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許林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普遍的需求,也是文學(xué)藝術(shù)永恒的、普遍的主題。二千五百年前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其開篇第一章就大聲宣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 關(guān)雎》)不過,《詩經(jīng)》在相當長的歷史歲月中被奉作“經(jīng)”而失去了真面目,尤其是愛情詩篇多為“微言大義”所曲解,變成“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毛詩序》)的僵硬教條。直到宋代的朱熹,才睜開道學(xué)的眼睛正視實際:“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詩集傳序》)承認風詩多為民間創(chuàng)作的愛情詩。更進一步看,《詩經(jīng)》愛情詩的藝術(shù)魅力是無法遮蔽的,愈經(jīng)歷史風雨的洗禮,愈見其光彩奪目。因為,這些愛情詩產(chǎn)生于切切實實的生活之中,沒有虛偽,沒有矯飾,沒有忸怩作態(tài)。那些不知名的創(chuàng)作者,不是空泛地、單調(diào)地、模式化地表現(xiàn)愛情,而是懷著刻骨銘心的感受,或身歷其境,或耳聞目睹,音容笑貌、悲歡離合皆了然于心,脫口而出,活靈活現(xiàn)。所以,大凡人類愛情生活中的種種世情百態(tài)——歡樂、甜蜜、相思、失戀、波折、煩惱,都作出逼真、生動、鮮明、細膩的刻畫和展示,乃至當今社會在婚姻戀愛中的種種狀況,在《詩經(jīng)》中似乎也可找到呼應(yīng)、印證和不謀而合。這是一個頗為有趣又耐人尋味的文學(xué)現(xiàn)象,啟發(fā)我們從人性、人情超越時空的視角,對《詩經(jīng)》的愛情詩作一番類型化的思考和歸納。
一是“一見鐘情”型。追求愛情是青年男女天然的、至純至潔的本性和情感活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周南· 關(guān)雎》中的“君子”見了“淑女”就“寤寐求之”,而且“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日思夜想,難以成眠。豈止一篇《關(guān)雎》?再看《鄭風· 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痹谔镩g小道上,偶然相遇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女,立刻展開猛烈追求,最終“與子偕臧”——雙方情投意合,各遂所愿。這是男子鐘情美女,而美女又何嘗不鐘情帥男?《召南· 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梅子落地,觸動少女青春易逝的傷感,于是呼喊心中的帥男:快挑個良辰吉日來迎娶我吧!不論男追女還是女追男,他們對愛情的渴望同樣大膽、熱烈、真誠!當然,也有些美女愛玩一點小心機,考驗一下男子:“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保ā囤L· 靜女》)主動約會又故意姍姍來遲,急得小伙子直抓頭皮!環(huán)顧今日公園的花前月下,此情此景何其相似!
需要指出,“一見鐘情”并非單純的本能欲望,古人亦有自己的審美標準和道德觀念。讀一讀《鄭風· 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边@位美女不但以容顏如花而迷人,更令人難忘的還有她的“德音”——美好善良的品德??梢姡湃说摹耙灰婄娗椤辈⒎侵厣恢氐?,他們也講究外表美和心靈美的結(jié)合。
二是“忠貞不渝”型。真正的愛情是彼此心靈的契合,是終生相守、生死不渝。這種高尚的愛情觀亦非今日才見,而是古已有之的。《邶風· 擊鼓》即為例證:“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朱熹注:“契闊,隔遠之意。成說,謂成其約誓之言?!保ā对娂瘋鳌罚┻@被引用表示一對夫妻的山盟海誓,生生死死永不分離!再看《衛(wèi)風· 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蹦信ベ浂ㄇ樾盼铮竟弦埠?,佩玉也好,禮物的輕重無所謂,要的是“永以為好也”。對比當今一些“寧當三奶,不嫁窮人”的靚女,孰雅孰俗,真有云泥之別!
忠貞的愛情需要經(jīng)受考驗。一是人生別離時,能否心無旁騖、堅守如一?《邶風·雄雉》中的女子做到了:“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狈蚓褚半u展翅飛向遠方,妻子在家牽腸掛肚,一刻也不忘懷,多么癡心多情的女子!二是碰到了“第三者”,能否抵御誘惑、斷絕邪念?《鄭風· 出其東門》中的男子做到了:“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c衣綦巾,聊樂我員?!睎|門外雖然美女如云,這位男子卻沒有想入非非,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家中粗布素服、相親相愛的糟糠之妻。正是基于這種情分,這份忠貞,才會有《王風· 大車》中的愛情誓言:“榖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我心我言,可由太陽作證,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后世那些為愛情獻身的男男女女,或許從中受到感染和鼓舞吧?
