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霞
【中圖分類號】G623.5
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地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讓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yǎng)了主動學習的能力。
1、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現實生活中,學生樂于接受。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辦法就是描述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件,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事件之中,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小組學習要有明確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
3、把握恰當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時機。
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個人探索有困難時。由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是有限的,所以當他們在學習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往往會遇到困難。教學中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系,選擇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組織合作學習,小組合作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意見不統(tǒng)一時?,F在的學生爭強好勝,有一定的競爭欲望,渴望自己的觀點被肯定,但又不善于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旦有不同意見,浮于表面的爭論較多,說服力不夠。此時,教師如果對有爭論的疑點下放到小組中,讓持有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合作時機應選擇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開放性問題的解題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的去思考,須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種策略和結論;合作時機應選擇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在教學中,教師應在知識的關鍵處、思維的轉折處、規(guī)律的探求處設計合作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4、突出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組開展合作與交流時,教師的角色又變?yōu)橐粋€合作者,要使小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師除適時的組織、引導外,還必須置身于學習小組中,參與到學生中間去,在內容、時間、學生的情緒等方面,適時進行調控,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都要采用一種友好的,平等的,建設性地態(tài)度和行為,既不能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學習過程,又不能對學有困難的學生袖手旁觀,要教給學生一些探索、發(fā)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fā)現,不斷引發(fā)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引向深處。教師要適時變換角色,參與其中的學習、合作、交流,做個平等的參與者,耐心的引導者,熱情的幫助者。讓學生樹立 我與集體的觀念。良好的小組合作氛圍是實施合作交流學習的關鍵。老師應注重在學生中培養(yǎng)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認自身不足和虛心向他人請教的良好風尚,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學會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悅。
5、適時恰當的評價與激勵
由于學生的基礎、性格、智力等存在著差異。同樣的評價,對于這個學生是合適的,而對于另一個學生可能是不合適的。因此,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課堂上在小組中的表現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細觀察,對合作較好的小組,組織能力較強的組長,積極參與學習的成員都要及時評價、表揚和激勵,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充分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如可根據小組的表現評出“集體智慧獎”、“組合默契獎”、“共同進步獎等”、“最佳表現獎”、“合作標兵獎”……,這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為合作交流學習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劑。在合作交流學習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遵循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了解學生的生活背景,特別對那些平時不善言談、不合群的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大膽發(fā)言的時間與空間。老師可有意識地把焦點引向這些弱勢群體,這樣一來,小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地轉向弱勢群體,從耐增強了這些學生們的自信心和合作樂趣,進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
總之,學習中的合作與交流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不應該成為一種外部強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內部需要的自然過程,也是新課程所積極倡導和當前課堂教學所必需的。正如美國數學教育家舍弗爾德所提倡的:教學應主要由全班性的討論和分組討論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因此,只有充分地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這樣合作與交流學習才能體現出實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