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英
【摘要】: 為了適應新課改精神,在化學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觀念,從重教轉向重學,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學習過程的探究,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興趣、問題、實驗和課外四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關健詞】: 課堂教學 興趣 問題 實驗 探究能力
中國分類號:G642.421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要改變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互相體驗的探究性學習。為了適應新課改精神,在化學教學中全面推進和落實素質教育,培養(yǎng)出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人才,我們在教學中設法轉變傳統(tǒng)觀念,逐漸把“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的體驗探究過程。下面根據(jù)我們在教學中的做法,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激發(fā)探究興趣,增強探究意識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
之者”?;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化學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是化學的靈魂。實驗一直陪伴在整個化學教學過程中,僅實驗插圖就有一百多幅。形象生動的新教科書以其“圖文并茂、設計新穎,以圖代文”的特點,首先贏得了學生的好感。而培養(yǎng)學生興趣應是從課堂抓起,化學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最好法寶,學生對每個實驗充滿好奇,信心百倍,想用自己的身心去親臨科學的境地,探尋科學世界的奧秘……因此就用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感。在上緒言課時,就設計多個魔術實驗:如:“空中取火”、“雞蛋游泳”、“魔棒點燈”、“燒不破的手帕” 等奇景,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使他們感受到學習化學的神奇魅力,并且對化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因為有了興趣才能有問題,有了問題才會產(chǎn)生探究。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chuàng)新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態(tài)度、提高學生科學能力的重要途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因此,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教學中,以精彩的實驗引入,抓住學生的心弦,促使學生情緒高漲,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探究中。如為什么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為什么汽油可以洗去油漬?為什么氫氧化鈉放置在空氣中質量會增加且變質呢?在學習濃硫酸的特性時,我引出幾年前清華大學一名學生“燒”狗熊的事件,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紛紛提出質疑和駁斥。那么濃硫酸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教學中及時啟發(fā)、引導,有針對的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探究,則會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讓三位學生分別拿一張白紙、一根木棍、一塊布,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濃硫酸分別滴在其上,然后舉起讓學生們觀察,學生們都看到:紙上先是出現(xiàn)黃色又變黑,而木棍則迅速變黑,布片逐漸變黑并出現(xiàn)小洞。從幾個實驗現(xiàn)象中能得出濃硫酸有什么作用呢?還有濃硫酸的稀釋,通過實驗操作同學們看到液滴暴沸的現(xiàn)象及劈劈啪啪的聲音,從而得出:稀釋濃硫酸時絕對不能將水直接倒入濃硫酸中。像這樣由學生自主操作、動手實踐、經(jīng)歷探索知識的過程,對知識的理解才能深化。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適時地引導學生自學、思考、分析問題中達到教學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所以在教學中應盡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給學生設疑機會,課本讓學生自己看,實驗讓學生親自做,問題讓學生提出來,思路讓學生先去想,疑難讓學生議一議。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意識。
三、重視化學實驗 提高探究能力
實驗是化學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fā)揮實驗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和實踐能力。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僅是學習活動的教育者,更應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得出結論。在實驗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親自動手或親身體驗,讓一節(jié)化學課成為學生的經(jīng)歷,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地狀況下牢記化學知識,不再讓化學課枯燥。同時,同學之間互相討論,互相交流,一起參與實驗,既增強了他們學習動力,也可以增強他們的團隊意識。
新教材中設置了許多“活動與探究”驗,這些實驗很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經(jīng)常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能夠拓寬化學實驗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教材下冊P49頁的“活動與探究”——自制酸堿指示劑。這節(jié)課的主題“自主、合作、探究”,課前將學生們分為各小組并布置,讓自找一些相關植物花朵及果皮。學生們興致很高,各小組紛紛獻計獻策,第二天帶來了好多的果實(蘋果、桔子、番茄等),還有各種果汁及飲料(雪碧、可樂、榮氏等)及各種新鮮植物的花瓣。興致極高的將這些果皮及花瓣等洗凈,并在研缽中非常認真的搗碎,加入適量的酒精(酒精與水的體積比為1:1)浸泡。然后將浸出液過濾,即可使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一起商討,如何達到最好的效果,如過濾時有些同學用手去擠,還有些同學用濾紙,還有些同學用多層紗布……確實絞盡腦汁、用心良苦。由于這個實驗是新教材上增設的,對教師來說也是一次嘗試,這樣與學生一起探究,共同體驗學習的樂趣與收獲。
還有很多的現(xiàn)象和結論,同學們自己就能從所得的實驗結論中即可確定哪種植物或花瓣可做酸堿指示劑。這樣的實驗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既能貼近生活,又能聯(lián)系實際,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四、利用課外空間 拓展探究能力
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但課外活動的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所以還應在課外活動中拓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比如,運用學過的化學知識制作有趣的小制作及家庭小實驗,既有知識性,科學性,又有趣味性,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我們曾做過:廚房中鹽面與堿面的化學鑒定、食用醋去除熱水瓶內水垢、葉脈書簽制作、自制汽水等。也可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及自制化學小報等,內容可以包括有趣的化學實驗簡介,化學家介紹,化學史發(fā)展成就和技術等。
總之,新的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處處體現(xiàn)“自主、合作與交流”。 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化學世界,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培養(yǎng)實驗探究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足的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