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穎杰 徐藝裴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戶外環(huán)境的要求也日益增高。無論是居住綠地還是公園游賞綠地,園林景觀設計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休閑都有直接的影響。植物作為園林設計的要素之一,其在空間的營造方面占據(jù)主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討了園林植物景觀營造空間的方法,以用來為園林空間設計提供參考。
一、園林植物空間概述
園林空間通常由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諸多要素所構成的大小不同、景象各異的多種形式的空間組合。也是由各種可供觀賞或經(jīng)濟實用價值的植物通過藝術造景的手法,適當配合其他造園要素而構成的空間組織。
建筑園林城市規(guī)劃中,定義園林植物空間為“園林中以植物為主體,經(jīng)過藝術布局,組成適應園林功能要求和優(yōu)美植物景觀的空間環(huán)境。根據(jù)地形、地貌條件,利用植物進行空間劃分,創(chuàng)造出某一景觀或特殊的環(huán)境氣氛。
植物空間是由地平面、頂平面和垂直分割面三個界面構成,三個界面單獨或共同構成各種不同的空間類型。
二、園林植物空間的構成
(一)地平面
地平面是人在空間中活動行為的載體面和發(fā)生面,人的大部分活動都是在底面之上發(fā)生和進行。正如凱文·林奇所說,“空間主要是由垂直的面限定的,但唯一的連續(xù)的面卻在腳下”。地平面需要承載人們的各種戶外活動,為滿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可以運用軟性素材和硬性鋪裝素材來進行地平面上功能布局的區(qū)分。
(二)垂直分隔面
垂直分隔面是由具有一定高度的植物構成的一個豎向的面,形成了明確的空間邊界和較強的圍合感,也是植物空間營造中最常出現(xiàn)的一種營造形式。在植物的選取時,可選擇分支點較低的小喬木進行列植。也常常用灌木進行修剪形成綠籬,整齊劃一效果,所形成的空間更具有強調(diào)性。再者,園林植物空間不是完全嚴實,其所形成空間具有虛實相間的特點,虛與實主要是通過植物的特性和種植上的疏密來體現(xiàn)。因為垂直空間具有一定的隔離作用,也常常用于區(qū)域的劃分。
(三)頂平面
頂平面是由植物的樹冠所形成一種覆蓋面。植物的樹冠類似一種傘狀,在人們的頭頂上方進行空間限制,將人的仰視視線限制在一定的區(qū)域內(nèi),包圍感強。樹冠在形成頂平面時,對園林綠地植物空間的限定受到園林綠地植物枝葉密度、分枝點高度、園林樹木的栽植形式以及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例如落葉植物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其所形成的空間圍合感不一樣,夏天植物樹葉茂盛,可實現(xiàn)有效的封閉效果;到了冬天,樹葉凋零,頂平面的構成因素只剩枝條,并不能有效遮擋視線,頂面空間限定弱化。還有利用攀援的紫藤和凌霄攀附在花架、拱門、木廊等上也可塑造覆蓋面。
三、園林植物景觀空間營造方法
(一)空間的分隔
在建筑領域中常常以建筑材料來進行功能空間的上的分隔,以區(qū)分不同功能的使用空間。園林中也常常借助植物進行空間分隔與布局,例如用大面積的草坪,也可作為一種限定空間的方式;在中國的古典自然式園林當中,植物的在空間上的圍合往往不受幾何圖形的限制,以“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原則,植物在空間的布局上往往隨意,力求一種自然美。在規(guī)則式園林中,植物常常被修剪成幾何形狀,所營造的空間簡潔明朗,在空間的限定上更加明顯。
(二)空間對比
在園林植物的設計過程當中,為了增加園林游賞的趣味性,常常會塑造不同的空間形態(tài),給游覽者形成豐富的空間體驗。對比手法的應用極為普遍,大小空間的對比,虛實對比都會給游園者一種截然反差的心理感受。例如在江南私家園林中,通常入口處會運用障景形成閉塞感的空間,緊隨障景其后,往往是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空間,空間的大小對比,在有限的造園基地上,小中見大,富有生氣。
(三)空間的滲透
園林植物營造的空間并不是嚴格限定的封閉空間,空間與空間之間是互相滲透穿插,結合植物的季相變化,園林中的空間也是不斷呈現(xiàn)動態(tài)變化,因此園林中的空間是動態(tài)的。在中國古典園林空間營造中,常用漏景、框景、夾景和借景等構景手法形成具有流動性的空間感,空間層次豐富。例如拙政園,園林中有較多的長廊,通過漏窗的手法,既增加了空間層次也產(chǎn)生步移景異的效果,也避免游覽者審美疲勞?,F(xiàn)代園林的設計中,可借鑒古人造園的方式,充分發(fā)揮植物的可塑性,營造豐富的空間序列,創(chuàng)造一定的藝術感染力。
四、結語
隨著現(xiàn)代園林景觀行業(yè)的發(fā)展,各種建筑材料的應用興起,園林中的空間營造方法越來越多樣化。但基于植物空間富有新意的空間營造還需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完善,結合當代人們對于室外空間使用的需求,充分了解植物的習性特性,營造新型園林植物空間。
(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