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指導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幫助教師講解的一種手段。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并沒有有效地執(zhí)行,朗讀指導中存在著一些誤區(qū)。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從朗讀指導的地位及意義入手,對朗讀指導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同時,圍繞朗讀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論述,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今后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愿讀、樂讀提供參考。
【關鍵詞】朗讀指導 閱讀教學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3
一、朗讀指導的概述
指導亦作“指道”。指示教導;指點引導。朗讀指導是對小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包括語音、語調(diào)、節(jié)奏、速度、力度等的訓練,是再現(xiàn)課文情境,加深理解,陶冶思想,體會感情,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記憶力、語言感受力、口頭表達力的教學方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二、朗讀指導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朗讀指導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朗讀時間少,朗讀教學走形式
在課堂上,我們發(fā)現(xiàn)問答式教學占用了學生讀書的時間,學生朗讀的時間把握不到位,朗讀訓練往往是一帶而過,沒有給學生帶來什么印象。教師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出感情,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做不到,教師就馬上轉(zhuǎn)入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而已。
2.教師對學生的朗讀缺少示范,指導方法機械單調(diào)
朗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有的老師雖然讓學生多加朗讀,可是指導的方法卻很單調(diào),缺少科學有效的指導方法。有的教師指導不得要領,只重聲音輕重,不重內(nèi)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nèi)蘊。有的老師既不作示范朗讀也不加于指導。有的老師完全用錄音代替范讀,雖然運用了電化教學手段,其實學生只是機械地模仿錄音,并不知道為什么這樣讀,學生的朗讀水平?jīng)]有很好的提高。
3.側重分析講解,忽視語感的培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然而有的老師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分析課文內(nèi)容和篇章結構上,給學生朗讀課文的時間卻少之又少,以至于學生不能夠充分的朗讀文中精彩片斷及整篇文章。
(二)朗讀指導所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教師不重視朗讀指導
教師對朗讀本身缺少指導或指導只停留在表面,而把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消耗在轟轟烈烈的提問討論之中。面對這些問題,新的教學方式如 “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等在語文閱讀課堂上逐步呈現(xiàn),并且這些方式也逐步被教師們接受。然而,有的教師在努力實踐這些理念時卻發(fā)生了偏差,對新課標中提出的朗讀教學的要求把握不到位。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朗讀與理解感悟語言文字,體會內(nèi)容和情感。
2.缺少生活經(jīng)驗,不重視語感的重要性
現(xiàn)在的小學生缺少生活經(jīng)驗,平時不重視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體驗,想象力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踐來了解詞語的意思,這樣也造成了學生的語感薄弱。有的教師不重視對學生的語感的培養(yǎng),不善于用課文中的語句去激發(fā)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生活畫面,所以使學生語感也大大降低。
3.教師缺乏閱讀教學本質(zhì)的理解和把握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通過學生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通過學生個性化的感悟和思考來實現(xiàn)的。教學活動,如果沒有情的激發(fā),沒有思的啟迪,朗讀又怎么會有感情?有的教師不能結合文本內(nèi)容用恰當?shù)恼Z言鋪墊渲染,也不作必要的朗讀指導,只是非要學生讀出所要表達的情感,這只能是牽強的朗讀。
三、朗讀指導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相應對策
(一)激發(fā)朗讀興趣,打好朗讀基本功
1.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前提,濃厚的興趣會激發(fā)起無窮的潛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葉圣陶先生說過:“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這就是說,要想科學有效地進行朗讀指導,首先應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調(diào)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當中。只有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愿讀、樂讀,才能真正發(fā)揮朗讀的作用。
2.打好朗讀基本功,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葉圣陶說過:“聽說讀寫的訓練必須養(yǎng)成習慣才行。” 朗讀指導,首先應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打好朗讀基本功,做到“五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
(二)加強指導方法,重視教師范讀
1.加強指導方法,讓學生會讀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時應加強對朗讀方法的指導,克服毫無感情地唱讀。寫景的散文意境優(yōu)美,要讀得流暢、輕快;介紹人物或事物的文章,要注意語調(diào)的輕重,抑揚頓挫;而童話和寓言故事就要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進入角色當中,運用適合角色的語氣,語調(diào)。教師要善于挖掘課文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詞句,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技巧,讓學生會讀。
2.教師范讀,讓學生模仿
所謂范讀,就是示范性的朗讀。范讀是朗讀訓練的一種重要方式,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馬卡連柯說:“教師永遠是兒童模仿的典型。”低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因此,范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朗讀,更能使學生真切地感受語言的音樂美、節(jié)奏美和情感美。范讀能收到直觀、生動的效果,可以幫助學生正音,明確詞義和了解詞語的感情色彩,以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范讀的作用。
(三)巧用朗讀方法,形式多種多樣
1.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朗讀訓練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可以多采用一些如教師的范讀、領讀、表演讀、開火車讀、接龍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讀競賽讀等形式。到了中高年級可以適當減少領讀、齊讀的次數(shù),多讓學生自由讀,多給學生朗讀的空間,讓他們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朗讀。評讀的時候有讀有評,評后再讀,將評前讀與評后讀進行比較,不同學生的朗讀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該怎樣去讀。
2.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進行朗讀訓練
記敘文、說明文篇幅較長,以默讀為主、選擇重點段落朗讀為輔的方法。詩歌、散文采用配樂讀、評讀等形式設情境,讓學生領讀、自由讀,甚至是搖頭晃腦地閉目吟誦,讓學生在頭腦中浮現(xiàn)詩歌所描寫的場面、景色。童話故事、戲劇就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也可采用輪讀課文的方式講故事。對話多的文章可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練口才。介紹事物的文章,采用默讀搶答的方式理解課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