三是“相思苦戀”型。古往今來,愛情都像一碗“麻辣燙”,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既有相親相愛的幸福、甜蜜,也有相思、失戀的煩惱和痛苦。膾炙人口的《秦風·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痹诤锲喑谋尘跋拢谔J花迷離的氛圍下,反復(fù)詠嘆了追求意中人的艱辛,抒發(fā)了求而不得的深深惆悵。與之異曲同工的是《陳風· 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色皎潔如水,佳人婀娜多姿,此時此刻談情說愛,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可惜佳人遲疑不露面,小伙子徒懷一腔相思和煩惱!還有《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真是一個情種,面對滔滔江水傾吐綿綿相思,深情呼喚遠方的情人。
四是“思歸哀怨”型。中國古代烽火連天,戰(zhàn)爭不斷,而戰(zhàn)爭直接的結(jié)果,就是家庭破碎,夫婦分離(男丁出征),其造成的婦女的心靈創(chuàng)傷尤為深重,這就形成了古代“思婦詩”的傳統(tǒng),而源頭則在《詩經(jīng)》?!缎l(wèi)風·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闭煞驗閲鯑|征之后,妻子整日蓬頭垢面。其實,家中并不缺少沐浴露、洗發(fā)精之類,只是“女為悅己者容”,長夜孤寂,又為誰梳洗、為誰打扮?沉痛哀怨的話語中,寄托了女人多少相思的淚水。再看借景襯情的《王風·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暮色蒼茫之中,雞兒回窠了,羊牛進欄了,而佇立村頭思念征夫的農(nóng)婦,分外顯得寂寞、孤獨、凄涼。哀怨也罷,孤寂也罷,她們?nèi)找箟魻炕昕M的,還是丈夫能平平安安歸來:“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召南· 殷其雷》)戰(zhàn)火紛飛中思婦的悲慘處境令人同情,而她們的善良和寬容又令人敬仰。唐代大詩人杜甫或感于此,創(chuàng)作了一個識大體、顧大局的新娘子形象:“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別》)是的,千千萬萬思婦柔弱的肩頭上,承受著戰(zhàn)爭的命運和民族的安危!endprint
五是“棄婦悲憤”型。棄婦者,遭負心男子遺棄的女子也。這是歷朝歷代屢見不鮮的社會現(xiàn)象。而對棄婦的屈辱、無助、哀鳴、悲憤作出真實反映的,則始于《詩經(jīng)》。她們有的逆來順受:“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爾新婚,以我御窮。有洸有潰,既詒我肆。不念昔者,伊余來塈?!保ā囤L· 谷風》)狠心丈夫不念舊情,另結(jié)新歡,她只好在窮困中自食其力,無可奈何地嘆息:“伊余來塈”——你我的恩愛真是一場夢!有的則發(fā)出憤怒的哭訴:“中谷有蓷,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兮。啜其泣矣,何嗟及矣?!保ā锻躏L· 中谷有蓷》)蓷,長于濕地之草,比喻“仳離”(離棄)之女的處境。她呼天搶地,但哭訴中顯得憤憤不平:“何嗟及矣”——早知今日,悔不當初!還有的想感化丈夫,挽救婚姻:“遵大路兮,摻執(zhí)子之祛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保ā多嶏L· 遵大路》)寁,速離之意。女子追到大路上,緊緊拉住男子的衣袖,苦苦哀求:不要討厭我,不要離開我!其情其景,令人唏噓不已!
站在女性的立場,以曲折復(fù)雜的情節(jié),全面敘述一場婚變和遺棄過程的,是長篇《衛(wèi)風· 氓》。詩的女主人賢惠漂亮,渴望愛情幸福,對婚姻充滿幻想。但詩的男主角卻是卑鄙的家伙,先是用花言巧語騙取她的信任,接著占有了她的身體和財產(chǎn)。但僅僅三年,男子就喜新厭舊,無情拋棄她:“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女也不爽,士貳其德。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笨少F的是,這位女主人不再逆來順受,也不停留于悔恨,而是以血淚教訓(xùn)告誡世人:“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耽,通“酖”,沉迷。說,通“脫”,解脫。天下的女人呀,保持你清醒的頭腦,維護你獨立的人格,不要沉迷于愛情游戲,謹防男人的甜言蜜語的迷惑!苦口婆心,警世良言,當為今日女性記取。
六是“棒打鴛鴦”型。人類早期的婚姻戀愛是自由的、奔放的,如《周禮·地官》所說:“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焙髞碇饾u形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禮教觀念,青年男女的戀愛自由受到諸多干涉,出現(xiàn)了棒打鴛鴦兩分散的現(xiàn)象。這個演變過程,在《詩經(jīng)》中亦有生動反映。描寫自由戀愛的有《鄭風· 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洧之外,洵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痹绱喝?,鳥語花香,在溱水和洧水的岸邊,一群相約游春的少男少女,在打鬧戲笑中兩情相悅,就順手采一支芍藥作定情信物。這是多么熱烈、歡暢、自由自在的場面!但好景不長,媒人很快登上歷史舞臺,禮數(shù)的束縛降臨了:“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保ā夺亠L·伐柯》)朱熹注:“娶妻而有媒,則亦不過即此見之,而成其同牢之禮矣?!保ā对娂瘋鳌罚┯谑?,自由戀愛受到父母壓制,一對對鴛鴦被硬生生拆散:“將仲子兮,無踰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保ā多嶏L· 將仲子》)這位姑娘和鄰里的青年仲子相愛,但害怕父母的反對,只好壓抑自己的感情,拒絕他的約會,而心中又放不下他,顯得痛苦不堪。然而,追求愛情是青年男女的天性,違背人性的干涉和壓制必然招致他們的反抗?!多{風·柏舟》就寫了一個少女的激烈抗爭:“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蹦莻€額前垂著兩綹頭發(fā)的青年,就是我心儀已久的郎君。當父母逼迫她放棄時,她表達了誓死不從的態(tài)度:“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之死,至死;矢,發(fā)誓;靡慝,非他不嫁。母親呀,老天呀,怎么不體諒女兒的心思!后世的劉蘭芝(《孔雀東南飛》)、織女、白娘子、祝英臺等為愛情自由而斗爭的女性形象,或許正是這種反抗精神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吧?
