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水平
【內容摘要】
提高小學生習作評價的有效性,就是要在評價時充分啟發(fā),注重作文方法的引領,把握差異,重視激勵,鼓勵作者、同學、家長、教師多元參與,從而讓學生樂于作文,善于作文,從而讓學生習作更精彩。
【關鍵詞】 評價 有效 啟發(fā) 激勵 多元參與
【分類號】G633.34
小學生習作的評價工作一直是高耗低效,老師花費大量時間精心為學生習作圈圈點點,刪詞改句,撰寫評語,評級判分,而學生只是看看分數或等級,粗略瀏覽一遍評語就束之高閣。長期以往,老師的努力付諸東流,學生的習作水平也不見提高。如何提高作文評價的有效性也就成為了每一位語文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
作為語文教師,在評價學生習作的時候,應努力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樹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理念,用“兒童本位、關注發(fā)展”的標準去評價學生的習作,采用個性化語言對個別性問題的評價,重啟發(fā)、重指引、重賞識,強化改進與激勵功能,實施開放性、多元性與創(chuàng)新性評價。只有精妙、有效的評價,才能激發(fā)習作興趣,點燃習作熱情,激活創(chuàng)造思維,促進習作水平的良性發(fā)展。
一、有效啟發(fā),注重指導
葉圣陶先生說過:“指出謬誤之點,巧譬善導,使之領會……意在啟發(fā),而非限制?!苯處煂W生的習作批語不但有鑒定作用,還具有導向作用。如果習作批語只重說教,只評不導,評語教條化——“選材不新穎”、“語句不通順”、“條理不清楚”,那就會徒勞無功。習作評價要善于運用商量探討的口吻和啟發(fā)式的評語,讓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受到啟迪,并逐漸掌握寫作、修改與評價的方法和規(guī)律,提高作文能力和評價水平。教師評價切忌面面俱到,而要將評價重點放在引領學生逐步掌握作文與修改的要領,養(yǎng)成文不厭改的習慣。
曾經教過一位三年級同學寫《我的電腦》時,寫作順序很亂,缺乏條理。針對他的習作,我給他寫了這樣的批語:“看得出你很喜歡你的電腦??墒强戳四愕牧曌鳎疫€是想象不到你的電腦是什么樣子的。你能不能按老師給你的小建議再介紹一次你的電腦:你的電腦外形是什么樣子的?由哪些構成?有什么功能?你為什么喜歡你的電腦呢?”結果,這位學生看過批語后,很認真地觀察了他的電腦,然后按提示重新寫出了一篇語句通順、條理清楚的習作。
有些學生寫完作文后,并不明白自己運用了什么寫作技巧,經老師在評價中點明后,便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做既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也是一種啟發(fā),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我曾根據一位學生習作的特點,寫下“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開門見山,直截了當。”、 “埋下伏筆做鋪墊”之類的批語,學生看了十分欣喜,慢慢地懂得了許多以前一直認為枯燥乏味的寫作技巧,并注意在習作中自覺地加以運用,寫作水平明顯提高。
二、有效激勵,注重差異
作為學生,他們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師的賞識。習作評價的目的不在于評定優(yōu)劣,而在于發(fā)現習作中的閃光點和精彩處,立足于積極的激勵,讓學生充分品嘗對成功的喜悅。注重評價的雙向互動性,強化針對性、建議性和激勵性,講究評價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讓學生讀了評語能夠知得失,明方向,懂辦法。習作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習作的過程,更要讓學生珍惜習作成果,利用成果來激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堅定學生寫好作文的信心。如開辟班級習作園地;匯編班級習作集,并加以點綴美化,并堅持每學期一本;鼓勵學生向各級媒體投稿。
習作評價時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顧及學生的個性差,充分體現評價尺度的彈性和差異性。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本身又是千差萬別的,習作又具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風采,所以要盡最大努力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習作學習的不同要求,從學生作文實際出發(fā),以促進不同程度的學生獲得充分發(fā)展和最優(yōu)發(fā)展。比如作文一直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可側重指出選材立意、謀篇布局、表達技巧等方面的問題;作文相對較差的學生,則可側重指出字、詞、句、段、標點等方面的問題。
我班有一學生平時習作水平一般,對寫作文興趣不高。一次他寫《我家的小貓》,出于對動物的喜愛,所以習作寫得充實、真切,把小貓的外形、生活習性刻畫得淋漓盡致??吹綄W生習作上的進步,我高興地寫到:“看到你的習作又前進了一大步,我由衷的高興。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只活潑可愛的小貓,語言自然流暢,感情真摯。我真羨慕你有這樣的一只小貓……”看了批語后,學生興奮得難以言表,慢慢不再抗拒寫習作了??梢?,教師針對差異,寫出具有指導性的個性化批語,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水平,能引導學生寫出新穎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文章,又能讓學生品嘗成功,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而這種滿足又能帶來良性循環(huán)。
三、評價多元,有效參與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出:“我堅定地相信誘使兒童自覺地、刻苦地從事腦力勞動一種最有效有力的刺激,就是賦予他的腦力勞動以人情味兒……”。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習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所以每次習作完成后,都會留點時間,我都讓學生自己、同學、甚至于家長一起來評價。
老師評價時,巧妙地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把每次習作的目的和要求變成有趣的東西讓學生去對照,把習作評價的原則、要求、重點做法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向學生交待明白。學生評價就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的自我檢查、自我反思、自我矯正。在這之前我將本次習作的目標分解為幾個層次,讓學生自定可以達到的目標,并以此為評價的依據。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對別人習作評價,需要開動腦筋,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是件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這有利于學生認清自我,取長補短,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形成勤學上進的氛圍。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賞識,學會了評文與修改相結合,同學之間也增進了了解,在評價同學習作的同時,自己的寫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邀請家長評價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評價方式。家長對評價孩子的習作興趣濃厚,也可以從中了解到孩子的情況,便于對癥下藥,強化輔導,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在學生的作文中進行多元評價,老師、家長、作者、同學共同參與,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又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
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總之,習作評價在于創(chuàng)新。教學中我們必須有效地運用評價手段,調整評價策略,優(yōu)化評價方法,鼓舞多元參與,讓學生樂于作文,善于作文,從而讓學生作文更精彩。
參考文獻
①《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②《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主編。