。這一原則,實際上確定了團結包括香港資產階級在內的廣大香港人,實行長期合作的方針。這其實也為后來的“港人治港”政策打下了基礎。

      1959年,毛澤東針對黨內少數人的急躁情緒,再次提出:“香港還是暫時不收回好,我們不急,目前對我們還有用處?!蓖?,他在會見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時再次強調:“我們不談香港問題?!毖酝庵?,還是要繼續(xù)維持目前香港的地位不變。

      進入20世紀60年代,為切實落實毛澤東關于“維持香港現(xiàn)狀不變、保持香港繁榮穩(wěn)定”的精神,中共一方面對香港實行有別于內地的特殊政策,尊重香港的資本主義現(xiàn)實外:另一方面還在周恩來的親自指導和關懷下,以十分優(yōu)惠的價格大量供應香港人民各種生活必需品等。即使在那段中國經濟異常困難時期,這種供應仍然沒有間斷。

      1962年,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下,我國外貿部和鐵道部為適應供應港澳鮮活商品“優(yōu)質、適量、均衡、應時”的要求,開通了編號為751、753及755的三趟快車,分別自上海、鄭州、武漢三地始發(fā),每日滿載供港鮮活商品,經深圳運抵香港。此前,內地輸港鮮活商品靠零散貨物列車運送,運載時間長、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多、線路不固定、設施不配套,因此沿途活畜禽死亡率高,鮮果時蔬腐爛多?!叭丝燔嚒遍_行后,鐵路部門制訂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如“一保(保車源)三優(yōu)先(優(yōu)先配車、優(yōu)先裝貨、優(yōu)先掛運)”,除了中途加水外沿途一律不停。因此,“三趟快車”的開行擴展了對港澳市場的供應范圍。由此,內地除西藏、寧夏以外的其他省、市、自治區(qū),共同擔負起對港澳鮮活冷凍商品的供應任務,標志著對港澳供應“舉國體制”的最終形成。

      同時,從1962年秋至1963年夏,香港地區(qū)出現(xiàn)了嚴重缺水局面。為解決香港人的吃水問題,廣東除允許香港派船只到珠江口免費取用淡水外,還同意由深圳水庫增加供水317萬立方米,并決定興建“東深供水工程”,從東江引水供給香港。這項工程1965年完工后,基本上解決了香港人吃水、用水難問題。

      另外,在此期間,隨著20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經濟的騰飛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港市民對生活日用消費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比如,過去每當鮮活商品供應不足時,一般市民多以干貨和臘味作替代品,但后來卻難以滿足一般市民的需求了。而此時廣東提供香港市場農副產品的珠三角地區(qū),自然條件幾乎與港澳一致。因此,每當香港有自然災害發(fā)生,珠三角的相關產品也同時因災而減產。在這種情況下,內地對港澳市場的供應便成為交通(特別是鐵路)、商業(yè)(供銷合作社)、糧食、氣象、農林、水利等各部門共同參與的系統(tǒng)工程。endprint

      中國內地對香港地區(qū)穩(wěn)定的貨源供應,事關每個普通香港民眾的生活質量。這項工作做得好,有利于爭取民心民意,增強港人對祖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認同感,加強內地與港澳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也為日后港澳順利回歸準備了條件。

      1966年“文革”爆發(fā)后,內地對港澳的日用品供應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與沖擊。1967年6月3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除了有些嚴厲的措辭外,還有一句令港英政府膽顫心驚的話:“香港的愛國者要組織起來,準備偉大祖國一旦發(fā)出號召,粉碎英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庇谑?,在8月21日北京舉行的群眾集會上,就有人喊出了“收回香港”的口號。22日,一些狂熱的“紅衛(wèi)兵”放火焚燒了英國駐華代辦處。中英關系降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低點。但是,即使在這種狂熱的氛圍下,毛澤東、周恩來在香港問題上的態(tài)度仍然是極其理智和冷靜的。

      1966年10月,周恩來針對“文革”波及香港的問題指出,在香港搞“文化大革命”并不意味著要解放香港,香港搞“文化大革命”必須是和平的。對于島內的抗議活動,周恩來堅決予以限制。當時有人提出要運送400名訓練有素的內地“紅衛(wèi)兵”,和港內“紅衛(wèi)兵”一起開展反英活動,也被周恩來堅決拒絕了。周恩來的這些做法是與毛澤東當時的態(tài)度完全一致的。

      但是,直到1967年9月初,毛澤東直接下令“禁止香港暴力斗爭”后,香港左翼勢力才接到國內指示,鳴金收兵,島內反英活動開始明顯減少。到1967年底時,香港事態(tài)基本恢復正常。但即使是在這種混亂形勢下,由內地供應到香港的水、食物、原料等未曾間斷,并沒受到任何影響。

      因此,當時就有國外學者發(fā)表評論,稱:“香港就是這么奇怪的城市,信仰社會主義的中央政府支援它繁榮”,“北京提供了戰(zhàn)后幾十年香港社會穩(wěn)定的客觀條件,也給予了投資者充分的信心……實際上,香港戰(zhàn)后幾十年的‘繁榮與穩(wěn)定環(huán)境,是北京營造的。”其實,更確切地說,當時的北京之所以能夠在香港“營造”出這樣的環(huán)境,主要還是因為當時中國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協(xié)商解決”的正確決策的結果。

