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丹
《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然而,小學數學又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學生對這個工具掌握得不是很牢固,小學數學基礎就會很差。基礎打不好可能會導致以后的學習功虧一簣。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數學成績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各種運算法則掌握不牢固,計算的速度慢、準確性差.;其次,老師“總結”過多導致學生惰性思維嚴重,數學思維定勢嚴重,缺乏變通,解答問題的方法單一,更是缺乏發(fā)散、創(chuàng)新思維;再次,在解決問題策略過程中解題思路不清晰,邏輯推理能力差,不能熟練的運用公式、定律、定理。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喚醒學生的積極思維呢?
首先,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數學教學目的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質,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終生學習,發(fā)展奠定一個好的基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學生要能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根據教學內容準備好學習用具,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做課前準備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成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勇于質疑的習慣。鼓勵學生一題多解訓練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
其次,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性。計算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智力和心理發(fā)展,對學生思維嚴謹性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計算能力強了,才能提高解題的正確率??v觀我們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犯得最多的錯誤時表面看是粗心大意,觀察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其實從另一個層面也看出學生思維的不嚴謹。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審題、專心校對、積極驗算、及時訂正的好習慣。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也是思維不斷完善的過程。
最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學校的目標應是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人”。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精心設計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思考,鍛煉學生自身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一些思維方法。在日常教學中我不僅僅滿足學生會做題,還要求學生能把解題思維過程說出來。在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讓學生口述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是什么,還要求學生說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引導學生分析思路。如此設計,讓學生掌握了主動權,知識的獲取不僅僅是靠老師的灌輸,而是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思維的結果,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自身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提高的,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不斷探究新的思路,新的教學方法,更好的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大膽探索,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點燃學生的思維的欲望,幫助學生逐步完善思維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