七是“未婚同居”型?!对娊?jīng)》不但有這方面的描寫,而且相當大膽、開放、傳神,《召南· 野有死麕》就是個例證。詩分三節(jié),前二節(jié)是:“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在郊外的叢林里,一個春心萌動的少女,碰上一個英俊瀟灑的美少年,兩人一見如故,情投意合。于是,少年用白茅包起小鹿作禮物,少女也欣然接受,喜不自禁。接下來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了詩的第三節(jié)場景:“舒而脫脫兮!無感我?guī)溬猓o使尨也吠!”顯而易見,兩人在叢林相擁相吻,解衣寬帶了。大概是初次肌膚之親吧,少女既興奮又羞怯,緊張地說:輕輕地解開我的佩巾,動作不要粗魯,聲響不要太大,不要驚動我的獅毛狗……其嬌態(tài)畢現(xiàn),婉轉(zhuǎn)風流,全出于至情至性?!多嶏L·風雨》也是一首奇特的詩,朱熹認為“淫奔之女,言當此之時,見其所期之人而心悅也”(《詩集傳》)。說穿了,就是寫一位未婚少女,在風雨之夜與情人幽會時的激動、興奮、歡欣:“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不夷,心情舒坦了。不瘳,相思病好了。一番親熱,心花怒放了!還有一篇對話體的《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燦。”少女催促幽會的情人:雞叫了,天亮了,趕快起床走人!男歡女愛,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此而已。真情至性,不加矯飾,讀來給人真實、自然、清麗之感。
八是“縱欲玩弄”型?!对娊?jīng)》在歌詠純真、天然愛情的同時,對畸形愛情——有性無情、荒淫放蕩,也作了尖銳的揭露和鞭撻。頗有代表性的是《鄘風· 墻有茨》:“墻有茨,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此詩背景,朱熹有注:“舊說以為宣公卒,惠公幼,其庶兄頑烝于宣姜,故詩人作此詩以刺之,言其閨中之事,皆丑惡不可言。”(《詩集傳》)說的是衛(wèi)宣公死后,他的長子頑與繼母宣姜私通,詩人因而作此詩加以諷刺。一個“丑”字,道盡了這種不倫之戀的荒唐無恥!而這個衛(wèi)宣公,生前也曾霸占兒媳,見《邶風· 新臺》:“新臺有泚,河水。燕婉之求,籧篨不鮮?!薄睹姟粪嵐{:“伋之妻齊女來嫁于衛(wèi),其心本求燕婉之人,謂伋也。反得籧篨不善,謂宣公也?!闭f的是宣公本為兒子伋娶齊女為妻,后見齊女很美,便在新臺上占為己有。一場美好的“燕婉之求”,碰上了宣公這個好色的癩蛤?。础盎c篨”),喜事化作丑事,婚姻變?yōu)榭v欲,國人怎能不憤恨之極?
以上兩詩所揭露的是所謂“宮廷穢聞”,但褻瀆愛情、玩弄女性的丑惡現(xiàn)象,并不限于王公貴族之間,民間草野也時有發(fā)生?!囤L· 終風》就記載了一個粗暴男子欺凌、玩弄女性的故事:“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蓖跸戎t《詩三家義集疏》:“謔浪,謔之貌;笑敖,笑之貌……蓋謔非不可謔,而浪則狂;笑非不可笑,而敖則縱?!闭f的是這個男子以瘋狂、粗暴的手段調(diào)笑、玩弄女性,而這個受辱又無助的弱女子,唯有“中心是悼”——把屈辱和痛苦埋在心里。諸如此類,不再例舉贅言了。
(選自《古典文學(xué)知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