      20世紀70年代,毛澤東會見英國首相希思時談到香港問題,達成了“1997年雙方平穩(wěn)交接”的意向。并將此重任交給了鄧小平。

      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隨著中美關系的緩和與建交,中英關系也日臻密切起來。不久,隨著中國國際環(huán)境的改善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加之香港新界“租約”期滿的日趨臨近,我國在繼續(xù)堅持對香港既定方針不變的前提下,開始明確提出“解決香港主權”的問題。也就在此前后,聯(lián)合國曾一度把香港、澳門列入《反殖民議宣言》所使用的“殖民地地區(qū)名單”中。這意味著,港澳很可能會在國際社會的干預下,或走向獨立,或“國際共管”,這種情況是毛澤東和新中國政府所絕對不能容忍的。

      因此,1972年3月8日,中國駐聯(lián)合國代表黃華致函聯(lián)合國非殖民地化特別委員會主席,指出:“香港、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占領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于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于通常所謂‘殖民化范疇。因此,不應列入《反殖民主義宣言》中適用的殖民地地區(qū)的名單之內?!蓖?1月8日,第二十七屆“聯(lián)大”通過決議,批準了非殖民化委員會的報告,確認中國對香港、澳門的立場和要求,排除了其他國家(包括聯(lián)合國)參與解決港澳問題的可能性,避免了港澳問題的復雜化。

      在這種情況下,1974年5月25日,毛澤東在北京會見了來訪的英國保守黨領袖、政府首相愛德華·希思。在會談中,毛澤東自然談到香港問題。周恩來、鄧小平等當時都在現(xiàn)場。據希思事后回憶:“……毛主席又對我說,‘我們只剩下最后一個問題,那就是1997年我們要收回香港了?!毕K籍敿创碛鞒霰WC:“1997年香港會有一個平穩(wěn)的交接。”毛澤東回答:“我也是這樣想的。不過到那時,我們(他指了周恩來)就不在了?!苯又珴蓶|又指了身邊已70歲的鄧小平,說:“具體事情由他們‘年青人去辦吧!”

      兩天后,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周恩來、鄧小平又同希思就有關問題進行了具體會談……當希思離開北京準備回國時,毛澤東見到他,半幽默半調侃地說:“1997年到香港看回歸??!”周恩來也微微一笑:“我們都要來!”可事實上,希思卻成了當時在場的雙方領袖人物中經歷香港回歸的唯一見證人。

      由毛澤東在20世紀50年代率先提出,后經周恩來歸納總結的“一綱四目”,為日后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進入到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這時,隨著新界“租借期限”的越發(fā)臨近,解決香港問題的時間更加迫切,時機也更為成熟了。于是,中國政府向英國政府提出,希望雙方就香港回歸問題展開談判。在此情況下,英國政府也表示希望與中國商談1997年后香港的安排問題。中英香港問題的談判開始提上議事日程……

      在之后的談判和協(xié)商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繼承毛澤東、周恩來處理香港問題的思想和思路,本著尊重歷史、尊重現(xiàn)實、實事求是、照顧各方利益的原則,提出了“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構想。后來,按照中英雙方簽署的關于香港問題的《中英聯(lián)合聲明》,于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舉行了政權交接儀式。1997年7月1日零點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在香港升起。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發(fā)表講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正式成立。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以法律形式將“一國兩制”固定了下來。

      需要指出的是:“一國兩制”的構想,是對毛澤東、周恩來解決港澳臺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為了解決臺灣問題,針對美國對中國內政的干涉,發(fā)表了一系列有關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思想、設想和意見。20世紀50年代初,周恩來將這些思想意見加以歸納和總結,并稱之為“一綱四目”。

      “一綱”就是臺灣必須統(tǒng)一于中國:“四目”則是:(1)臺灣統(tǒng)一于中國,除外交必須統(tǒng)一于中央外,臺灣之軍政大權、人事安排悉委于蔣介石;(2)臺灣所有軍政及經濟建設經費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撥付;(3)臺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一俟條件成熟并征得蔣之同意后進行;(4)互約不派特務,不做破壞對方團結之事。

      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國兩制”的構想,其內容是與毛澤東、周恩來提出的“一綱四目”主張十分相似的,不難看出二者之間的借鑒和演進關系。

      就這樣,隨著香港回歸及香港特區(qū)第一位行政長官的產生,以及香港特區(qū)臨時立法會的成立,香港的民主發(fā)展揭開了新的一頁。從此,香港進入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時期……endprint

      猜你喜歡
      毛澤東香港
      抗美援朝,毛澤東立國之戰(zhàn)
      1949,毛澤東點將
      劉文西筆下的毛澤東
      繁華背后,是一個念舊的香港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4
      香港之旅
      軍事文摘(2017年24期)2018-01-19 03:36:28
      錄毛澤東詞一首(草書)
      陽光(2017年7期)2017-07-18 18:58:59
      展與拍
      收藏與投資(2017年6期)2017-05-30 11:30:13
      我們應該向香港學什么---參加香港工商業(yè)研討班感想
      民族大家庭(2016年5期)2016-03-20 14:52:43
      香港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37:23
      毛澤東唯一簽名的書
      来凤县| 阜新市| 桃江县| 精河县| 米脂县| 元阳县| 武乡县| 宣汉县| 岳普湖县| 辽源市| 鹰潭市| 永顺县| 庐江县| 嵊州市| 银川市| 宾川县| 纳雍县| 靖安县| 德江县| 抚远县| 浠水县| 灵川县| 柞水县| 阿拉善左旗| 阳朔县| 孝昌县| 冷水江市| 青阳县| 高安市| 定远县| 九台市| 合山市| 宁阳县| 海阳市| 长春市| 武城县| 新疆| 图片| 灵宝市| 墨竹工卡县| 仲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